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班
【摘要】全面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當前教育的大背景。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緊扣核心素養的落實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開這兩個基本點來有效展開教學。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往往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本文結合教學案例論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簡單的一句話卻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小學的語文教師,教師的教只是引導,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是學生主體的體現,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才能更好地學習。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學其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更是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指標。因此,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充分理解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做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來抓。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如下幾個途徑來進行。
一、通過問題導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充分說明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只有確保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起來了才能讓學生有無窮的動力去學習。學生在興趣驅動下所產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時,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文章的編排很多程度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碰到的問題是,學生一向對寫景的文章都不感興趣,如果老師還是按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授課的話,教學效果自然不好。于是,筆者決定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激發。因此筆者把學生分成6個自主學習小組,然后列出了如下幾個問題引導進行自主學習:
第一環節:基礎閱讀,品味課文
1.文章中哪些字詞是需要掌握的?比一比哪個刁、組掌握得最多、最好。
2.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請用簡潔的文字描述一下。
3.你認為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這些題目拋出來以后,讓各個小組自由朗讀,自由討論。然后再通過比賽的方式讓各個小組都匯報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這樣的一種教學方法自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各個小組為了取得較好的成績,都不服輸,讀得都非常認真。由于學生是在興趣的驅動下產生的自覺行為,所以在成果匯報的時候學生表現得都非常活躍,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創設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保障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確如此,要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幣得給學生提供機會,不能口頭上說說而已,而真正到了課堂上則變成了教師自導自演的“一言堂”,學生只有聽的份,這樣的課堂自然沒有給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然不;會形成。
例如,教學《一鳴驚人》這篇課文時,板書出課題后,筆者并沒有馬上進入課文的講解,而是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理解來講一個“一鳴驚人”的事情,看看哪個同學講得比較好。這樣一來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表達的機會,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興趣也比較高漲,都爭先恐后地上臺發言。然后,筆者突然話鋒一轉,今天就學習跟這個成語有關的故事,看看究竟“一鳴驚人”是怎么來的,看看與我們剛剛所表達的是否一樣?自然就把學生興趣高漲地帶人了課文。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自然理解了“一鳴驚人”的故事情節,同時也理解了其中的內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主題,筆者讓學生把這篇文章改編成話劇,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興趣更加濃厚了,他們自己準備服裝、道具,為了能夠把人物形象演得逼真生動在認真讀得基礎上,還上網查閱了相關資料,觀看了相關視頻,整個過程雖然忙得不亦樂乎,但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真的是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比老師講一百倍還要強。可以說這樣的情境創設在很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有收獲感。
三、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想象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想象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實際,通過創設有效的想象條件,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參與到想象中來,以此達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百花園一口語交際——說說季節》的時候,筆者先是按照教學要求,讓學生思考:你最喜歡的季節是哪個?然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你最喜歡的理由是什么?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如果在這個季節里你最想做的事情又是什么?(在這里,筆者對課文的要求稍微做了調整,加入了想象的元素,讓學生更好地表達,更有話說),小學生都是喜歡想象的,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就變得活躍起來了,他們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在表達交流的環節,都想象出了許多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例如,有學生說,他喜歡夏季,因為它熱情如火,最想做的事情是能建一座不用裝空調也可以清涼一夏的房子;有學生說他喜歡春天,因為春天給她帶來希望,她最想在春夭做的事情就是能夠乘著飛機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可以說,一旦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學生的自主程度就難以阻擋。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標和核心素養的硬性指標,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應該以新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的要求為教學的導向,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只有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起來,學生才能更好地去質疑、探究。學生能主動地去學,再加上老師能夠進行有效地引導,那么課堂效率就上來了。
參考文獻:
[1]王曉娟.淺析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0).
[2]魏群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探究創新能力[J].新課程學習(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