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明
摘 要:近年來,教育發展迅速,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往固定的授課模式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了,這時候教師就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充當一個安排者以及組織者的角色,此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準確的掌握,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自主學習的技能。那么本文就高中數學授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展開分析,并且給出相關舉措。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引言
當前教育十分關注問題意識的培養,希望提高學習者檢索和提取信息、理解數據和信息含義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記憶知識的能力。但傳統教學更強調對知識的重復記憶,常通過“題海戰術”,要求學生盲目地重復練習,浪費時間且效率不高。與此同時,教師受限于時間和精力等因素,無法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分析與指導,對學習過程缺乏科學的、理性的分析和有效的反饋,未形成個性化的學生評價報告。僅靠分數不能反映出學生在解答題目時究竟使用了哪些認知成分或技能,也很難診斷出學生答錯的深層次原因。
1概述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課堂講解內容、運用遷移理論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加快吸收新知識速度,長期引導下形成知識遷移能力,發展數學綜合素質,加強對知識理解和掌握。知識遷移,簡單來講就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串聯在一起,這也是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最常用到的教學方式。
2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2.1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高中數學授課的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扮演著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且分析問題,直至最終將問題處理掉。需要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自身還需要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在此前提下,觀察學生,對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在此基礎上運用起來,強化學生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教師理應及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時間活動,并且就其中的問題展開分析,發現問題并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在生活當中掌握知識以及運用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數學是一門理論性科目,并且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學生對習題的解答能力培養,無視數學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啟發數學思維的能力。理論教學是要在實踐中發展的,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很多題目不能僅靠理論知識要求學生理解,適當的時候也應該與實踐進行結合,才能進一步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感受,并從實際生活中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2.2培養學生遷移意識
要想讓遷移能力融入于學生學習之中,遷移意識必不可少,對于培養遷移能力也非常重要。遷移意識培養透過日常教學來開展,讓高中生在學習中體會和感受到知識遷移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形成遷移意識、了解到遷移本質后才能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發展數學遷移能力。教學過程中,面對懵懂的新知識,教師要運用好簡單直觀例子來引導學生從中形成遷移意識,在日積月累中形成遷移意識,對知識更加熟悉和了解。如,在講解“數學歸納法”知識點時,教材內容和概念較為抽象和發展,學生接受起來很困難。結合這一教學實際,教學中加入多米諾骨牌游戲來啟發高中生的數學思維,展示圖片來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考:如何讓所有骨牌一次性倒下?要具備怎樣的條件?班級學生對多米諾骨牌感到非常熟悉,經過觀察、討論和分析,從中挖掘出其中的奧秘,即,前一張牌倒下后才能讓緊挨著的后一張牌倒下,從而了解和明白倒下的基本條件。以此類推,解決熟悉歸納法問題時,也如推倒多米諾骨牌,從中得到關于某個知識與自然數的數學命題和猜想,一步步地深入來驗證它們,體現出數學歸納法的精髓。把多米諾骨牌遷移到數學歸納法學習與應用,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初步形成知識遷移意識,激發課堂學習興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2.3激起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行自主學習
高中數學可以與生活結合起來進行講解,但是很多教師直接考慮到了升學率,并沒有利用此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教授。在數學中結合實際生活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有著顯著效果的。例如,教師在教授直線、平面位置關系時,可以融入生活,直線在生活中以多種形式呈現,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具體實物進行舉例,然后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也能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必須將學生作為中心來設置教學計劃,讓學生自己走進到數學當中去,有助于提升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喚醒學生對生活當中數學知識的求知欲。只有建立在興趣之上,學生才會自己想要探究知識并且鉆入到數學知識當中去,不用教師的督促,就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師進行授課的時候,不單單要傳授給學生一些解題的技巧,并且還要將自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來,進一步創設出互動型課堂,和諧的氣氛有助于課堂授課順利展開,提高教學成效。
2.4注重生活與數學間遷移
眾所周知,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練習,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因此,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要關注理論知識講解,把生活與數學相關聯,在教學中引入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元素,鍛煉課堂實踐能力。生活知識向數學教學遷移有助于班級學生在生活化數學問題情境中展開探究,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討論,在良好課堂氛圍中來解決遇到的難題,發展數學綜合能力。
結語
總之,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教師要從遷移意識形成、注重學科間遷移、以試題培養遷移能力、完善數學知識體系四個方面來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夯實學生數學學習基礎,掌握好遷移技能,運用已有知識來思考和解決遇到的現實問題,體會遷移的技巧和本質,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波.恰當的應用,適度的遷移——高中生數學遷移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下),2017(12).
[2]周定祥.拓寬視野,注重數學知識向實際生活的遷移[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1).
[3]陸旌霞.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習遷移理論應用研究[J].福建中學教學,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