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權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高中的生物教學要更加重視學生們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重視學生有效價值取向的形成,從更多方面強化學生生物學角度價值取向的培養。本文主要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分析了中學生物教學有效性的價值取向,以為今后生物教學積累一些經驗。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生物教學;價值取向
近些年,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繁榮,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也逐漸提升,更加重視學生們核心素養的培養,意在更好地促進高中生發展。高中生物教師教學過程中,應當將生物學科的邏輯性滲透給學生,這樣學生既能獲得新的知識,還能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師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生物教學的有效價值取向,從而讓生物教學變得更有意義。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
(一)生物核心素養的定義
學科課程的學習中,核心素養能夠使得學生獲取適合自己并且符合社會發展的能力與素質,例如可以掌握基本學習和研究的能力,還能形成批判性思維,進而尊重科學,形成自然而理性的思維精神,可以關注社會與科學之間的關系,構成良好價值觀、認知能力、情感態度。這些內容也是形成教學教材課程和教學目標所要依據的內容。高中階段所要學習的生物學科,則是在生物教師的指導下,形成關于生物學科的個人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和素質,并形成生命科學化核心素養,這些是公民素養構成的重要內容。
(二)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特征
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物學科的教學工作不斷變化,因此生物核心素養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其處于一些特定情境之中。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將生物課本的基本知識傳遞給學生,并讓學生掌握這些內容。同時,要將課本中蘊含著的生物學家對于生物學的探索精神滲透給學生,也要讓學生形成探索精神和科學態度,從而正確地認識生物起源和相關規律。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而是需要長期的滲透。學生們學習生物知識也需要長時間積累,才能逐漸提升自身生物學方面的技能,并使得自身對生物學的價值觀和態度有一定升華。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生物教學有效性的價值取向
(一)生命性價值取向
生物學科自身具備一定生命性,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從核心素養出發,必須遵循生命性的原則。有一些人覺得,“生命觀念”就是對于生命的現象以及生命活動的規律,形成的抽象概念,學生只有理解了生物改變和專業用語,并將其二者相互聯系,才能對生命觀念有深刻地理解。并且,生物學的教學活動屬于靈魂教育類別,并不是理性地知識與認識堆積到一起。例如,學習“細胞”相關知識的時候,對于“細胞周期”的講解,重點內容是各個時期的特點。這時就需要教師將抽象內容,轉變為具體的內容,讓學生理解其中的“生命性”。而典型做法為,帶領著學生們進行生物實驗,以洋蔥尖為實驗材料,讓學生觀察其細胞變化,篩選出好的內容,并以圖為例子,進行講解。
(二)發展性價值取向
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組織高效的生物教學活動,教師要重視生物學科的發展性價值取向的滲透。這時生物學科應當有三維結構的教學目標,也就是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目標也可以稱之為三個為維度。這三個維度從核心素養出發,覆蓋多個方面,形成一個統一整體。這三種目標體現在生物科學的教學中,體現出相關性和統一性,也有各自的價值、特質、內涵。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技能”可以作為教學中的導控和保證系統,能夠使得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產生認同感,并努力地進行探索和發現。例如,“酶”相關內容是高中生物學科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對于此部分的復習教學,基本教學目標則是讓學生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說明酶代謝特點、酶促反應的過程、酶代謝作用,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能力目標則是通過插圖方式或者酶曲線分析,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們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強化設計試驗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除此之外則要設計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那就是以酶本質探究實驗為媒介,讓學生理解科學需要不斷探索和爭議才形成,從而讓學生認同科學研究,并在科學研究中形成質疑精神、創新精神、實踐精神,以及相應的態度。
(三)生活性價值取向
高中生物的教學中,需要拓展生物學科的豐富性,讓生物學科的教學具備一定生命色彩,從而培養學生的生活性價值取向。這時就需要重視四個聯系與四個溝通。其中四個聯系包括,生物教材中知識和學生生活的聯系、生物教材中知識和家庭生活的聯系、生物教材中知識和現代生活的聯系、生物教材中知識和自然生活的聯系。通過這四個聯系,能夠使得生物教材中知識激活,進而進行四個層次的溝通,與人類生物生活之間實踐進行溝通、與學生的生物經驗之間實踐的溝通、與學生成長所需生物世界的溝通、與人類生活有關系生物歷史的溝通。教師應當將注意力放到生物教學的課程上,針對學生前在、潛在的狀態,還有生活經驗以及發展需求的方面,實現學生的自我突破。例如,“蛋白質”的教學設計,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物品為例子,像羊毛、蠶絲、奶、蛋、肉等,以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出相應的圖片,帶領學生觀察,然后引出本課學習的內容“蛋白質”。提問學生:這些物品是由什么組成?學生們可以自由地探討,教師參與其中,師生一同得出結論。然后教師總結說:這些東西的外觀和結構有一些不同,但是主要構成成分都是蛋白質,還有人的頭發、鳥的羽毛、指甲,這些都是蛋白構成的。這樣的導入教學,以生活實際事物為例子,讓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從而實現“四個溝通”,促進學生形成生物學方面的核心素養。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生命性、發展性、生活性、互動性的價值取向的形成,進而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也能促進高中生獲得更好發展,為將來進入大學積累更多經驗,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程炎斌.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建構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54.
[2]劉瀟.淺析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9(32):53.
[3]李喜強.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搞好高中生物教學[J].學周刊,2019(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