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林
摘要:新高考綜合改革即將在全國全面啟動,選課走班分層教學成為焦點。本文針對分層走班教學中一些做法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操作建議,以期對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地理 新高考改革 分層走班教學
2019年被稱為新高考改革年,廣東等8省市先后出臺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市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一股新高考改革的浪潮,開始席卷全國。新高考改革,更加突顯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其中選課走班分層教學成為焦點。2017年安徽省教育廳發布的《關于統籌做好新高考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積極探索適應選課走班分層教學的綜合育人模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特質學生的學習需求。
然而,當前分層走班教學模式在理論建構、體系設計及實踐應用方面都不完善,仍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筆者結合分層走班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就此提出一些可行性操作建議。
一、高中地理分層走班教學的現實意義
(一)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理想選擇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為本。教師作為新課程理念的一線操盤手,其直接服務對象是學生。而學生在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發展需求和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應用“一刀切”和“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很難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目標。分層走班教學的實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學習潛能,有利于新課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因此其推廣應用勢在必行。
(二)是信息時代教育個性化的必然趨勢
時代變革呼喚教育個性化。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無不體現出追求個性、重視創造能力培養的發展思路。教育信息化發展促使學習活動不再局限于實體教育內,而是可以根據個性化需求來進行調整。分層教學的本質是因材施教,“私人定制”的個性化教學將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高中地理分層走班教學的實踐應用
(一)學生分層
學生合理分層,是實施分層走班教學的前提。為了對學生分層,需從多維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判,僅以成績作為劃分依據的做法,過于簡單粗暴,且有失公允。在對學生分層時,我們可以把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主動性、思維敏捷度和轉化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平時學習表現與階段性測試結果有機結合起來,折算成標準分后進行量化評價,這樣做較為科學也易于操作。
(二)分層備課
有效分層備課,是提升分層教學效果的保證。教師在備課時只有充分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先確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才能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有的放矢地布置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學習《大氣熱力作用》時,筆者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實驗操作,讓學生觀察煙霧在玻璃容器內的飄動方向來探究實驗原理。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層設問,要求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能夠了解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基礎一般的學生能夠繪制熱力環流形成圖,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運用大氣熱力作用原理解釋或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三)分層施教
課堂分層施教,是踐行分層走班教學的關鍵。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注重課堂提問、作業訓練等的層次性及啟發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進步和發展的空間。
比如,在進行讀圖能力訓練時,對于低層次水平學生要求其以“讀”圖為主,能夠讀懂地圖中一些最基本的知識點;中等層次水平學生則以“析”圖為主,要求學生在讀圖過程中學會分析、解釋一些地理現象的產生原因;高層次水平學生則以“探”圖為主,引導學生在讀圖過程中延伸知識點,探究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類地理現象,并不斷總結與提高。
三、當前高中地理分層走班教學的反思與建議
當前分層走班教學還處于摸索階段,面臨著諸多挑戰。若不加強深入研究與頂層設計,那么在實踐應用中很容易流于形式、無功而返。要避免這些問題,筆者以為需做好以下幾點。
(一)科學分層,避免固化學生定位
當前,量化分層還沒有形成相對科學的統一標準。為追求操作方便,很多學?;蚪處煱涯骋淮位驇状慰荚嚦煽冏鳛榉謱幼甙嘟虒W的參考依據。這種做法很難區分學生的能力高低和潛力大小,更無法檢測學生的興趣特長與個性需求。
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堅持統一分層與動態管理相結合。實際操作中,可根據情況變化適時調整學生分層,使低層次學生能夠進階提升或高層次學生能夠降位學習,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學習需求。二是堅持統一分層與自主選擇相結合。學生分層如果處置不當,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特別是被劃分至低層次或進入差班的學生容易被貼上等級標簽,導致學生家長難以承受,挫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給分層施教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精心設計,避免過程流于形式
分層教學法因其過程復雜、任務繁重,實施起來難度較大。特別是教師在分層備課中工作量巨大,若在備課時教師考慮問題不周全或設計活動過于單一,則課堂提問、小組合作等活動環節很容易陷入被動或流于形式。
為此,一要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按水平高低或學習意愿進行單獨編班,并選拔富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且管理經驗豐富的班主任進行管理。班主任要不僅善管而且敢管。二要組織精干教師隊伍,成立課程研發小組,進行集體備課,專門從事教學設計。
(三)全程把控,避免課堂散亂無序
分層教學打破了原來班級固定、授課老師不變的學習狀況,班主任功能弱化,班級管理難度加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對學習進程進行科學引導和全程把控,否則課堂很容易陷入散亂無序的狀態。
課上以合為主、分為輔,課后以分為主、合為輔。對高層次學生實行少講多練,引導其自主學習,注重強化綜合應用能力;對中層次學生實行精講精練,突出雙基教學;對低層次學生實行細講少練,引導其弄懂基本概念和基礎原理。
(四)梯度評價,避免考核無綱可依
分層評價是分層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及時、科學、恰當的評價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質量有重要意義。教師需對各層次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給予全面、合理、客觀的評價,進而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為此,教師要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將課堂表現、平時作業、階段測試等列入考核范疇,在期末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時不做分數統計,而進行等級評定。這種做法有利于增強中、低層次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升其獲得感,也能督促高層次學生更加努力上進。
總之,時代發展呼喚教育改革,而分層走班教學能為高考綜合改革驅動賦能。分層走班教學,有利于新課程理念落地生根,也有效切合了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現實需求,同時還符合信息時代個性化定制教學的發展方向,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梁會成.構建初中地理課堂動態化教學的思考[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10).
[2]張曉紅.普通高中選課走班模式下的班級管理問題及策略[J].濰坊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