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禮群
摘要: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也是當下教育界的熱點議題。責任擔當是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之一,如何培養學生責任擔當品質是既有意義又有必要的課題。合肥市夢園小學文曲路學校積極申報“小學生責任擔當核心素養提升的有效實踐與探究”市級課題,課題順利結題并被評為市級優秀課題。本文對課題研究過程中的感悟進行了梳理。
關鍵詞:核心素養 ?責任擔當 ?培養
責任擔當是核心素養的六大模塊之一,關注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和國家等關系方面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涵蓋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要點。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生責任擔當品質的培養必要而意義重大。
一、在思想上強化責任擔當意識
(一)學校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應擔負培養學生責任擔當意識的重任。我校在“責任成就夢想”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在“博學有為、責任擔當”的學風滋養下,學生、家長、教師都有了相應的責任。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不是喊口號,而要結合學校實際,通過課程體系、活動熏陶等方式將責任擔當意識納入培養框架。
(二)家庭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重要場所。父母可從日常的待人接物中言傳身教,摒棄過度保護、溺愛或專制等錯誤觀念,教會孩子知錯必改,主動承擔責任,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其責任擔當意識,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社會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社會可通過宣傳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凈化網絡空間,發揮媒體正確輿論導向作用,弘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和文化,發揮道德建設的作用,引導學生建全道德品質。
二、在課程建設中融入責任擔當素養
通過課程落實核心素養更具實效性。我校課程框架體系在“責任成就夢想”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應運而生,圍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各學段、學科課程做到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落實以人為本,實現辦學目標: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與幸福感的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一)國家、地方課程打牢學生文化基礎
通過國家、地方課程積累人文領域知識,培養學生心懷天下、孝親愛國、重義輕利、誠信自律的品格。學校依據國家課程實施學科滲透,加強學生愛國主義、家國情懷、責任擔當、行為習慣的培養。
(二)德育課程、校本課程融入文化理念
德育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觀念。學校抓住育人契機,開展“學雷鋒、清明祭英烈、三愛三節、向國旗敬禮”等主題班會,編印《學會做人》《校園安全及心理健康》等校本教材。通過德育及校本課程的滲透,設置多維度、多層面的德育目標,加強責任擔當意識培養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三)午餐工程和三點半課程促學業提升
有效合理地利用午餐工程及三點半課程,開設趣味課程,如閱讀理解、演講口才、思維訓練、英語口語訓練等,做到拓展延伸、分層輔導、提質增效。
(四)少年宮、社團課程促學生個性發展
核心素養具有生長性,培養學生責任擔當意識應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特點。我校依據不同學段開設少年宮、社團課程,如戲曲、日有所誦、繪畫創作、排球、籃球、書法、手工制作、合唱等。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在不同的課程中培養不同層面的責任擔當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五)利用社會、家長資源開設社會實踐拓展課程
發揮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優勢。通過創新家校互動微課堂,發揮家長的示范作用。通過親子運動會、家長責任課堂等增強家長責任擔當意識。借助于社會力量支持辦學,通過法制副校長送法進校園、交警進校園,讓學生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三、在行動上落實責任擔當品質
責任擔當,重在擔當二字。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動行為,尤其是主動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所展現的個人涵養。
(一)增強國家認同感
教師可通過主題班隊會、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國夢等內容,培養其愛國情懷。
案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學校通過在線開學典禮、主題班隊會、開學第一課等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講述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疫情中所展現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擔當、中國精神。
(二)自覺踐行規章制度
學校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欄、儀式教育,培養學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履行義務的意識。促使其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寬和待人,孝親敬長,心懷感恩之心。
案例:通過小學生守則、行為規范、班級公約等,要求學生自尊自律,明辨是非,自覺維護公平與正義。通過營造“我的校園我的家,我的責任我的夢”文化氛圍,增強“走進校園我代表文明,走出校門我代表夢小”的主體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做具有良好品德素養的合格小公民。
(三)培養學生國際視野
引導學生用開放的眼光看待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與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案例:學校與韓國圣淵初等學校友好結對,通過參觀校園、座談會了解跨國文化;通過同游黃山、走進博物館體驗樂趣;通過到家回訪,親密交流。
(四)發揮主題實踐活動的作用
學校圍繞三大主題——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學習開展活動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合作能力。引導其積極參與,履職盡責,對自我、他人和集體負責,熱愛并尊重自然。
案例:學校舉辦“一月一節一主題”活動,如“悅讀閱美讀書節”“體育文化藝術節”“童心向黨合唱節”“足球文化藝術節”等,學生全員參與,加強了合作交流,增強了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能獲得鼓勵、感受包容、充滿自信、體驗快樂。
(五)通過社會參與增強擔當意識
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存在,生存和發展均離不開合作、交流。我校通過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其擔當意識,如開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走進養老院”活動、“友好交流——走進華山小學”共建活動等。
案例:學校手工制作社團,利用“雛鷹假日小隊義賣”活動,將手工制作的刻紙、鐵絲人、花球等作品拿到社區義賣,并用義賣所得款項購買生活必需品,慰問孤寡老人,為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走入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快樂。
基于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發展,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涂繪人生底色,這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用心做教育,讓教育精彩;用思想指導教育,讓教育奪目。教師應始終不忘初心,做一名幸福的追夢教育者。
參考文獻:
[1]趙婀娜.今天,為何要提“核心素養”[N].人民日報,2016-10-13(20).
[2]陳永平.“高低結合”,落實核心素養[J].上海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