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西方文化的主要載體,是學員認識和理解世界優秀文化的重要工具。政治合格的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是國家、民族的未來脊梁。目前的軍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還未得以充分挖掘和體現。本文從培養軍校學員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出發,對培養文化自信角度的軍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生成策略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文化自信;軍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一、從文化自信角度進行軍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軍校作為軍事人才成長搖籃,其首要使命就是培養政治合格的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習總書記指出:“軍隊院校與地方院校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思想建設這一條沒抓好,軍隊院校建設從政治上、根本上說就不可能合格。”[2] 由此可見,抓好思政教育是軍隊院校辦學建院的重中之重。大學英語課堂是傳播人類優秀歷史文化的主渠道,是培養高素質軍事創新人才,提高軍人戰斗力的重要環節。軍校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培養學員英語語言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還能使學員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道德倫理的教育和文化審美的享受,引導學員更好的了解世界文化,了解中國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增強身份榮譽感和認同感,自覺把國家、民族偉大復興和自身全面發展結合起來,引導他們樹立堅不可摧投身國防建設的使命意識,強化他們英勇頑強、敢打必勝的戰斗作風。
目前軍事類院校思政工作做得比較扎實,但傳統意義上的軍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強調對學員進行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培養,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英語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功能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現如今,軍隊院校學員的成分有所變化,由青年學員和部隊學員構成,大多數為95后甚至00后。他們從出生開始就享受著國家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富裕生活,備受父母呵護疼愛,思想活躍,個性鮮明,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西方的文化價值觀、生活價值觀和人生觀,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教材及教學方式主要以外國原著、實時報道、日常生活為主,旨在保持其純正性和廣泛性,很少有中國本土文化的蹤影,一定程度導致學員文化自信缺失。因此如何在目前的軍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從文化自信角度充分挖掘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點,拓展思政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并將其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方面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二、軍校大學英語課堂文化自信生成策略
軍校大學英語課堂是學員接觸掌握英語語言和西方文化思想的主要途徑,它不僅僅承擔著英語語言能力教學的責任,也是控制和傳播西方文化的重要手段,確保學員對中國文化的高度自信,對母語文化身份的強烈認同是軍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必要前提。
(一)優化課程設置
教材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的廣度和深度都在逐年增加,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語言交流,更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與熏陶。因此要發揮軍校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作用,就必須高度重視教材的選擇、編寫和完善。課文、話題所選用的語言材料應確保政治合格,在此基礎上加入傳統中國歷史、文化以及經濟、哲學等方面的文章,課后討論習題部分,更應著重體現中西方文化對比和是非辨析。
這樣的英語課堂,不僅僅培養了學員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英語語言能力,更是從西方文化的角度,讓學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培養其去偽存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自覺能力,避免學員受到西方思潮的過度沖擊,增強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
此外,還可以靈活運用“第二課堂”、軍事職業教育等平臺,配合傳統課堂教學,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拓寬學員的文化視野,培養其家國情懷。如,開設“中國文化概況”“中西方文化比較”等教學專題,培養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的歷史、制度、文化、風土人情,培養其對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增強其民族自豪感。
(二)豐富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是課程設計的關鍵實施環節,以培養文化自信為抓手,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點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為了培養學員的文化自信,教員首先應苦練基本功,牢固樹立自身的文化自信,在加強自身業務學習的同時,增強漢語文化、思想政治教學、教學心理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
實際教學環節中,學員與學員、學員與教員間的教學互動和思想交流尤為重要。教員可在課堂上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實現課程思政這一目標。例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五大美國文化標志)”針對這樣一個話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在導入部分讓學員思考辨析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展引導學員思考“美國夢”和“中國夢”,組織學員討論“美國夢”和“中國夢”兩者在內涵上的區別,即前者從個人角度出發,強調了個人奮斗的價值;后者指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社會主義的強國富民之路。
同時,教員還可以采取知識競答、演講、辯論、個人展示等方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豐富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實現思政教育和英語學習的無縫對接。這樣既是對學員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更是引導他們關注國家時事政治,提升其愛國主義情懷。
三、結語
英語是西方文化的主要載體,是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政治合格的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是國家、民族的未來脊梁。目前的軍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還未得以充分挖掘和體現。因此,如何從文化自信角度進行軍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引導學員發出傳播和維護中國文化的好聲音,依然是值得探討和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冬梅.大學英語課堂文化自信生成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64-165.
[2]劉曉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34):126-128.
作者簡介:
劉璐筠,武警警官學院基礎部外語第二教研室,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