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雪芹
摘 要: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洼地,而在高考中作文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高考的語文成績,學生因缺乏多元素材積累,缺少寫作積淀,沒有思路,寫作常常是言之無物呈現出淺層化現象。結合多年的教學教研研究,筆者采用以讀促寫,充分利用教材、課外文本閱讀、現代文閱讀題作為閱讀素材,對閱讀材料進行有效利用,并與寫作相結合,試圖找到一條提高高中生作文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以讀促寫;寫作;閱讀;有效結合
一、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合理性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聽、說、讀、寫能力中,讀、寫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點。而課標要求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的閱讀量要達到600多萬字,這說明學生的閱讀量從理論上是可以支撐自己的寫作運用的,可事實上大多數學生面對作文仍然一籌莫展,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把閱讀轉化為自我的積累運用于寫作中,把閱讀與寫作割裂沒有有效結合。事實上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明確讀對于寫的輔助作用。因為有大量閱讀的學生通常理解能力都比較強,這表明閱讀的信息學生掌握了,同時也說明閱讀對學生的認知有很大影響力;如果學生能將閱讀獲得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積累,并把對閱讀的感悟能力遷移到對自己的生活的感悟,并以作文的形式呈現出來,那他的寫作能力也就會得以提升,因為閱讀能積累更多的素材,并打開行文的思路,為作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相結合
(一)從高中語文教材中積累寫作素材
現行人教版的高中教材除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之外,還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各種體裁文章的能力。教材編寫科學合理,按照學生的認知能力,以體裁來劃分單元,所選篇目也都是名家經典。但目前的現狀是,教師在教學中困于課時緊張,對文本的教學不夠深入,學生對教材中的課文重視讀不夠,最終導致學生無法從課內經典的文章中歸納出各類體裁作文的行文思路,也沒有有效把課內的文本轉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這種狀況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注意重點引導學生從文中挖掘寫作素材。
比如在學習文言文《勸學》時,可用于“學習(求知)”、“恒心(持之以恒)”、“說與做”“學無止境”“博學反思”“善假于物”“重視積累”等話題。例如:“荀子的《勸學》,像一盞明燈,給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學習能讓我們積累知識,增長智慧,提升人生品位和境界。學習,讓我們受益匪淺,收獲無窮!讓我們投身到學習中去吧,多讀書,多傾聽,多借鑒,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從而打造一個多姿多彩的美麗人生!”
(二)利用試卷中的閱讀文章助力學生寫作
語文試卷中有大量的文本閱讀試題,其中高考全國卷近幾年每套試卷都會有人物傳記或散文閱讀試題,而這些閱讀文本本身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這些文章選材十分講究,不乏精彩的描寫、議論、抒情文字,如能充分利用這些高考真題中的閱讀文本,就可以在通過做題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補足學生的閱讀量不足的文體。從而達到提升應試能力的同時又積累寫作素材的目的。
如2011年高考語文傳記閱讀《下筆不覺師造化》一文中,我們就可以搜集到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行文的結構方法。
提煉關于黃賓虹的寫作素材。(1)黃賓虹師法自然,領悟藝術真諦,可以論證關注自然,遵循自然。(2)黃賓虹遁隱生活促其深思內省,畫藝大進,可以論證深思內省可提升自我。(3)黃賓虹甘于寂寞,使自己藝術空間提升,可以論證求學須耐得住寂寞。(4)黃賓虹倡導畫者堅守避俗趨雅的節操,力求華滋渾厚的畫風,可以論證創新與堅守。(5)黃賓虹一生淡薄致遠,80歲辦畫展,可以論證執著與信仰。(6)黃賓虹一生力避賣畫,嚴守傳統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可以論證堅守與信仰。以上僅舉幾例,其實還可挖掘積累很多實例,來成為議論文論證的素材,此處就不一而足了。
《下筆不覺師造化》末尾一段為例,本段有規范的對比技巧,結構安排科學合理,單獨抽出也可獨立成文。本段文字嚴格遵循了總分總的論述結構方式,首句總寫,點明本段主要內容;中間的主體部分采用對比方式多方面對比來表現黃賓虹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末句水到渠成對全文進行了總結。兩處總結相得益彰。賞析完此段的結構方法,可以適時讓學生模仿借鑒。學會在寫人記事時,運用總分總結構來構建文章,以多角度多元的對比方式來突出人物性格品質。
這樣,經過反復認真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并引導學生再進行片段的寫作訓練,學生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將此材料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進而提升寫作水平了。
(三)利用閱讀課閱讀課外讀物積累寫作素材
高中語文課程安排中本來就有一節閱讀課,好好利用閱讀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能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筆者的嘗試是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語文讀書筆記本,按照老師的引導完成閱讀作業,每周交閱讀作頁,教師點評。具體四步是:
1、概括文意:即概述文章,可以就閱讀的美文的主要思想進行概括,也可以就某個精美段落原文摘抄,積累好詞好句。
2、片段賞析:即定向賞析,對所喜歡的語段的語言、內容思想、意義、手法技巧等方面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賞析,達到鍛煉學生綜合分析和語言運用的能力。
3、以讀促積:“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從所閱讀的文章中提取素材,思考它們可成為哪些話題觀點的論據,按照話題類型進行分類積累,以備議論文寫作之用。
4、學以致用:嘗試對所積累的素材進行寫作的實踐運用,寫一段以閱讀積累為素材的微寫作片段。
總之,提高寫作能力任重而道遠,我們教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使學生在不斷擴大自己閱讀量的基礎上,多積累,多思考,使教材、試卷以及經典著作的閱讀素材成為自己寫作的源泉,將自己的閱讀與寫作真正融合,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得賢.網絡作文的十大優勢[J].電化教育研究,2003(7).
[2]劉賢梅.淺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系[J].語文學刊,2009(14)
[3]杜娟娣.讀寫整合,優化課堂[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