付年龍
摘 要:通過課堂教學,教師能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讓學生在學習課堂內建立屬于自我的,更為完善的知識結構。為此,農村高中的歷史教師也必須了解自我責任,引入集中思維,開發發散思維,遵循邏輯思維,利用直覺思維,在多方課程改革過程中帶領學生走入新的學習天地,使農村階段的學生擁有一個更為廣闊的未來。
關鍵詞:思維導圖;農村高中;歷史單元學習
引言: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生知識結構更新的一大重要方式。但是,限于傳統教學的種種束縛,為此,在農村高中的歷史課堂內,大多數歷史教師所應用的教學課程并不受到學生歡迎,一些教師甚至直接采用題海戰術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而這類題海戰術已逐漸遭到學生的抵觸。為此,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也成為了現今學生喜愛學習方式,通過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教師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培養更為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強調的是從某一點出發,發散至四周的有效教學模式。通過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教師可由一點發展到不同關節點,而這些關節點都與本課程的教學主題有著較為重要的聯系,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歷史課堂學習課程中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興趣,同時,它還能夠構建學生屬于自我的歷史學習框架[1]。
從歷史角度來看,東尼巴贊是思維導圖的最先創始者,他指出思維導圖是通過畫圖的模式將學生腦海里的知識點放置在同一圖形內,將其連接成節點,完成相關主題確定的過程。目前,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思維導圖也受到越來越多教師歡迎,思維導圖正成為一種用于記憶和發散學生思維的重要教學方式。思維導圖分為以下幾種內涵:首先,思維導圖的中央關鍵圖形可完整、真實的顯示出學生集中注意的中心,其次,思維導圖的主干線較為發散,其能從中心發散到四周,接著,思維導圖的枝干末端是相關的課程關鍵點,它能夠聯想到線上或其它圖形的一些關鍵詞,不同分支匯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十分緊密的整體結構圖。教師應用好思維導圖教學的種種特征,發散學生思維,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果。
二、思維導圖優化農村高中歷史教學的具體教學策略
有效的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能夠讓整體歷史課堂煥發出無限的生機[2]。同時,它也能夠幫助教師將自我腦海中的相關知識結構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的圖形,幫助學生感受知識,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歷史課堂的無限魅力。
它有別于傳統課堂進行過程中的炒冷飯,走過場教學模式,有效的思維導圖模式更具活性,它能夠幫助學生確定相關主題,給予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用此思考時間來梳理整體教材,在自我思維發散中,認識相關關鍵詞,逐步挖掘出相應的學習內容。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此時的思維導圖教學不只是僅僅的知識傳授而已,它應該是立足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相關技能,完成學生知識掌握,引領學生聯系生活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引入集中思維,明確學習
所謂集中思維,它即是將一個問題中所含的不同信息攬括起來,從而形成更好問題答案的一種教學思維。在歷史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校準課程學習的一些關鍵詞。而這些關鍵句則會成為教師教學的整體思維起點,這時,教師再以此思維起點作為重要教學基礎,找準單元的一些學習重點,尋找其它層次的關鍵詞,形成思維導圖的相應框架[3]。在此環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習慣,讓學生以良好的習慣去面臨歷史學科,最后,教師還要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相應的單元學習中心詞尋找,這樣的教學過程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必修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課程時,為建立學生更好地知識框架,這時,教師就可以西周、商具體政治制度作為教學出發點。首先,在課堂上,教師先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并在課堂外完成相關知識查閱,了解該思維導圖進行的關鍵詞――政治制度。過后,教師再以此政治制度作為中心,構建出相關的思維導圖,將政治制度分為夏商政治制度和西周政治制度這兩部分,通過深入探討,在集中思維引領之下幫助學生尋找知識,羅列本課程教學中的一些具體關鍵要點,以順序關系篩選相應要點,最終幫助學生真正掌握這一課程的學習。
(二)開發發散思維,尋找學習關鍵點
發散性思維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一大重要思維,通過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培養,教師也能夠引導學生獲得一個更佳的學習效果。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相關學習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在不同問題探討過程中尋找一種更優的解決方案。
思維導圖分為關鍵中心詞和不同層次主題詞,為此,在引導學生尋找不同層次主題詞時,這時,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從目標出發,應用發散式思維逐漸構建知識框架,尋找不同問題答案,在此課程學習過程中,真正提高自我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之前認真準備相關材料,以某一歷史關鍵點作為課程教學學習的起點,引導學生發現自我思維,應用有效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應用聯想朝著指定思維點不斷前進,從而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獲取新的知識,完成知識結構的轉變。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有別于傳統課堂教學,它能夠讓學生走出自我學習的相關思維局限,形成學生更為獨特的自我學習框架。又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整個思維發散為政治制度,經濟條件,自然環境等多個相應的學習分支,將鴉片戰爭與閉關鎖國政策進行聯系,使學生以鴉片戰爭作為中心發展詞,在宏觀與微觀角度的共同分析模式下,找準鴉片戰爭發生的具體原因,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框架,突破自我學習的相關難點。
(三)遵循邏輯思維,梳理學習要點
高中階段的歷史內容在各單元之間都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為此,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抓住這一單元的不同點,構建一個新型的知識學習框架,在運用有效的思維導圖教學過程中遵循嚴謹教學原則,將課程內容以一種更為活性的模式聯系起來,幫助學生進行了解。在傳統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大多是以相關的時間線作為學習的橫向連接點,但是,這樣的歷史事件還原過程對于學生理解來講還存在著相對應的難度。
為此,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不適應新型學習課堂的,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用自我邏輯思維仔細思考,找準各單元知識點之間的相應聯系,梳理學生脈絡,使學生更為清楚地知曉各類知識。例如,在學習《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定》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合理利用教學,引導學生尋找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聯系。過后,再以工人代表社會主義,火炬代表革命,用線條來加深學生理解。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是一個較為開放性的課堂,為此,教師也不能局限于種種教學模式,而應鼓勵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大膽創新,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有利于學生加強知識理解。
總結:思維導圖是新課程改革模式下的一類新型教學方案,在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將此教學方案搬上日程,合理融入歷史課堂教學模式,以各單元知識結構作為重要關鍵點,開發學生思維,將不同知識有效地構建起來,加深學生了解。使學生的分散知識變得更為系統,有效實現歷史課堂的知識遷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多和學生交流,提高整體歷史課堂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春紅.高中歷史課堂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學習(中),2013(8):91-91.
[2]張凱.淺談高中歷史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5(3):189-189.
[3]殷東陽.淺議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14(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