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需要,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通過積極的口語訓練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對策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在語言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誠然,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交流、應用。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立足教育改革的目標和要求,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進而達到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然而,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很多教師在語文的教育中,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導致“啞巴語文”式的教育模式客觀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文章立足小學語文教育,探索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意義極其有效性對策。
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需要
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當前語文教育的目標和方向。那么,何為語文核心素養呢?立足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我們知道: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涵蓋了“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兩大層面的內容。基于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較強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對語言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深刻地感知語言之美,培養學生語感,促使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提升,繼而達到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二)是改革創新傳統語文教育的需要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改革創新傳統落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發展的需要。就小學語文的教育而言,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師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以至于語文教育中常出現“重讀寫、輕聽說”的局面。這種“輕聽說”的語文教育,使得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表達訓練缺失,學生普通話水平低下,口語表達能力低下,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 影響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因素
就學生個體而言,影響其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口語訓練不足是主要因素
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任何一項能力的成長,都與教師的教學、訓練息息相關。以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例,如果教師在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口語表達的訓練不足,學生長期缺乏訓練,又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呢?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而言,教師缺乏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是客觀存在的問題,正是因為口語表達能力訓練缺失,導致學生口語表達得不到很好的鍛煉,進而出現了口語表達能力低下的現狀。
(二)學生自身的因素
也許有人會問:說到教師日常口語訓練不足是影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那么,在一個班級中,為什么部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較強,部分學生較弱。筆者認為:這其中與學生自身的因素息息相關。我們知道:個體具有差異性,一個班級中,總有部分學生比較害羞,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出現“不敢說、不能說”的現象,這是學生的心理因素導致的語言表達障礙。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對策
(一)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常常告誡學生:“請說普通話,請用規范字”。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交流中正確、規范運用普通話,是全面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應當發揮自身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正確運用普通話與學生溝通交流,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既定的語言環境下大膽交流和表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強化日常教學活動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強化訓練,方能達到促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目的。因此,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融入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立足一點一滴,促使學生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首先,借助拼音教學,提高學生音準。音準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試想:如果學生音準低,普通話水平低下,又何談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呢?因此,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借助拼音教學,強化音準訓練,尤其是要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發音;強化邊鼻音、兒化音、卷平舌音訓練,讓學生能夠正確發出每個漢字的讀音,通過提高學生的音準,提高普通話水平,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其次,立足閱讀教學,開展朗讀訓練。朗讀,是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開展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科學把握朗讀的方法,如停頓、節奏、情感等的把握,朗讀訓練的開展,對規范學生的語言使用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開展專項化的口語訓練活動
除了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開展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專項化的口語訓練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開展課前三分鐘新聞播報訓練,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地訓練中敢于表達、樂于表達;又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朗誦、演講等活動,對全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等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顧士偉.小學生語文關鍵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研究:基于學測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8(1):58-62.
作者簡介:
付順霞,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