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路
【內容摘要】音樂課程是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德育品質的重要教育途徑,契合了新課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是初中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本文結合現階段音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提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 教學有效性? 提升途徑
在新課改背景下,音樂教學成為初中課堂教育的薄弱環節,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音樂教育的需求了,革新音樂教育理念與模式,提升教學有效性,是現階段初中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師資力量薄弱
現階段初中教育依舊是應試教育的大背景,音樂并非升學考試的科目,因此在初中教育中受到的重視程度不足,很多院校普遍存在音樂課時較少,課程被擠占的現象,學生也不愿投入精力去學習,使得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另一方面,初中音樂教師綜合素質較低,對現代音樂教學理念理解不足,教學較為生硬、枯燥,且音樂教師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2.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興趣較低
現階段,初中音樂教學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缺乏對學生思維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對課堂的期待值較低,導致課堂教學有效性低下。目前大多數的音樂課堂都是教師演唱教學曲目,對五線譜及曲目背景、作者進行簡短的介紹,再由學生學習唱法,這樣的課堂枯燥乏味,不僅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更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家長對音樂教學支持力度不足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部分家長仍延續傳統思想,認為音樂課程是用來放松身心、緩解學習壓力的學科,是不太重要的學科,甚至有些家長認為音樂課程是耽誤學生的時間,家長的態度會對學生造成直接的影響,增加了音樂課程革新的難度,也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養成以及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提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1.提高重視程度,提升教師素質
在現代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院校及教師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強化音樂核心素養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認知,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院校要立足新課標教育理念,引導師生建立正確的音樂學科意識,合理安排音樂課程課時,同時完善音樂教學的師資力量,開展相關的培訓活動,不斷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現代教學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2.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熱情
現代課堂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并善于創新,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1)情景模式教學。情景教學是指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創設相關的情境讓學生進行想象或表演,從而將抽象的、不貼合生活的知識演變為形象的、與實際相關聯的內容,加快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比如在學習某些影視作品主題曲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簡單的影視劇中的經典場景,讓學生進行表演。
(2)增加實踐環節。實踐教學可以有效改善傳統教學中只注重音樂技能與知識、忽略學生創新創作能力的情況,學生在實踐互動中可以通過親身體會更加了解藝術的魅力,激發更多靈感。建議在與民間藝術相關的課程中引入實踐環節,比如《唱臉譜》,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制作歌曲中的“藍臉”“黑臉”,從而讓學生加深對臉譜的認識,并從中感受京劇的魅力。
(3)善用多媒體設備。科技信息的發展為教育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電子設備及互聯網向學生展示更多的知識,進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在音樂課堂中,一些外國或少數民族的曲目因為文化、地域的不同學生很難進行理解與感知,如《俄羅斯舞曲》,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資料,加深學生對文化背景的了解。
3.創建評價體系,加強家庭聯系
評價體系是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可以通過評價系統相互了解,加強溝通,學生向教師提出求助或意見,教師的評價則可以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同時,評價體系可以向家庭開放,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音樂教育活動中,逐步改變家長對音樂教學的誤解,使音樂教育得到來自家庭的助力。
結語
在初中教育階段,音樂教育對學生有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與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對音樂課堂的重視程度,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 崔藝寧.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北方音樂,2018(22):181-182.
[2] 周一舟. 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J]. 藝術評鑒,2017(19):116-117.
[3] 王歡、曹楊. 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分析調查[J]. 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8(04):188-189.
(作者單位:河北省三河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