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本文立足于中學物理教學實踐,以課前展示為切入點,依次闡述了生活實例、物理史料、物理實驗這三種便于操作的課前展示活動,并結合具體實例分析了其之于中學物理教學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及其意義。
關鍵詞:中學物理;課前展示;生活實例;物理史料;物理實驗
所謂課前展示,是指讓學生們利用上課前的幾分鐘時間進行自我展示的一種活動。身為一名中學物理教師,我也在自身的物理教學實踐活動中積極融入了課前展示的環節,收獲頗豐。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針對幾種學生們常見的課前展示形式進行初步分析與探討。
一、課前展示,展示學生搜尋到的生活實例
中學物理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學科,其知識很容易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尋找到影子。因此,在中學物理課前展示環節我會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們尋找與所學物理知識相關的生活實例,并一一展示出來,這一舉動使得學生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物理知識學習的有用性,在充分調動其物理學習熱情的同時,也使得他們借助生活實例進一步深化了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存在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了“汽化和液化”這節內容之后,班上一名學生在輪到自己做課前演示時就列舉了生活中大量的汽化和液化現象,像“濕衣服晾在外面會慢慢變干”“炎炎夏日灑水車灑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會消失”“洗完頭發之后用吹風機吹頭發潮濕的頭發很快就能變干”“冬季寒冷的早晨,朝著眼鏡呼一口氣,眼鏡上會出現一層薄薄的霧氣”“冬天晚上,晚自習回家后,鏡片模糊”“醫生檢查口腔時要把放入口腔中的小鏡子事先烤一下,以避免模糊鏡面”……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基本上都是學生們所經歷過的,因此,給予了他們較為強烈的情感沖擊,使得他們的物理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得到激發與調動的同時,也更加直觀且簡單地理解了“汽化”和“液化”兩者各自的概念:汽化是指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液化是指物質由氣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課前展示中展示學生搜尋到的生活實例的教學價值得以充分凸顯。
二、課前展示,展示學生查閱到的物理史料
物理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眾多的物理學家及其研究工作者,在這一過程中也催生了眾多的故事,這些都可以作為物理學科的史料,引導學生們加以認識與發展,這在顯著擴寬學生們視野范圍的同時,也能促使他們對所學的物理知識形成更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對此,我在自身的物理教學活動中就會將查詢物理史料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們在課下利用網絡技術、書籍等形式查閱相關的物理史料,并在課前展示的環節展示出來,學生們反饋良好。
例如,在學習“杠桿原理”這一物理知識之前,班上一名學生便在課前展示環節向其他學生們敘述了自己所了解到的與之相關的物理史料: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而且還據此原理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阿基米德曾經借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還利用杠桿原理制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把羅馬人阻于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這些都是學生們物理課本上所接觸不到的內容,因此該名學生進行課前展示的過程中,其他學生們都注意力高度集中,認真聆聽,不知不覺中對“杠桿原理”這一物理知識產生了更濃厚的探索興趣與了解的積極性。這便為我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有序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課前展示,展示學生查閱到的物理史料之于物理課教學所起到的重要意義顯而易見。
三、課前展示,展示學生趣味的物理實驗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基礎,物理學科中的規律、定理等都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之上。由此,作為物理學科教師我們應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工作的展開與優化。我在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便從實驗的教學重要性入手,有意識地在課前展示環節引導學生進行簡單易操作的物理實驗的操作,學生們參與積極性格外高漲。
例如,在學習了“聲音的產生”之后,班上一名學生在課前展示環節為其他學生們展示了如下三個有趣的且非常簡單的物理實驗小操作:
實驗一:將一根蠟燭點燃,之后將其靠近收音機的揚聲器,當悠揚、嘹亮的音樂響起時,學生們會發現點燃蠟燭的火焰也會跟著節奏有規律地“跳動”;
實驗二:將一杯水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力拍打桌面,在聽到“啪啪”的聲音的同時,學生們會發現杯中的水也會跟著晃動;
實驗三:用一張硬卡片先快速撥動木制梳字的梳齒,接著再用該硬卡片慢慢撥動木制梳字的梳齒,這時,學生們會聽到卡片所發出的聲音不同。
這些趣味實驗的操作使得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物理實驗的有趣性,同時,他們還對相關的聲學知識有了更多的理解,效果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我們中學物理教師應致力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安排課前展示活動,以讓高質量的課前展示有效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開闊其視野范圍的同時讓他們收獲高效率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敏.“課前展示”的作用與實施策略[J].西部教育研究2017(3):41-42.
[2]舒艷萍.課前五分鐘展示大舞臺[J].時代教育2017(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