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園園
摘要:實驗是初中物理這一學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這一部分教學的研究與思考對于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有很大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思考
實驗和理論這兩個部分共同組成了物理這一門學科,物理學中的理論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通常認為,在物理學中的理論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也就是通過實驗來學習理論知識,通過實驗來理解理論知識。所以,可想而知實驗的學習對于學生們學習物理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1 在實驗教學中注重示范實驗
我們都很熟悉這樣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這句話就能夠十分清楚地看出老師對學生們進行實驗示范的環節是非常關鍵的。老師對于實驗的示范是學生們學習實驗的第一步,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做示范的時候盡量不要出錯,因為如果教師的示范出錯了,那么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由于是根據教師的示范做的,所以也一定會出錯。即使,教師之后又進行了更正,但是,第一次的記憶往往是非常牢固的,如果學生們記住了教師第一次的示范,那么將會是很難改正的。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足的備課工作,要仔細備課,盡量避免錯誤。除此之外,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一定不能夠因為怕麻煩就省去了示范的環節,而只是給學生們講解理論的知識,這對于實驗教學來說是非常有害的。首先,教師沒有為學生們樹立一個好榜樣,學生們看到老師都不愿意動手做實驗,他們也可能會覺得實驗并沒有那么重要,而忽略實驗的學習;其次,實驗本來就是需要勤于動手才能學好的,教師一定要明確這一點。
例如:教師在講解滬教版八年級物理實驗:測量物體的運動速度的時候。教師在課前做好了充足的備課工作。首先,明確了實驗原理是: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時間。其次,明確了實驗器材需要:斜面,墊塊,小車,金屬片,刻度表,秒表。上課的時候,教師將這些實驗器材都準備好,并且告訴學生們這個實驗的實驗原理,然后對學生們進行了這個實驗的示范:首先,用墊塊將木板撐起一個合適斜面,然后分別讓小車從斜面的頂端滑下,用秒表記下時間,用刻度表測量路程,最后計算速度。
2 鼓勵學生們多動手實踐
初中物理實驗課的學習更多地重在實踐,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去給學生們提供實驗操作的機會,給予他們充足的實驗操作時間。這樣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規定: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且也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使他們更加容易地掌握實驗知識。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們學習滬教版九年級實驗: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的時候,教師將此實驗所需的實驗器材:量筒,燒杯,托盤天平,砝碼都為學生們準備好了,并且為學生們做了示范性實驗。隨后,教師要求學生們以物理實驗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操作。每一個小組都擁有一套完整的器材,要求由每一個小組的小組長看管,并且保證小組內的每一位同學都要進行實際的操作,其他的同學按照教師的操作流程指出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錯誤,并且要求立即改正。如:小紅同學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將砝碼放在了托盤天平里面的左邊的盤子里,同組的小明立即指出錯誤,砝碼應該放在右邊的盤子里,于是小紅同學立即做出了調整,并且將這個錯誤記在筆記本上,以防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
3 聯系實際生活進行實驗教學
物理實驗其實有很多都是來源于生活,所以,如果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的課堂教學時能夠聯系現實生活,那么這將有助于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實驗內容。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們對于物理實驗的興趣,提高他們在物理實驗課堂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學習滬教版八年級物理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時候,告訴學生們學習了這個實驗以后,他們就可以利用這個實驗的實驗原理測定外公外婆的老花鏡的度數了。這激發了學生們很大的學習興趣,學生們都想要趕緊學習這個實驗。老師為學生們介紹了凸透鏡的成像原理就是光的折射,通過實驗讓學生們明白了焦點和焦距的知識,用測得的焦距乘以一百就是一副老花鏡的度數。運用上課所講的物理學的實驗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們都覺得十分地感興趣,在這節課上都聽講得非常認真,而且也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實驗的操作中,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結語:從愛因斯坦的能量方程式到從落在牛頓頭上的蘋果,人類的生活方式每時每刻都在因為物理學的知識而改變著,物理學促使社會發生飛速的變化。初中生的物理教學就像是在為學生打開發現世界的大門。而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一直有著卓越的教學效果,能夠從許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而這些研究能力正是初中生將來進行更深入的學術研究所必需的。因此,教師必須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將實驗教學應用其中,并讓其占有一定比重,從而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倪佳燕.如何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滲透物理核心素養教育[J].名師在線,2019(12).
[2] 劉少英.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選擇與創新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4).
[3] 鄭曉偉.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4).
(作者單位:貴州省赤水市天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