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能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防止注意力的分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積極思考,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會頻繁使用課堂提問。
關鍵詞:課堂提問;有效教學;課堂實效
《2017年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課堂提問能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防止注意力的分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積極思考,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會頻繁使用課堂提問。
但是,課堂提問并不是越多越好,整節課都在提問,學生來不及思考,無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只會讓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學生緊張迷茫,教學活動也無法正常推進。課堂提問一定要時機適當,方法適宜,頻率適度,才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和課堂實效的提高。文章主要淺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策略,論述如下: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考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技能,增進師生感情,促進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內容為主線,以掌握知識技能,提高思維水平為主旨,切忌內容空洞,雜亂無序,漫無目標。數學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的嚴密性和結論的確定性,現階段的學科內容相對于大部分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都是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和疑問。
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提問,從多個角度,各個層面,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中心進行提問,協助學生加強對相關教學內容的記憶和掌握,幫助學生加強對相應數學思維和數學思想的理解和鞏固。
一、 問在重點,強化記憶
由于年級、能力和學習基礎不同,每位學生的思維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對教學內容的領悟也會有快有慢,而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和重要技能是以后學習和運用的基礎,每位學生都需要學會和掌握,這就需要老師去幫助學生強化理解。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將這些重點知識和重要技能反復強調,多角度、全方位考查,提問到每一個學生,并要求準確回答出來,落實到位,當然不是在同一節課內。
在講“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這個定理時,可以問“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多少?”,也可以問“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哪條邊的一半?”,還可以問“在直角三角形中,多少度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還可以問“是不是在所有三角形中,30°所對的直角邊都等于斜邊的一半?”,變換各種形式,反復提問,突出重點。
二、 問在節點,明辨正誤
隨著學習階段的提高,學生要記憶和理解的數學概念和公式定理會越來越多,同時解題過程和邏輯推理也會越來越復雜深刻,這些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是更大的考驗。老師如果發現學生對某些知識點或者概念記憶不深刻,理解有難度,模糊不清,模棱兩可,可以在課堂提問時將兩者并列提出,并指出兩者的聯系和區別,當堂幫助學生理清關系。如“有效數字”和“精確度”“路程”和“距離”“無限”和“無窮大”“直線解析式”等等,或者在講解習題時學生遇到困難,在關鍵處猶豫不決,不知所措,教師可以嘗試順著學生的思路提問,層層深入,直到推導出錯誤的結論,也可以提醒學生回憶以前講過的相似的習題,幫助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
三、 問在難點,提升思維
教學內容的難點,一般學生較難理解,因為學生的思維畢竟比較簡單,還沒有經過復雜系統的訓練,老師有意識的提問點撥,可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例如,用一個未知數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學生還沒有適應兩個未知數的等式,總是糾結兩個未知數不知道具體數值,不知道怎么運算,老師可以在這里提問,并提示答案,此題相當于解方程,把被表示的未知數放等號左右,其余的都利用“等式的性質”移到等號右邊去,最后把等號左邊的未知數“系數化為1”。
四、 問在盲點,加深理解
“盲點”在生理學上是指眼球后部視網膜上,視神經進入眼球處的一個凹陷點。此處無視覺細胞,因此無感光能力。物體的影像落在此點上不能引起視覺,故稱“盲點”。同樣,在課堂上有的知識點的限制條件,老師已經書寫出來或者讀出來了,但如果老師沒有刻意指出,一般學生也會視而不見,所以老師也應該在課堂上通過提問強調指出,讓學生注意到相關條件限制。
在“尺規作圖畫已知角的角平分線”時,第二步“分別以兩點為圓心,大于兩點間距離的一半長度為半徑畫弧”,很多學生會不明白“為什么要大于一半長
度”,但是很少人會提出來,這就是一個“盲點”,老師應該在這里提問全體學生,引起學生思考,然后再解釋清楚,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邏輯的嚴密性”。
五、 問在熱點,備戰大考
每節課的教學重點會因為教學內容的不同而變化,但是在每輪課程改革落實之前,連續幾年的學科考試熱點卻不會有很大變化。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遇到歷年考試熱點也可以單獨提問,以引起學生注意,趁機復習回顧相應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歷年中考高考的學科考試熱點,平時善于積累歸納。此時課堂提問又能節省時間,又能提高教學效率。畢業班既要學習新的教學內容,又要復習本學段以前學過的知識,任務重,時間緊,關鍵在于平時積累。因此,在起始階段遇到大考熱點的內容,教師也要注意頻繁提醒,做好應考準備。
《新課程標準》要求:“向被教育者提供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課堂提問是實現這一要求的重要工具。課堂提問是不用書寫答案的思維訓練,而課堂練習是需要書寫解答過程的思維訓練。課堂提問既能訓練學生思維,又能節省時間,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輔助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靈活巧妙地利用課堂提問,有助于考查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實效,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盧穎.中學數學有效課堂的師生互動提問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張少華,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中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