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嘉誠 楊婷 崔瑩
【摘要】隨著中國物流業穩步發展,對專業化物流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但現階段的物流專業教學依舊拘泥于理論知識,與社會所需高能力專業化人才需求相差較大,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便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將從校企合作現狀分析,找出現階段阻礙校企合作發展的一系列問題,分析加強校企合作體制建設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探索適合解決實質問題的人才培養方案與考核機制,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一.前言
在經濟全球化引導下和“一帶一路”等相關政策的大力推行下,中國物流業正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迅速轉變。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為14.8%,物流行業作為一個系統整體在中國經濟穩步發展過程中已占據絕對戰略地位。然而物流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難以與現階段人才培養需求相適應,造成了本科畢業學生無法與企業需求相匹配的尷尬局面,大量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唯有從本出發,改善“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推行我國教育部所提出的增強校企合作方案,從本科教學及社會所需出發,校企雙方共同探索,全方位思考,制定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共同培養出現代化創新應用型人才,為國家物流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二.校企合作現狀
1.國內外現狀對比
2018年2月5日我國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通知,較為系統的就合作形式,實施措施及監查措施等方面規定了細則,校企合作無疑是解決我國人才需求問題的一項重要策略,然而縱使有國家政策促使和社會需求推動,我國仍處在校企合作模式施行的初級階段,缺乏一些成功案例及經驗供參考。在國際上部分發達國家已探索出一些較為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為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國的“工讀交替”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模式,雖然這些先進的校企合作模式已有所起色,但我國卻不可照搬照用,要從國家政策及我國社會主義國情出發,探索出一系列適合我國教育體質的模式方法。
截至2020年2月,中國知網顯示已有23721篇探索有關校企合作問題的論文被發表,其中不乏一些創新性理念,例如:“2+1”模式,“四方聯動”模式等,然而這些模式仍處于初級試驗階段,甚至只是構想階段,想要將這些教學模式轉化為我國教育的未來仍需校企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探索方能解決我國實際問題。
2.現階段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2.1高企雙方的合作理念與目標不一致
校企合作表面看是以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校企雙方協作共贏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企業必將以自身經濟利益為立足點而參與合作,并非社會公共效益,所以在實踐學習中學生往往被長時間安排在低層次的物流產業鏈中,為企業充當廉價勞動力,而無法觸及到企業的真正核心理念和經營策略以為學生的未來綜合素質能力提高奠定基礎。同時企業也無法接受大規模學生長時間流動于企業內部,這會對企業的正常作業及辦公造成一定影響。而學校方面往往以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為立足點,希望企業可以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帶來幫助,然而校方往往是缺乏經濟實力的,這樣便無法為合作投入資金支持,使得校企合作長時間流于形式,無法達到人才培養目標,造成合作長時間處于“難建易破”的尷尬局面。
2.2高企雙方的資源配備不合理
首先,推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學生不僅可以受到校內導師的理論知識培養,而且可以通過企業提高實踐能力,從而將所學理論知識最大化轉化為生產力。然而企業各部門人員按部就班工作難以抽調出數位人員來為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而不顧企業正常運營,同時企業抽調人員也無法全心顧及學生培養,而置自身職位晉升而不顧;其次,縱使企業可以抽調出人員來培養學生,但是物流相關實踐往往觸及企業整體運營流程,企業無法暫停正常運營線而為學生提供實踐設備,校方也無經濟能力購置物流企業整體運營設備,只能采購一些簡單設備供校內仿真參考使用,這樣便極大阻礙合作進行;最后,由于我國校企合作推行尚晚,沒有一系列實用性較強的教材供校方導師參考教學,只能以原教材為基礎探索式教學,使得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無法同實踐有效結合,最終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2.3高企雙方實力不對等
在校企合作施行過程中,就校方而言,選擇合作企業不僅會對企業資金能力,產業規模,社會評價等方面進行考核,更會從洽談商議條件上進行評判選擇。而就企業而言,業內較有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較為先進的企業往往更愿意同校方師資力量雄厚,經濟實力強盛,學生基本素質能力高的學校進行合作,這便造成了雙方選擇兩難的局面,校企雙方往往因得不到理想合作伙伴而使得校企在初期便難以開展。
2.4高企雙方聯合培養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仍屬于初期探索階段,所以在學生培養規劃中難以做到科學性系統性,只能在實際培養過程中探索適宜培養路線。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沒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故對學生和導師都缺少相應管控對策以應對突發事件,企業所安排教學人員也缺乏規章制度來規定其教學與工作時間分配問題,沒有明確的規劃及完善的管理條例必將阻礙教學節奏,使學生無法得到系統有效的培養。
三.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有利于高企雙方優勢資源優化利用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校方往往扮演人才招收及初步培養的角色,在學生招收過程中,校方可以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所需進行初步篩查適合進行專業培養的人才,并運用自身師資力量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授,進行人才初步培養。通過合作融入企業培養的模式,可以晚上校方長久以來所缺失的完善實踐教學培養模塊,企業擁有一系列完善的倉儲設備,運營設備,實體運營軟件,ERP軟件等,并配備專業人員可以對學生進行對應項目的專業化培訓,從而可以打破學校長久以來的浮于理論的單一化教學模式,這樣可以使校企雙方各盡其職,物盡其用,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在我國人才培養歷程中,本科教學大多以理論知識為主,雖然會加入一些實踐課程,但往往流于形式,只是進行一些象征性的參觀學習。融入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會為學生引入大量實踐學習的機會,大大促進學生“知行”共進的學習進程,使學生構建起完善的邏輯思維及邏輯行為體系,在面對未來社會所提供的工作中,可以以一名真正合格的綜合素質能力過硬的新時代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
3.有利于解決高企雙方的本質困擾
由于我國正處于發展階段,教育部及財政部難以為學校所需的基礎實驗室,實驗設備,仿真設備,教學軟件等所需資源購置提供足夠的資金資源,然而這些資源設備及專業化人才正是現代化企業所擁有的,校方通過推進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節約資金來鞏固提高本科師資教學質量,更可以培育出綜合素質能力過硬的人才提高就業率,緩解國家就業問題。而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并非無利可討,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可以篩選培養一批可以為企業所用的專業化人才,從而可以回避本科生畢業進入企業需進行人才二次加工培養的尷尬期,經過校企共同培養的學生可以進入企業直接投入工作,為企業創造社會價值。無論是學校的“培養難”還是企業的“用人難”的局面都可以有效回避,這無疑是校企雙方的雙贏舉措。
四.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方案與考核機制
1.培養目標
校企合作全新培養模式應以培養現代創新應用型人才為宗旨,根據現代社會企業人才需要,以學生為本,結合學校,企業,政府三方因素共同探討出適合本科教學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其三方核心目標是通過合理科學的培養手段培養出具有強大綜合素質能力的人才,以適應未來企業工作,滿足社會需求。
2.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的培養方案和內容制訂應以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發展為導向,貫徹教育部對大學生本科教育的學業要求,避免重實踐能力培養而掩蓋學生書本知識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方案制定中以校方導師和企業人員為主導來編撰培養計劃,教學大綱,時間安排,培養人員及被培養人員的行為規定及考核制定,以政府教育部人員為監督來促使培養過程公正化透明化,教學大綱應統籌規劃,以學生培養的所需的通識性課程和專業課程需求為基礎精煉精品課程,除去一些無用的龐雜課程,然后根據校企雙方協商將踐課程合理分配到教學日程中。培養過程中所需書籍及案例資料應預先準備,如新模式所需教材沒有供應,可由教育部主導對國外教材進行翻譯引進或組織一些專家學者進行前期編寫,以供教學所需。
3.評價考核反饋制度
評價考核反饋制度的制定旨在從探索式培養中解決問題提高培養質量,在考核中由校企政府三方派專員成立考核小組,每月進行考核;在教學和實踐中,各部分主要培養人員以周為單位,每周匯報本周教學內容,教學完成情況,學生接受情況,希望改進方面及下周教學規劃;學生可以隨時提出建議及問題,匯總每月的問題進行考核小組及主要培養人員的會議,探討解決方案。同時企業應對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企業參與教學人員根據考核小組對其考核結果設置綜合評判機制,以此評定是否可以給予企業內職位晉升或工資增長的優惠政策,校方亦可如此根據考核評定是否可以給予教師職稱評定優惠政策,以此方法來促進工作人員的工作及教學熱情,從而促進校企合作向好發展。
五.總結
物流行業發展突飛猛進,物流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然而由于管理類專業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的斷層式教育模式驅使,使得出現學生就業和企業用人兩難局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項改善教學方法,緩解就業與用人兩難局面的雙贏策略,通過制訂科學的培養計劃,使用先進實踐操作場地,設立合理的考核反饋機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更可以節約培養成本和企業對人才的二次加工成本,同時緩解社會就業問題,提高社會生產力,推動物流業乃至全行業長期向好發展,達成校企政府的“三贏”局面。
參考文獻:
[1]孟慶峰,談少鴻.校企合作培養物流工程碩士的實踐困境與解決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9,41(1):121-122.
[2]胡洋.基于物流校企聯盟的“四方聯動”式校企深度合作研究[J].物流科技,2019,(11):170-171.
[3]解理,張穎,徐伊冰,黃烜,彭煒豪,張鑫.基于獨立學院校企合作的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科教論壇,2019,30(20):264-265.
[4]劉崢.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高教探索,2017,(3):41-44.
[5]李慶滿,呂贊.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市場,2011,(10):6-11.
作者簡介:
戚嘉誠(1999-),內蒙古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本科學生;
楊婷(1999-),內蒙古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物流管理本科學生;
通訊作者:
崔瑩(1983.12-),內蒙古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內蒙古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