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一直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學生通過折疊到展開的學習過程,體會從二維平面圖形到三維立體空間的轉變,學好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是發展學生空間思維的重要環節。文章立足于教材,使學生通過反復多次折疊、操作,感受平面到立體的變化,旨在發展三維空間觀念,使學生感受真實生活中的數學。
關鍵詞: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小學數學
學生通過學習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能夠加強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為接下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學習做好鋪墊,使學生養成空間想象能力,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師生互動、同學交流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獲得成功體驗。
一、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長方體正方體教學中,教師創設以下情境:師:“圣誕節快到了,小欣同學為好朋友準備禮物,為了節省費用,小欣想自己折疊正方形紙盒包裝禮物,她畫了兩種圖案,請同學們幫小欣想想哪種能折出包裝禮物的正方形紙盒?”教師出示圖示:
對于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學生認為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知識,更愿意思考解決。學生分小組討論并動手折一折,堂課氣氛熱烈,很快就得出答案,生:“圖1能折出正方形紙盒”。師:“還有其他折疊方式嗎?有沒有規律?”學生嘗試將不同展開圖折疊成正方形,并且歸類記錄下來,學生分別回答,教師在黑板畫出圖案并總結:“141型有六種(圖3到圖8)”“132型有三種(圖9到圖11)”“222型有一種(圖12)”“33型有一種(圖13)”共計11種圖案能折出正方形。
學生感受到正方體折疊與展開的過程,也認識到不是所有6個面的正方形都能組成正方體,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
教師進一步追問:“正方體我們總結了11種方法,那長方體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又開始新一輪的討論,生:“一共有96種方法,因為側面有兩種1212和2121,長方形的兩個對面是全等的長方形,底面的邊上可以有四個位置進行選擇,上面的邊也有四個位置可以選擇,這就是16種,合計是32種;把側面換成1313和3131、2323和3232,各32種,總計96種”。教室響起熱烈的掌聲。
二、 巧妙總結,學生加深記憶
通過前面的教學,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正方體長方體展開圖的種類,但這么多圖形,形狀各異,記憶起來十分困難。師:“同學們有沒有什么好方法,方便我們快速記憶?”生:“可以將他們分類,就像我家的圖書可以按內容分類、可以按年級分類、可以按課內課外圖書分類。”師:“說得非常好,大家根據剛才折疊的方法,總結一下怎樣分類更容易記住呢?”學生互相討論、總結發言,生1總結正方體口訣:“正方盒子巧展開,六個面兒七刀裁。十四條邊周圍布,十一類圖記分明。四方成線兩相衛,六種圖形巧組合。躍馬失蹄四分開,兩兩錯開一階梯。對面相隔不相連,識圖巧排7凹田。”生2:“中間四個一連串,兩邊各一隨便放。二三緊連錯一個,三一相連一隨便。兩兩相連各錯一,三個兩排一對齊。要找兩個相對面,切記相隔一個面。”師:“大家總結得非常好,誰能說說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生1:“長方體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生2:“正方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長方體有可能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有可能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其他面是長方形,但最多只能有2個面是正方形。”生3:“正方體有12條棱并且都相等;長方體有3組棱,每組4條棱,相對的4條棱相等,但最多只能有8條棱相等。”生4:“正方體有6個面并且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2個面相等。”通過歸納總結,梳理了學生思路,加深了學生記憶,充實了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理解,為后面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教學做好鋪墊。
三、 隨堂練習,學生熟練掌握
數學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思維模式、挖掘學習潛能十分重要,也是教師了解學生課堂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落。教師要認真設計例題、耐心組織講解,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及時消化吸收、掌握運用。
例題1:如圖14所示,這個長方體展示圖能折成長方體,如果前面是F面,左面是B面,那么上面是哪面?后面是哪面?
分析解答:將長方體展示圖折成長方體,B、D面相對,A、F面相對,C、E面相對,如果前面是F面,左面是B面,上面就應該是E面,后面就應該是A面。所以答案是E、A。
例題2:如圖15所示:這個正方體展示圖能折成正方體,與5號面相對的是幾號面?
分析解答:將正方體展示圖折成正方體,屬于141結構,1號與6號面相對應,2號與4號面相對應,3號與5號面相對應,所以答案是3號。
例題3:有一個長方體紙盒,長90厘米,寬40厘米,高25厘米,如果用包裝繩捆起來,打結處用包裝繩20厘米,一共需要多長的包裝繩?
分析解答:包裝繩長=2長+2寬+4高+接頭長=2×90+2×40+4×25+20=380厘米
題目擴展:如果延用上題的條件,包裝繩將箱子橫著捆兩圈,豎著捆一圈,打結處耗用包裝繩20厘米,一共需要多長的包裝繩?
分析解答:包裝繩長=2長+4寬+6高+接頭長=2×90+4×40+6×25+20=510厘米
通過不同題型的比較、延伸,有助于學生深度理解概念,進而增強解題的熟練程度,讓學生愛上數學。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經過實踐操作,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了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的規律,學生動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提高,使學生養成深入研究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互相合作學習的精神,并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作者簡介:
陳躍銀,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湖西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