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曉朗
摘要:在小學時期,語文課程的授課相較于理科課程要輕松一些,但在語文寫作上,依然難倒了很多學生與教師。小學階段的寫作不僅是對學生用詞造句的考驗,還涵蓋了學生對事物的思考以及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寫作的教學與藝術類的課程有許多共同點,因為寫作沒有固定的公式,一切解答都藏在學生的字里行間。因此,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教師在課程的安排上下足功夫,讓寫作課程多元素,深化課程內涵,讓學生熱愛寫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寫作;多元化教學;課堂構建
小學是學生寫作的啟蒙階段[1],小學低年級開始,教師就肩負著教授學生連字成句的任務,從簡單的用詞造句到學會使用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學生從中需要掌握的知識太多,并且知識點非常分散,這相當不利于學生保持對寫作的激情。因此,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創新教學方法[2],讓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美與情,學會分辨善與惡。通過帶動學生思考,讓學生能沉下心去書寫一段文字,讓學生從心底里喜歡寫作。
1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理念死板,寫作一板一眼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今后閱讀、寫作和與人交流的基石,是一門包括了我國語言和文字內涵的課程,再加上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導致許多教師在授課時抓住了“規范”,卻丟掉了語文本身的“創造性”。教師重點注意學生的寫作規范和書面用語流暢時,導致學生養成了“教科書式”的寫作流程,寫作格式大多以論點接論據再接論點的方式,寫作內容與方向也迎合社會的“需求”。例如當面對以“最崇拜的人”為題時,小學生大多都往教師、父母和社會精英的方面去思考,卻很少有學生會將目光放在那些身處社會工作較低層,但用心工作、熱愛生活的群體上。這些都是教學理念過于死板帶來的弊端,寫作本應是自由、平等,充滿思考與想象的,然而教科書強調的技巧卻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成為了規矩與條例,學生被要求按照“大多數人”的理解去書寫,這無疑是折斷了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翅膀。
1.2寫作練習脫離生活,寫作內容空洞
在寫作課程中,教師與學生對寫作題目的理解是不同的。小學生大多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思維邏輯與行為邏輯,這就導致小學生看待問題總是最單純的,學生筆下描繪的世界在教師看來也會顯得片面和單薄。例如當提到教師深夜依然在批改作業時,小學生想到的會是“作業很多”、“教師很辛苦”,而對于教師來說,無論多晚都會認真批改作業,這是教師對工作的認真與負責,是對學生的用心,也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尊重與熱愛。因此,在小學生的寫作過程中,許多教師會強調“中心思想”,要求學生用心體會作文題目中蘊含的情感,這本身是沒有錯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藝術源于生活,五光十色的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3],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慢慢深入去體會,只有真的體會到了情感,學生才能由心而作。
1.3學生興趣不高,寫作口語化嚴重
小學生在文字的理解和運用都不夠成熟,尤其在面對寫成段的文章時,學生會產生擔憂和抵觸的心理。此外,小學生在寫作時口語化非常嚴重,這與學生所處的環境有關,例如許多學生在家里和家人是不說普通話的,方言和網絡用語非常容易干擾學生的寫作思維和用語習慣。
2多元化小學寫作課堂的構建策略
2.1美文欣賞,仿寫、續寫練習,打開想象
寫作總是基于“見識”、“感受”和“想象”上的。在授課時,語文教師可以引領小學生對經典文章進行欣賞與分析,通過讓學生仿寫或續寫段落的方式,讓學生站在文章背景下,進一步去嘗試想象。萬事開頭難,這樣的寫作嘗試,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在寫作開題時的難度,同時也打開了學生的想象,有利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接觸寫作。
2.2課件多元素,音樂與影音結合,激發學生靈感與興趣
小學生對事物的熱情一般都不能堅持很長時間[4],因此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學生,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從學生的喜好入手。教師可以和學生分享學生喜歡的歌曲,或者是喜歡的動畫作品、臺詞或是某張圖畫,拉近師生距離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安排學生以“喜愛”進行寫作,例如以學生喜歡的歌曲為題,讓學生用一段文字來描述歌曲帶給自己的感受,可以是從歌曲中聽到了故事,也可以是引發了或開心或悲傷的感觸。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喜好入手,降低學生對寫作的抵觸,并借由學生喜愛的事物鼓勵學生用心思考,并以寫作的方式呈現。
2.3朗誦與戲劇表演,深入感受課文內涵
在寫作課程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們對課文進行朗誦,或者帶領學生排一些小劇本,實踐總是最能觸動內心的,讓學生在切身實地的朗讀和表演過程中,去體會文章蘊含的情感,去體味文段字里行間深藏的內涵和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時,能更好地理解題目內容,也有助于學生在寫作中抒發情感、發表見解與思考。
2.4教師評價與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寫作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考慮到學生寫作的多樣性,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也應該對人對事,十個學生中,就會出現十種思考方式和寫作角度。因此,教師在對學生作文評價時,應當綜合整篇作文的內容與書寫,如生詞病句、修辭方法、寫作思路和中心思想的體現等方面,幫助學生分析行文的邏輯缺陷和不足,同時對學生發揮不錯的部分也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在教導小學生寫作時,不僅應該督促學生掌握寫作基礎文學知識,也要注意拓展學生的眼界,通過揣摩經典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思考,用心體味生活。站在學生的角度,在課程中融入新鮮的元素,在讓寫作課程多樣化的同時,也有助于讓學生迸發靈感,大膽想象,敢于寫作并熱愛創作。
參考文獻:
[1]柯月紅.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多元化策略[J]. 小學生作文輔導, 2020, (2)
[2]傾鳳蓮. 新課改視野下小學個性寫作教學初探[J]. 新一代(理論版), 2019, (24):190,2.
[3]邱玉連. 小學中高年級微寫作訓練實踐探究[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 2019, (C5):22-24.
[4]黃立寧. 小學語文寫作評價的策略分析[J]. 新課程(小學版), 2019,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