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發展也有了改善。群文閱讀是新課程改革發展過程中衍生出的一種全新閱讀教學模式,其以閱讀速度快、閱讀容量大等諸多優勢在教育領域得到了迅速發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高效率閱讀并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與其他閱讀模式相比,群文閱讀的重點是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科學選擇合適的文章范圍,并引導學生完成整體閱讀,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01
引言
在語文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群文閱讀,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群文閱讀激發學生積極性是十分有效的。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可以使教師的思想、素養、能力都得到鍛煉,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十分有益。
一、重要性
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將數量不等的一些文章成批量的閱讀,閱讀的最佳效果就是讓讀者能夠讀懂作者的內心。針對同類型的文章挑選幾篇文章,在閱讀之前先預備幾個問題,閱讀過程中可進行一些有效的探討,可尋求某種程度上的共識。所以,教師要敢于創新教學理念,傳授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思路以達到閱讀教學之目標。在理解品味文章之余,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群文閱讀的基礎是從單一閱讀進行發展的,所以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要注重以偏概全,以點到面的閱讀思路,并更好地體現出群文閱讀的優勢。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1.通過群文閱讀提升學生知識整合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價值觀、世界觀都尚未成熟,可塑性相對較強。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可借助閱讀教材規整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因此,從整體來看,群文閱讀除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整體結構思維模式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學習,實現閱讀知識細化,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包括了《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的啟示》四篇文章,雖然這四篇文章從題目上看毫無聯系,章節結構模式也都相差較遠,但是每篇文章的教學目的都大致相同,都是以了解、尊重自然為主題,講述自然界中發生的事情,通過講述自然界中的事情幫助學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在本單元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提問方式完成切入式教學。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問:“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神奇的自然現象呢?有什么自然現象讓你印象深刻?”在學生回答完成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不僅自然現象可以教會我們自然規律,書本也可以,在課文學習過程中也可以了解一些自然規律,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四篇文章的閱讀。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依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閱讀指導,如閱讀此類文章時應當分析自然現象還是分析人物態度;接著要求學生分析人物身上發生的各種事情,并要求學生對其進行詳細的記錄;最后對文章整體順序進行整理。四篇文章整理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四篇文章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幫助學生認識四篇文章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知識整合能力。
2根據實際需求確定閱讀議題
議題的選擇與確定直接影響著群文閱讀活動的實施效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反復斟酌,根據教學現實來確定具體的群文閱讀議題。一般來說,確定群文閱讀議題的方向有三,一個是某個作者的多篇文本,以便讓小學生了解某位作者的寫作風格;一種是針對文本主題確定的群文閱讀議題,不拘泥于作者、體裁,重點在于讓小學生感受多位作者筆下對某個事物的不同感受;一種是根據某種體裁所確定的群文閱讀議題,便于小學生感受某類文體的文學特征。面對這三種不同標準,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靈活把控,盡量保證群文閱讀議題對小學生的吸引力,讓小學生自覺參與到群文閱讀活動中。就如在《稱贊》《藍色的樹葉》《紙船和風箏》課文教學中,筆者發現這幾篇課文都是圍繞友誼展開文本敘述的,表達了不同的人對朋友的看法與交友經歷,且共同表達了自己對朋友與看法。而且,小學生本身就對友情、朋友等主題很感興趣。因此,在本單元教學時,筆者就以“朋友的意義”這個議題引導小學生展開了群文閱讀,將這三篇課文作為群文閱讀的基本素材,引導小學生探究了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樣的、朋友對自己的成長作用是什么等多個問題,促使小學生結合自己的交友經歷展開有感情地誦讀活動。實踐證明,群文閱讀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力更大,促使小學生回顧了自己對朋友的看法,優化了小學生的交友觀。
3.通過群文閱讀提升學生語文知識應用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生活經驗相對較少,不管是閱讀理解能力還是文字運用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群文閱讀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使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同一類文章的表達形式,并通過自身學習完成知識內化。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文章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理解文章,然后選用回顧性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讓學生說出文章中自己記憶深刻的片段或者章節;在學生表述完成后,教師可以學生心中印象深刻的章節為基礎讓學生仿照文章結構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在學生寫作完成后,教師可以選取幾個優秀的寫作片段進行賞析,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之處,使其積累更多的寫作經驗。
結語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是一個將知識技能轉化為情感態度的極好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積極性,也使學生閱讀的效率以及閱讀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在開展閱讀課堂教學時,要積極把群文閱讀教學的方式利用起來,讓孩子們的語文閱讀素養真正得到提升。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教材內容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提升課堂的豐富性。
參考文獻
[1]陸冬梅.試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J].教育藝術,2018(1):33.
作者簡介:謝霞霞,(1991.09-)女,漢,甘肅武山人,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