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年義務教育明確規定小學數學教育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是要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對于傳統的“傳授式”教學,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是被動的,學生只是機械地學習知識,對學生的發展有消極影響,外加以往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唱獨角戲”的課堂不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對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做出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實踐與思考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在實踐之中體現其獨特的特點。其一是輕柔性,小學教師在課堂上要用溫柔的語調對待學生,不可嘶吼,教師的儀容也溫和,不應疾言厲色,穿著過于浮夸;除此之外,教師開展的課堂活動強度應掌握一定的度,超過一定的度,課堂就會失去控制。其二是靈活性,在生態課堂上,教師不僅能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還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合作的欲望。最后,“對話式教學”具有高質量性,在教學時,教師不僅僅能夠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還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促進課堂氛圍活躍,提高教學質量
一、 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的意義
“對話式教學”無疑是同時符合學科生態性和數學學科性質的教學方式,它在互動中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實踐之中得到成長。因此,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有積極作用,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一)創設“對話式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教師理應知曉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是有思想的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學生在學習時也會呈現不一樣的水平,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會有些許差異。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即創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對話式教學”。如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授課時,可先讓同學們針對要學習的內容提出疑問,教師再結合學生的提問設置難度不同的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學會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學對象全面化,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學質量。讓學生在生態課堂探究性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對教學有積極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知曉數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數學與生活聯系緊密,聯系實際進行教學能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設置一些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小組之間合作探究找尋問題答案,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新的知識,無疑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夠順利開展的要素之一在于教師要設置合理的問題,符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另外教師還需引導學生正確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二)應用“對話式教學”,提升學生發散思維水平
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對話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拓展“對話式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發散思維水平。將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之中,能擴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總結數學學習規律,并學會將這些規律運用于生活實際,無疑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了數學的魅力,也讓學生學會聯系實際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 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的思考
(一)明確教學目標
對話式教學的生態課堂對于小學數學課堂具有積極意義,但要想“對話式教學”有效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實踐,“教師是否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首要問題。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小學數學課堂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是教學任務得以完成的前提,更是提高教學水平的前提。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目標不再為應試教育服務,而是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緊抓這個教學目標,再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編寫明確的教學目標,為提高生態課堂教學效率服務。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生活的數”本課教學重難點,旨在讓學生,通過生活當中的事例初步學會用100以內的數來描述生活,建立學生的數感,促進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由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這一教學目標,可以呈現一些生活當中簡單的數字運用,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中體會到怎樣用數來表示生活當中的概念。
(二)革新教學方式
依據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特點,“對話式教學”具有輕柔性、靈活性,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革新。在教學時,教師不應再滿足于“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個課件”的教學方法,應結合現代新興技術,融合小學數學生態教學的特點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可在教學時設置啟發學生思維的“智力游戲”,讓學生在有趣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在闖關中提高綜合素質。再者,教師可模擬生活實際設置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學習數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并學會運用于生活。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認識鐘表時,可以巧設情境,讓學生們討論自己出門時間和到學校的時間,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時間這個概念。其次,教師還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撥動鐘表的時針、分針感受到時間的變化與鐘表的鐘表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學會認讀簡單的鐘表。
(三)增加師生交互作用
合作性是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一大特點,這種合作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局限于學生之間的合作性探究學習,還指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師主導課堂的現象理應得到改善,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理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性,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對學生進行褒獎或懲罰;教師還可針對相關教學內容,設置問題,與學生共同探討得出答案。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認識圖形”時,可以創設教師學生共同折疊的活動,讓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呈現生態性的對話式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 結語
簡而言之,“對話式教學”的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積極意義。生態課堂是小學數學課堂的改革,改變以往教師教學時不尊重學生主體性、未與學生進行互動的現象,促進了小學課堂氣氛的活躍,提高了教學質量。但也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合理運用“對話式教學”,結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進行教學,切勿無針對性地實施對話式教學。
參考文獻:
[1]禹寶玉.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資訊,2020,18(13):184-186.
[2]王香淑.基于對話式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以《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一課為例[J].科技資訊,2020,18(8):193-195.
作者簡介:
陽旺勝,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林市靈川縣城關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