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恒
【內容摘要】我國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會帶來巨大的挑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變得精細化、專業化。高中教育處于人生的重要轉折階段,為解決人才培養問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本文通過結合教學實踐,對漢語言文學在高中傳統文化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高中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在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確有可借鑒的經驗,但在培養過程中也應注意一些教學策略上的問題,本文同時給出了具體建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高中教育? 傳統文化? 教學設計
引言
從世界的發展狀況來看,高中生的教育一直是國內外最重視的發展對象之一,各種新興教育方式層出不窮。人才已經成為未來國家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高中教育正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階段,根據教育部的指示,全面培養高中各項能力是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漢語言文學正是這一指導理念有效的實踐方式。
漢語言文學在我國的發展不僅對于高中傳統文化教育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還能夠提升我國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漢語言文學可以幫助高中生發展創造性思維、跨越學科界限、促進知識融合、激發學習興趣。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高中漢語言文學的教育模式、教育內涵、教育方法和理念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改善。經過教育的不斷發展,部分學者已經將其優化,在高中傳統文化教育中也已經存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具體案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學者們逐漸將教育的重點向高中傳統文化教育轉移,高中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個體受教育的重要轉折階段,需要良好的方式幫其“正根”,然而目前的研究雖然在應用方面和應用方式都嶄露頭角,但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要進一步細化研究。
一、高中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計邏輯
高中教育中漢語言文學具有突出優勢,而這種突出優勢的表現與發展需要通過三步來實現,首先是理解漢語言文學的內在理念,發現它本身所具有的優質特性,其次進行高中漢語言教育的課程設計,設計過程中應體現文化傳播和漢語言文學中的各項原則,最后通過課程的設計推廣實現教育的進步。
首先,新奇的培養方式有助于高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例如目前多媒體等技術的引進淡化了各學科原本具有的枯燥感,能夠達到科學與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其次,在具備學習興趣之后,學生就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動力,為了找尋一個問題的答案,學生會通過不厭其煩的進行探索,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傳播傳統文化的能力與意識;任何知識的學習手段都不是單一的,而且學習過程中,高中所體現出的能力也不是獨立的,這也是漢語言文學培養人才的目的所在,未來社會所需人才不再僅僅是專業技能突出的人才,也是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的復合型人才,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杰出人才。
二、教學目標與課程設計原則
目前多數高中的教學目標并不是嚴格的明確,且教育水平差距過大,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計首先應明確教學目標,考慮如何進行傳統文化傳播的教育,避免本末倒置現象的產生。本文旨在探索高中漢語言教育中傳統文化傳播目標的實現,使得高中生能夠進行自行傳播傳統文化,學習能力明顯提升。
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注重各傳統文化,如藝術、古詩詞、寓言故事等學科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識,并且注意學習的多樣化和具體化,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播教育。
在課程設計時,應注重以下幾點原則:首先是課程設計應該與高中實際貼合,對于一些經典的理論可以借鑒,但是對于一些過時的理論,在課程設計時教師應該學會擯棄或改進,只有這樣才可能進行課程的創新,比如在授課時,應該在講學的基礎上盡量生活化,而不應該僅僅把漢語言文學作為一個文化傳播的表面工具;其次是教學素材應來源于生活且具有傳統文化的特點,這樣可以讓學生跳出課程的束縛;最后應該基于漢語言文學素材組成課程單元,設計課程應注重整體統一,將漢語言文學與傳統文化進行完美融合。
結論
教師在根據漢語言文學理念進行課程設計的同時,應該嚴格遵守理念中所涉及到的教學原則,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與目標,通過完善教學過程,并結合新時代的科學與技術進行漢語言教學與文化傳播的融合。然而在教育實踐中不難發現,現在的高中漢語言文學教育如果引入傳播傳統文化的理念,首要解決的阻礙就是課時的安排,而目前我國的高中課程安排幾乎是不允許的,因此,如何提升課堂容量,短時間完成高質量的傳統文化在漢語言教學方案中的落實,是未來應該突破的一大難題。
高中漢語言文化教育的開發難度取決于教師個人的專業水平,好的教師團隊在開發課程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因此在教師培訓與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方面,應進行快速解決,關于課程所需要的材料和資源等硬件設施,應給予大力支持,融合各方資源,使得高中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思嘉. 高中語文教材現代漢語言文字知識編排研究[D]. 湖南大學,2017.
[2] 萬菁. 高中語文教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研究[D]. 廣州大學,2016.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