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羚洪
摘要:單元教學立足于單元整體,對單元內容進行深度分析、設計和實踐,讓教學更具適切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理念和追求,能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轉型。立足于單元整體視野,教師能夠掙脫課時束縛,找準關聯點,對數學課程與教學進行創造性實踐。
關鍵詞:單元教學;單元分析;單元設計;單元實踐;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7B-0064-03
所謂“單元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基于單元而統籌設計、研發、實踐的教學活動。實施單元教學,需要教師秉持一種結構意識,這樣才能“既見樹木,更見森林”。作為教師,要站在單元整體高度,先對整個單元內容進行深度分析、設計,然后將單元內容科學、合理地分配到課時,提升數學教學的整體性效能,進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單元分析:讓教學更具適切性
單元教學首先要進行單元分析,讓教學更具適切性。單元分析包括單元課標分析、單元教材分析、單元學情分析、單元重難點分析、單元教學方式分析等等。單元教學要注重知識、學情、教學方式等的整體性、聯系性、系列性、發展性和綜合性。站在整體、系統的高度,數學教學能活化學生的認知,發掘學生的創造力。
首先是對課程標準的整體性審視。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總是將課程標準看作“形而上”的東西,認為課程標準遠離實際教學。其實,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南,是教學的依據。研讀課程標準,我們不僅能明晰學生應當“學什么”,更能認識到學生應當“學到什么程度”,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能達到思想方法的高度。
其次是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性審視。研究教材內容不僅要具有單元視角,更要具有跨單元視角。在研究的過程中,要對教材“瞻前顧后”,比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教師就要跨年級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分數的初步認識(二)”。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對教材“左顧右盼”,比如將不同版本的教材(如北師大版、人教版、滬教版等教材)進行比較。通過對教材的縱橫研究,將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識統整優化,形成適切的教學方案。在整體性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形成對教學重難點的提煉、取舍和概括。
再次是對學生學情的整體性審視。學生學情的整體性審視,包括對學生已有認知的分析以及認知規律的分析。已有認知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而認知規律決定著學生數學學習的動態和發展趨向。這里,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具體學情,而且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差異。比如:教學“分數的意義”之前,絕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形成了單位“1”的觀念,但也有部分學生不能理解整體性的單位“1”。因而,教師在設計整體性教學方案的同時,要關照學生個體間的差異,設計出一些教學輔案,對學生展開因材施教。比如可以適度地幫助學生復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分數的初步認識(二)”中的內容,讓學生先能夠找出一個關鍵句中的單位“1”。
單元分析打破了以“課時”為組織單位的教學分析,而更注重數學教學分析的整體性、結構性。教師立足于單元整體的視角,運用高觀點來進行分析,才能高屋建瓴。立足單元分析的整體性教學,能讓數學知識與學生思維、心理結構同構共生、共生共長。
二、單元設計:讓教學更具針對性
單元教學不僅要進行單元分析,更要進行單元設計、研發。在單元設計中,教師不僅要編制單元性的教學目標,更要設計單元性的教學流程,讓數學教學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單元設計要體現數學學科整體、系統的育人價值,既要立足于數學知識,又要立足于學生學情,在數學知識與學生學情的交融共生過程中,彰顯單元整體教學思想。
首先是編制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由三個層次構成:其一是單元的總目標,這是基于教材單元數學整體性知識和學生普遍性學情的教學目標。其二是編制單元學段目標,這是基于同一個單元不同章節知識以及學生在某一個學段的教學目標。相對于單元總目標,單元學段目標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其三是課時教學目標,這是在單元學段目標的基礎上,分解到每一個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每一個課時需要反饋、達成、評價的目標,是一個個非常具體的目標。比如: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其總體性的目標是擴充學生對數的認識,提升學生思維的抽象水平,促進學生對數量關系的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在具體的學段目標中,就分為“分數的意義教學目標”“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目標”。在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中,就相應細化為“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的課時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目標的具體落實,能讓“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總體教學目標落地生根。
其次是編制單元教學方案。傳統的教學主要以“知識點”為著眼點,以“小課時”為組織單位。單元教學超越知識點,超越課時,以知識結構、單元組織為設計起點。這就要求教師用高觀點統御、用大思想駕馭、用結構性關聯。在設計每一個課時教學方案時,要從單元整體出發,讓每一個課時方案都成為單元教學方案的有機組成。要在單元教學整體方案中逐步地、合乎邏輯地組織教學內容,有計劃地推進階段性教學、課時教學方案的落實等。比如在設計、研發“分數的意義”這一具體的課時教學方案時:首先要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知識經驗,引出單位“1”的概念,抽象出分數的意義,突出概念的內涵;接著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讓分數的意義在與運算的聯結中,獲得一種新的理解;進而通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習用分數表示兩個同類量的倍比關系,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豐富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通過單元教學方案的設計,讓學生理解分數的“份數定義”(即將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商定義”(即兩個數相除的商)、“比定義”(即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者一個數與另一個數的整數比),乃至于感悟到“公理化定義”即有序的整數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