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霖
摘 要:教學情境是近年來大火的新興教學理念,通過恰當的情境創設可以達到讓學生深刻記憶課堂知識的效果。高中地理作為一科既需要大量知識記憶,又需要一定邏輯思維的復雜學科,十分需要引入一些新興的教學理念,來幫助學生降低記憶理解知識的難度,保證教學質量。
關鍵詞:人文地理;高中教學;情境
地理學的本質就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綜合體空間分布規律、時間演變過程和區域特征的一門學科,其中主要分為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以及其他的分支地理學。由于科目內容橫跨文理,使得擅長文科思維的學生在學習地理學時會遇到困難。這也就意味著高中地理對于文科生的學習是有一定門檻的,因此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便被提上了日程。本文主要對高中人文地理教學的情境創設與應用研究做出了幾點分析。
一、創設熱點情境
高中地理雖然對自然地理有一些涉及,但主要的側重方向還是在人文地理上。要想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在高中學習進度緊張,課外研究機會少的背景下,外出實踐是不現實的。因此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應該盡量引導學生代入熱點情境。通過教師創設的熱點情境,讓學生實現對社會熱點問題展開深度思考、透徹分析,對于熱點問題進行決策預演,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地理實踐能力,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1]。
例如,在第一章《人口的變化》的實際授課過程中,可以對農民工現象進行情境創設,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資料收集,去了解農民工的現狀以及城市居民和鄉鎮居民以及其他群體對于農民工的看法,通過在情境中的角色扮演,讓學生換位思考,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發現農民工對于發展的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并且探討各個角度上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通過這種情境的模擬以及換位思考,用一種更新鮮、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待人文問題,從中思索如立法、出臺政策、社會活動等方法對于問題的解決效果,讓學生在學習高中人文地理的過程中逐漸擁有剖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地理實踐能力。
二、創建生活情境
對于人類,什么問題都比不過身邊的問題,都比不過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問題,而創設一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的情境,必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讓學生深深的參與進去,用更加真實迫切的態度,來思索相關問題的起因、現狀和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分析問題的原因,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這種生活化的情境應該是能夠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的方法[2]。
例如,在《城市與城市化》這一章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對住房問題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生活中學生自己的住房位置,周圍人的的各類觀點以及自己的觀點,來明確目前城市住房問題的現狀。然后通過查閱資料,尋找造成目前現狀的是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問題、城市化程度問題、城市服務功能問題,或者諸如房地產市場等經濟或者其他方面的問題。教師此時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聯系課堂知識,對目前城市住房問題進行分析,尋找人們選擇住房位置的主要原因和實際情況,然后從中思索具有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情境代入,讓學生迸發出更多的積極性來參與問題的探究過程,以此激勵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三、創設多媒體情境
前文提到,在高中的教學階段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分配在課堂上,幾乎沒有時間去校外進行實地的地理考察,其他情境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這種情況進行彌補,但始終不能完全取代實地考察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因此,就要借助現代發達的信息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對實地情況進行模擬,既然不能讓學生走到考察現場去,就讓考察現場到學生們面前來。目前存在很多的模擬經營類游戲以及專業的模擬軟件,可以使用這些軟件,代替現場考察,以此來創設一個實地考察的情境,幫助學生提升地理實踐能力[3]。
例如,在《工業地域的形成》這一章節內容的實際授課過程中,可以運用計算機軟件的功能,對某些典型的工業地域形成過程進行模擬,就像模擬經營游戲《Cities:Skylines》就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工具,在這個游戲中可以對城市建設的各種有可能的情況進行模擬,游戲功能是完全支持實現這一做法的。所以,教師可以預先在游戲中搭建出需要的地理場景,然后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展示。通過學生更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能夠更加完整的認識工業地域的形成原因以及形成過程。甚至可以讓學生上臺進行實際操作,近距離觀察工業地域的形成過程,用這種更具沖擊力的方式幫主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四、利用語言和圖片創設情境
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不同,人文地理更注重的是人類在地理環境中的發展變化,主要包含農業工業發展、商業貿易、聚落與交通和人口增長等等,充分描述人類發展與自然發展之間的關系,為深入了解人文地理的內涵,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變化發展認知能力,通過對圖片的感知和文字的閱讀能夠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地理情境。基于此高中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應該通過語言描述來引領同學們走進人文地理,提高學生對情境教學的感知能力,突出情境教學的鮮明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從教材出發,不可脫離實際,語言描述方式要符合高中生的認知水平,進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高中《產業區位與分布》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利用語言描述來講解影響農業區位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例舉美國乳畜帶的區位條件,以美國乳畜帶為例創設情境,引出世界的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在學習世界農業地域類型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課本的插圖進行學習,主要包括分布范圍、區位條件、生產特點和主要農產品,通過播放美國畜牧場生產視頻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進入到本節課特定情境當中,通過語言描述、圖片和視頻的有效結合來滲透情境教學,加強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
五、在地理圖表繪制中創設情境
地理圖表的閱讀與繪制是人文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的有效教學途徑,因此教師應該在圖表的閱讀與繪制中滲透情境教學。地理圖表中蘊含著豐富的地理資源信息,學生通過繪制有助于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教師應該在地圖、示意圖和景觀圖中加強情境創設,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了解人文地理事物特征,通過繪制地理情境幫助學生了解人文地理的空間屬性。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教學形式滲透地理圖表繪制的情境教學,在微課中首先要描述地理圖表繪制的重要意義,用適當的情景將其運用意義表現出來,再融入相關繪制標準和技巧。
例如,在《地域文化》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導入,播放簡短的世界文化介紹視頻,構建濃厚多彩的文化情境,先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通過宗教建筑和飲食藝術創設文化情境,之后引導學生繪制世界文化圈并標注每個文化圈的宗教信仰,鼓勵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發現各種信息的內在聯系,培養高中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地理圖表繪制中創設情境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加深對人文地理的理解,進而提升其地理綜合素養。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人文地理教學的實際情況,是不允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的。在這種背景下,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就有了用武之地。通過對熱點社會問題、日常生活問題、結合語言和圖片、地理圖表繪制以及實地考察的情境模擬等,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高中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提高地理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東東,劉露,田森.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思考[J].讀寫算,2018(27):73-73.
[2]單超.高中人文地理深度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地理教學,2019(12):9-11.
[3]卓國輝,吳月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問題情境教學探究——以”熱力環流”一課為例[J].考試周刊,2019(34):15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