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芹滿
摘?要:受新課改創新變革的影響,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和理念已很難適應現如今高標準的教學需求。如何通過對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轉變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教師關注的話題。觀察現如今的初中數學教學不難發現,傳統的一味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不僅壓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致,還剝奪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無效局面的產生。為了轉變這一局面,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觀念和思想,不斷探究并靈活采用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和理念開展教學活動,為實現數學教學效果的改進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多媒體教學;結合生活;小組合作
作為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是一門對學生個人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即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這門學科。面對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教學課堂是教師關注的話題。基于此,本文就以此為論題,針對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提供參考價值。
一、巧妙引入多媒體教學,豐富學生學習體驗
多媒體設備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在信息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范圍愈加廣泛。數學知識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等特征,對于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為了降低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初中數學教師應巧妙引入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學生在觀看、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并建立數形結合思想,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為高效化教學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進行“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我就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一段海上日出的動畫視頻,將太陽在海面上初露光芒的場景、緩緩上升的畫面以及一躍而起的情景生動地展現了出來。學生聚精會神地觀看著,對這美景發出贊嘆。我也趁機引導學生思考太陽與海平面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假設太陽是圓,海平面是直線,它們兩者之間經歷了哪幾種位置關系的變化等等,從而順勢引出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知識,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如此,通過借助多媒體實現良好情境的設置,豐富了學生的感官體驗和感受,對推動課堂教學的順利進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二、結合生活進行教學,強化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本身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體現在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基于學科的這一特征,初中數學教師應秉承“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借助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案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對新知識的探究和運用中不斷掌握所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在進行“不等式”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給學生設置這樣的情境:某班教師組織學生周末去博物館參觀,博物館門票為每人15元。按照規定,一次性購買40人以上(包含40人)門票的話,可以走團購價,即在原來票價的基礎上打九折。而該班學生加上教師總共才有39人。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利用哪種方式購票更為實惠。而有的學生則提出疑問,說總共才39人,不能以團購價購票,如何比較呢?而有的學生則提出可以購買40個人的票。這樣將學生引入到如何利用已有條件列出算式、進行比較,即對“不等式”知識的探究中。如此,通過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和設置,激發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改進和提升。
三、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促進學生互動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新課改深入推進和實施的時代背景下,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初中數學教師應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上的運用,以此來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鼓勵學生通過小組互動、交流的形式來增強對所學知識的了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升,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借助群體的力量來解決數學問題,使數學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全面改進和提升。
例如,以“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為例,勾股定理的驗證一直以來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如何用面積法來驗證勾股定理。同時給出學生題目中基本的條件,即給出8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分別以三個直角邊為邊長的正方形,讓學生思考、分析如何對這些圖形進行拼接、組合,使之能夠成為兩個大正方形,并通過計算兩個正方形面積相等來驗證勾股定理。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進行探討、分析。如此,通過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和思維的發展,發揮了群體的作用和價值,使數學教學效果得以不斷優化和完善。
總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離不開教師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采用、對課堂的精心設計,以及學生的自主、積極參與。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在秉承與時俱進理念的同時,不斷將先進的教學方法引入到課堂中,從而擺脫傳統教學框架的束縛,最終實現提升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況達,余靜.淺談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4.
[2]霍金鋒.初中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