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經濟繁榮和穩定發展,近年來我國和俄國一直在全面深化各自的高考制度改革,而教育公平問題一直是中俄兩國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中不斷探索的問題,雖然在歷史背景、實施政策方面各不相同,但是通過對兩國高考制度改革作出橫向比較,可以更好的優化我國未來的改革方向和實施的方式,能夠在多元化方式之下兼顧教育公平的良好實現,維系社會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高考改革制度;教育公平;中俄比較
在談論當今的大學入學考試時,通常將它們與“改革”一詞聯系起來,但“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在今年的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到“教育發展優先”。高考改革作為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工程,是一項系統的大規模的工程。
一、中國高考改革的理念
在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的時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應該堅守的價值理念有兩個,一是公平,二是擇優。高考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三個“有助于”,換句話說,就是允許大學選擇高素質的人才、擴大高等教育自主權和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這是三個很難兼顧的方面。作為全國高校的入學考試,大學入學考試首先是一項教育考試,它負責維護社會正義和社會穩定,公平選擇是高考和高考系統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教育公平是中俄兩國高考改革中不斷探索的問題,受歷史背景和其他因素的影響,蘇聯教育的早期學習曾經是新中國成立時的早期教育政策。而中俄兩國近年來在教育領域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與交流,中國和俄國一直在高考改革中本著公平選拔人才的理念,促進社會和國民教育公平,維護社會穩定與發展。
二、中俄高考的科目內容比較
近年來,中俄在高考改革中進行了重大調整,俄羅斯是一個教育發達、科技實力雄厚的國家,早期俄羅斯通過自主招生的方式來選拔人才,但卻顯露出很多問題比如腐敗和教育不公平等。自2009年以來,俄羅斯正式實施了統一的國家考試制度,必修科目是俄語和數學。畢業生可以根據所申請大學的類型選擇以下課程:外語(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選擇一種),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文學,歷史,社會常識,信息,ICT。[2]
2015年3月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官方網站報道,3月11日,國家杜馬委員會舉行了有關教育問題的圓桌會議,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部第一副部長娜塔莉亞·特列季亞科作為發言人出席了會議,她提到2016年測試需要進行四項強制性測試。此外,將來每兩年(即分別在2018年和2020年)增加一門必修課程,如果要在2020年之前測試教育質量,除了數學和俄語的這兩個必修科目,還有四門科目需要從普通教育科目列表中進行選擇。
中國的高考改革恰恰與俄羅斯呈現相反的方向,我國早期實施國家統一考試的形式選拔人才,在考試科目上分理科和文科,不過在201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被認為是新一輪高考改革,確定上海和浙江作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新一輪高考改革實施“3+3”模式,采用學考與高考硬掛鉤,學考之后,除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科目之外,“+3”科目(即學考科目)可以由學生自選。
三、中俄高考改革實施方式的比較
高考改革的實施方式也是改革的重點,中俄兩國的實施方式是具有共同點的,兩國的國土面積都很廣闊,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兩國在高考改革的方式上都采用了試點推廣的方式來進行高考改革。
2009年5月13日,俄羅斯政府通過了一項法律,將統一的國家考試的合法性確定為中等教育國家評估的最終形式。根據俄羅斯新聞社2015年6月22日的報道,俄羅斯聯邦的統一測試可能會發生變化,相關專家在電視節目“俄羅斯今日”中舉辦了一場題為“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15年:基礎課程和錄取線的新呼吁”的圓桌會議。莫斯科師范大學校長指出,在未來幾年內,教育科學部考慮將使用電腦進行考試,以及建立全年考試錄取中心。[3]
而中國在實施方式上和俄羅斯相似,總體上說,中國也是通過試點的推行來進行試驗,2012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不包括港澳臺,除了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安徽省、山東省這5個省市,全國其余省市均實行“3+X”的高考模式。2014年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為了有效落實該方案,教育部隨后印發了《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意見》兩個配套政策文件,同年上海出臺了高考改革新方案,即《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實行“3+3”模式,這種方法打破了文科與科學之間的界限,幫助候選人在各個方面發展,并尊重個人差異。
四、俄羅斯高考改革帶來的啟示
通過以上俄羅斯與中國在考試科目內容和實施方式的比較,不難發現,我國的高考改革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秉承著教育公平改革理念的同時,也注重個體差異的發展。高考作為一項國家教育考試制度,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考改革必須首先注重教育公平,其次就是要緊隨時代腳步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把高考改革和時代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新思想和新的科學技術融入到高考改革的方式中。我國的高考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必須要積極的穩妥地漸進推行,并設計路線圖和時間表以實現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 崔慶玲,馬娟.(2014).俄羅斯高考改革與我國的比較評析[J].《教學與管理》,(81-83).
[2] 《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光明日報》2014年9月5日.
[3]劉海峰.高考改革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4]劉曉璇編譯,世界教育新聞雙周刊[J].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2015,128(1)
[5]李丹妍.試論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制度[J].外國教育研究,2010,(12).
作者簡介:劉小溪(1991,08),女,滿族,遼寧本溪人,在讀比較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比較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