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體育淬煉兒童模樣”教學主張體現體育學科的獨特價值:堅守嚴謹的風格、科學的預設和適合的內容。體育課堂需要靈動創新,也需要穩重而扎實、有趣又和諧。體育課堂的生長力量來自愛心、童心與耐心,始終把兒童的需求作為課的起點和終點。
【關鍵詞】體育教學 學科價值 教學創新 兒童中心
俞向陽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副校長,高級教師。江蘇省第四批人民教育家工程培養對象,體育特級教師,鹽城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江蘇省教學能手,鹽城師范學院客座教授。曾獲江蘇省首屆青年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鹽城市一等獎。參編江蘇新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教學叢書《科學的預設 藝術的生成》,主編《魅力足球》學生用書和教師備課用書,2013年和2017年分別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
向陽而生,花開別樣,大愛無言,質樸無華—這是我自己喜歡的生長模樣。自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扎根小學體育課堂。34年來,面對兒童的天真爛漫、少不更事,我以執著堅守的情懷、以不忘初心的品格、以體育人的學科自信去贏得兒童;我用發現的眼、火熱的心去關照兒童、解讀兒童,讓兒童享受到體育課堂的快樂。34年來,我努力讓兒童研究成為體育課堂的根本和常態,提出“用體育淬煉兒童模樣”教學主張,逐步形成自己規范、扎實、趣味、靈動的教學風格。
一、淬煉守規范:品味體育學科獨特價值
體育學科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特征,需要教師具有“精于教學、勤于練學、善于研學”的專業素養和學術操守。我從兒童的“身”與“心”、課堂的“知”與“智”出發,以編者、教者、觀者和說者的身份演繹師生合作、平等、有趣的課堂故事。從“三課一體化”體育課堂樣態優化實踐研究中,尋找課前、課中、課后的精妙設計、精巧方法和精彩表達。同時,讓課堂回歸質樸,致力于學生學習生活、現實生活與未來生活的有效對接,使體育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堅守嚴謹的風格
嚴謹是我教學的一貫態度。我始終用規范的言行、常規、教法和指導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引領學生、發展學生,使學生知道如何觀察、如何思考、如何表達、如何傾聽、如何發問、如何練習、如何合作、如何分享、如何相互尊重、相互欣賞。我認為少了規范的體育課堂是一盤散沙。
2.堅守科學的預設
科學是使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實現具體統一的實踐活動,是通往預期目標的橋梁,是聯結現實與理想的紐帶。我認為體育教學必須有科學的預設,這很重要。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教材,從細微處著手,抓住教材的關鍵和細節,引領學生感知、理解、體會運動技術,在促使學生真正掌握運動技能方法、獲得健全發展的同時,也為生成精彩的體育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科學的預設需要教師更新理念,始終站在課改最前沿;需要教師基于兒童研究,善于讀懂兒童,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空間;需要教師終身學習,在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之間搭建起智慧橋梁。幸福體育課堂的打造有時就源自教師一個小小的改變或翻轉。
3.堅守適合的內容
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復推敲,對教材進行反復叩問,將樸實的構思、靈動的手段蘊于有效的教學內容設計中。對一些比較枯燥的內容,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拋卻“裝飾性”因素,從教材本身的目標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構思,將生活化的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以適應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一年級“正面投擲輕物”教學時,我聯系學生生活經驗,設計雙臂肩上屈伸做歡迎動作或雙臂肩上屈伸做打大鼓的動作,配以“歡迎—歡迎”“咚—咚—咚咚咚”的聲音進行練習,使投擲動作更形象,更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實踐中,教師要關注教學的主體性、問題性、開放性、創造性和融洽性特征,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的健康知識、基本的運動技能,還要讓他們有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心理品質的滋養和道德品格的潤澤,真正達到智力開發、技能提高、情感升華。同時教師也能獲得素養錘煉、知識更新、身心愉快。
二、淬煉顯靈動:感受體育課堂創新洗禮
體育課堂教學需要靈動,需要教師生動活潑地教,更需要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最優化的發展,我用自己獨特的“精、氣、神”,營造和諧氛圍,精心組織教學,讓自身的氣場、氣勢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用獨有的氣質影響、培育學生的品質。同時,體育課堂也需要穩重而扎實、有趣又和諧。靈動而不穩重,教學會走向表面的有趣和熱鬧;穩重而不靈動,教學會走向蒼白和枯燥。教師應努力追求課堂的活中有穩、穩中有活、以活當頭、活在穩中。
1.貫注靈妙的組織
緊抓課堂的有效性是體育課堂脈搏有力跳動的基礎。我以示范式的引領和指導,讓學生扎實有效地學、生動活潑地練、放心大膽地比。在我的體育課堂上,標志性的課堂互動法、口訣法、游戲法是我課堂的三大法寶;音樂、舞蹈、美術、數學、語文、英語等元素都可以被融入課堂,體育場地、器材的效用被挖掘到最大化;生活化、趣味化、科學化整合的教學內容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嫁接。例如,在進行四年級“跨越式跳高”教學時,為解決“依次過竿”問題,我組織學生做兩腿“畫彩虹”游戲,通過“畫地面彩虹—彩虹過橋(小墊子)—彩虹跨越(橫竿)”,讓學生在學、練、比中掌握動作。靈妙的課堂組織,讓有目標、有學生、有方法、有評價、有反思、有改變、有收獲的體育課堂帶給學生更多的自信與力量。
2.貫注靈巧的手段
課堂微創新無處不在,學生喜歡教師的課堂,或許就是因為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微笑、一個有趣的游戲、一個漂亮的示范、一次角色的扮演……我們要表達的就是將兒童放在課堂正中央,將幸福體育課堂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比如,在教授三年級“武術:手型和步型”時,很多學生不能快速記住拳、掌、勾手型的各部位名稱,而且細細講解也耽誤時間,我就帶領學生做“對對碰”小游戲,用“拳心對拳心,掌根對掌根”等口令,讓學生邊說邊碰,快速找到手型部位,還設計邊跑邊碰、邊跳邊碰的方法,提高動作的難度,更增加了練習的興趣。
3.貫注靈感的生成
讓體育課堂更有創新是教學的追求。我一直堅信“改變”的力量,也一直不斷改變自己的課堂,糾偏自己的課堂。在排隊、行進、做操、游戲、提問、練習、糾錯、合作等教與學的現場中,我善于捕捉課堂“靈感”,使金點子、花頭精、小竅門等課堂微創新成為教與學的調味品、幸福源。例如,在準備活動中,我很喜歡和學生玩“照鏡子”小游戲,在無聲的狀態下,學生形象、快速地模仿我的動作,既簡約又高效。教師在課堂中要用睿智的眼光、靈動的方法正確地去面對一些始料未及的事情,有效調控好教學突發事件,形成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動態生成的課堂。沒有創新靈感的體育課堂了無生趣。
三、淬煉付真愛:尋找體育課堂生長力量
1.愛心支撐的力量
體育課堂暢煉身體所表達的是“愛”的哲學。這份愛是教師在平等、信任、尊重、激發、共生的體育課堂文化中展現、釋放的。愛的力量表現在“教室(操場)小課堂”中的師生相長、生生相長的對話溝通、合作共建,實現教學相長;表現在“學校中課堂”中理念建構、課程設置、內容重構下的活動策劃、活動組織、活動效果和活動影響,實現活動育人;還表現在“社會大課堂”中課程拓展、課后延伸、生活實踐、活動參與和潛能開發,實現全員育人。有愛的體育課堂最真實,最有力量。
2.童心牽引的力量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不應該成為現代體育教師的心靈絆腳石。保持一顆童心,用兒童的立場思考問題、預設學情、優化內容、展開教學、促進生成,始終把兒童的需求作為課的起點和終點,無論是課前、課中、課后,都會有一種牽引的力量。在教學“足球:腳內側踢球”時,我發現射門才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事兒,于是我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通過兩人一組的“射人門”游戲,滿足學生的射門愿望,培養學生的射門意識,給空間讓時機,使學生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中享受學好技術帶來的成功感。為了兒童,所有的學與教、行與思、研與創、得與失,都是值得的。
3.耐心博大的力量
教育的事業是靜等花開的事業,兒童在成長的路上需要耐心的陪伴與呵護。鍛煉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有現場意識、轉化意識、未來意識和教育的自覺,以終身學習的態度,以不忘初心的品格,努力實現“兩個提升”:讓每個學生有提升,從而實現關注每一個;讓每一課有提升,從而實現每一節課的價值。我們還要學會時時追問:學生是否有收獲?學生是否學得快樂?學生是否經歷學習過程?在智能時代到來的今天,體育課堂實施策略需要通過教師告訴教師、學生教會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努力尋求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教學的最終落腳點是發展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終極目標,用發展的眼光構建扎實有效的課堂并令其充滿和諧和靈性,是每位體育教師不懈的追求。因此,我會不斷努力,站在兒童立場,繼續用規范驅動有效課堂,用趣味激活靈動課堂,用生命燭照學生,讓“體育淬煉兒童模樣”的教學主張引領自己從容沉穩、活潑輕松地走向成熟。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