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玲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會發現小學階段的同學在數學計算能力這一塊相當薄弱。這是由小學生的心智發育情況和其數學基本素養共同決定的。在此情況下,就需要教師格外重視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盡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奠定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的基礎,穩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提高數學成績。基于此,本文將以小學二年級數學課的教學過程為例,探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計算能力;養成措施
前言:
計算能力作為小學階段一項最為基礎的數學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數學運算的意義,還要在運算過程中掌握數學計算的規則,形成完備的數理觀念。這就給小學階段的教師提出了進一步的教學要求,除了要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還必須在此基礎上為培養數學學科的人才,綜合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培養計算能力。
一、重視數理知識的講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小學階段的計算題相對較多,但同時也比較簡單。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于低年級的數學計算題計算方法掌握較為完全,只是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限,對于很多抽象的數理知識掌握不完全,經常會出現做題粗心的狀況。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針對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進行重點把握,講解精細的數理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掌握一定的計算技巧。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誰的得分高》這一節內容時,經過這一節課的學習,為了讓學生深度掌握連加的計算法則,需要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針對加法的運算規律和法則做出整體精細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抽象的運算數,理學會用豎式進行連加的計算。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于相關數里著重講解,尤其是對于100以內加法進位的計算方法。在講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重點強調100以內的加法,和之前學過的20以內的加法有些類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在計算連加算式的時候,我們一般會用到多種計算方法,第一種是先將連加算式中出現的整十數相加減,比如在計算27+35+44,這個算式時我們可以先用20+30+4,然后再將各位數的部分相加減計算7+5+4的最終結果,將兩次運算的最終結果相加得出最后的答案。在講解過這種方法之后,可以讓學生利用該方法進行短暫的課堂練習,針對一些題目進行運算,在此過程中,教師為了節省課堂時間,需要做出限時規定,計時五分鐘進行隨堂練習。這種計算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在計算過程中需要花費的時間也相對較多,因此教師也需要向學生明確這點告知學生: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采用這樣的計算方法,而是運用豎式進行計算。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的方式在黑板上寫下連加豎式的計算方式,讓學生在講臺下一邊觀看,一邊思考,引導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多多動腦。
通過對數理計算方法的細致講解,讓學生對于加法連加運算的每一種運算方法都進行整體把握。在學會了多種運算方的基礎上,對比得出最為簡便,有效快捷的計算方法,從而進行深入學習。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掌握足夠多的數理規則,整體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二、好題精做,重視練習的作用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除了教師重視講解的過程,還要格外重視小學生的自我練習。在上課過程中,很多同學通過聽從教師的數理運算法則講解,可以初步把握一些運算的小技巧,但是具體的運算正確率和做題速度還是需要在課后練習過程中進行培養,這是一個較為漫長且需要耐心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也需要做到堅持和細心,確保每一位同學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誰的得分高》這一節內容時,同樣以連加這一節內容作為案例,當教師在課堂之上對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了詳細解讀之后,絕大多數同學都可以對本節課的具體知識以及連加的計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為了整體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也需要在課下給每一位同學布置好練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總結經驗,獲得技巧,培養計算能力。
比如在課堂講解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單獨為學生布置一些習題:“同學們,大家看課件上老師已經打出了20道連加的計算題,稍后我也會把這些題發送到家長群中,如果各位同學接收家長群消息,不方便的話,現在也可以拿出紙筆來抄寫一下,這就是我們今天晚上的家庭作業,大家今天晚上需要完成,明天交上來,老師要看看大家的掌握情況怎么樣哦!”將計算題的內容融入到家庭作業中,讓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時,鞏固白天課上所學的知識,有利于整體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布置習題不能囫圇吞棗,教師需要對每一道練習題進行仔細把握,盡可能讓學生做到精講精練。通過少量的練習就可以達到知識吸收和內化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日常訓練時,教師可以多給學生預備一些“涉及加法進位”的練習題,很多同學計算題出錯,都是因為粗心忘記了進位和退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練習中,就需要將這種易錯考點融入到作業里,只有多多練習,才能夠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同時也需要注意,在重視好題精做的基礎上,計算能力的養成本身也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在二年級上冊一整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都需要時常叮囑學生注意練習,無論當下是不是在學習加減法這一節內容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都可以將日常的練習題融入到家庭作業中,要求同學們每天在完成任務之后再多做幾道數學計算題。按時收發計算練習題,讓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批改和練習效果統計,根據學生的計算能力養成情況靈活調整做題數量,通過長期反復的堅持訓練,全班同學的計算能力和運算技巧都能夠得到很明顯的提升。
總結: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能夠奠定學生的數學基礎,穩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各學科基礎知識的關鍵性階段,其中的數學教育更是為學生今后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的形成起到了夯實基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梅.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措施分析[J].亞太教育,2020,(6):98.
[2]孫強.淺談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J].數學教學通訊,202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