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中強化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對促使幼兒全面發展,改革創新幼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兒教師應當立足《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的相關要求,積極開展語言訓練,提高幼兒語言能力。
關鍵詞:學前教育;語言能力;培養對策
《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其中,語言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誠然,3~6歲是幼兒語言習得的敏感時期,也是極其關鍵的時期。而語言能力的發展,對幼兒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在實施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緊密結合幼兒語言習得的關鍵時期,積極開展語言訓練,培養幼兒交際和表達的能力,促使幼兒想說、敢說、能說,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文章中,筆者立足學前幼兒教育,探索在教學中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性對策。
一、 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促使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成了教育的目標和方向。那么,在幼兒階段,幼兒教師該如何促使幼兒的全面發展呢?筆者認為:要想促使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幼兒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立足《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的相關要求,積極改革創新傳統落后的教育模式,方能實現促使幼兒全面發展的目標。和傳統的幼兒教育模式相比,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多元化的語言訓練方式,不僅強化了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和表達能力,為促使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改革創新幼兒教育的需要
幼兒教育也需要改革創新。在應試化的教育背景下,幼兒教育中,常有小學化的教學現象出現。這種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模式,背離了幼兒成長和發展的軌道,導致幼兒過早接受了與自己年齡不相宜的教育方式,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和傳統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模式相比,幼兒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具有如下優勢:一方面,強化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符合《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的教育要求,是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有效途徑之一;另一方面,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有利于促使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構建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幼兒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
由此可見,和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模式相比,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促使幼兒全面健康發展,促使幼兒教育改革創新的需要。
二、 學前教育中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現狀
雖然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就當前的學前教育而言,教師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存在如下問題:一方面,教師對幼兒語言能力訓練的意識不足,尤其是在小班階段,疲于照顧幼兒成了廣大教師教學的真實寫照,面對諸多尚不懂得聽從教師指令的孩子,幼兒教師要想強化對幼兒的語言能力訓練具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對幼兒語言能力的訓練存在方法單一、手段單一的現狀。單一化的教育方式,難以促使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同時也難以激發幼兒的語言學習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三、 學前教育中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對策
(一)借助趣味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形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兒教育提倡實施游戲化的教育,借助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語言、科學、藝術等,對促使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同時杜絕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模式具有積極的意義。幼兒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巧妙地借助一些趣味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針對小班的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做游戲,唱童謠等,促使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如手指游戲:一根手指點點、兩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彎彎、四根手指撓撓、五根手指拍拍;此外,唱童謠,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幼兒教師也可以通過帶領幼兒唱童謠,在唱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因童謠具有較強的韻律感,念來朗朗上口,符合幼兒的天性。如拍手歌、找朋友、做早操、外婆橋、小白兔等,都符合兒童天性,對促使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
(二)開展多元化的語言訓練活動,提高幼兒語言能力
針對幼兒開展語言訓練活動,方法有很多。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年齡特點等,開展與之相宜的語言訓練活動,促使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在幼兒語言訓練的過程中,筆者采取了如下的方式:
首先,開展“我是小老師”活動。“我是小老師”活動開展的目的,主要在于部分幼兒在生活中,存在膽怯、害羞的現象,不敢表達。因此,筆者通過“我是小老師”活動的開展,給予幼兒當“老師”的機會,在此過程中訓練幼兒表達的勇氣,促使其敢于表達、善于表達。“我是小老師”活動很簡單,幼兒教師在教學時,教給幼兒童謠、兒歌等等,讓幼兒回家教會父母。或者,在開展繪本閱讀的過程中,針對一些比較熟悉的故事,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小老師給其他同學講,這對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增強幼兒表達的勇氣和信心具有積極的意義。
其次,開展角色扮演或者話劇表現活動。角色扮演,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扮家家”。“扮家家”活動看似是民間游戲活動,實則對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幼兒語言能力訓練的過程中,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話劇表演活動的開展,提高幼兒的廣泛參與性,在此過程中促使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
最后,開展“新聞播報”活動。筆者開展的“新聞播報”活動,主要是針對大班的幼兒。因為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且部分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識讀部分漢字。幼兒教師可以巧妙地通過新聞播報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在擔任小播報員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婧.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
作者簡介:
呂翠,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