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廣大數學教師積極地轉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以期打造高效有趣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愛上數學,主動學習數學,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對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入手,在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4-0048-02
引 言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新知識、新理念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會大大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許多教師都在積極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學學科的內容較為抽象,學生不太容易理解,也很難靈活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此,研究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恰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數學技能,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實際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1]。打造一個有效的、趣味的、豐富的數學課堂,是每位數學教師所追求的目標,但是想要打造這樣的優質課堂,不僅需要教師認真備課,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來構建一個有效課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堅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轉變教學模式,增強課堂互動,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新課程改革正在逐漸落實,但是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仍較為落后,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率。
1.教學方法不當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是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以教材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只要將數學知識要點直接告訴學生,并加強練習,學生就能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2]。這種教學方法看似效果明顯,但實際上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消極影響。對于教與學,教師往往只關注了教的研究,并沒有重視教學生如何學。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不可能完全與語言的發展處于相同的步伐。即使學生數學知識掌握得很好,也不一定能夠靈活運用并表達出來。在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一味地灌輸數學知識,難以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且學生缺少自主探索的機會,無法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
2.學生興趣不高
有的學生雖然重視數學學習,但是一直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也沒有給予正確的指導,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長此以往,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找到數學學習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3]。
3.忽視思考過程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往往是教師教、學生聽,而且課堂提問基本為如何解答某個問題,教師很少提問學生是如何思考的,以及選擇解題方法的原因。在練習數學題時,教師往往關心學生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而沒有主動思考學生的解題過程,所設計的題目也缺少針對性,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不注重學生思考的過程,導致學生改錯題時只改結果,而不反思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三、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利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課堂
現代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學習、生產等活動更加便捷高效,而且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的聲音、視頻、文字、動畫等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立體的、直觀的、生動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師生互動,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鍛煉思維能力。
例如,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與正方體”一章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計算表面積、體積等知識。立體空間的學習對學生的想象力要求比較高,而有的學生想象力較差,他們要想熟練掌握相關知識是有一定困難的,尤其是判斷六個小平面的正方形是否能構成一個正方體這類組合圖形的題目比較抽象,僅靠自己想象,難以理解和判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一個動畫,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平面的六個圖形如何折成一個立方體,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直觀的刺激,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4]。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十分注重這一環節,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趣的、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教師要借助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領悟和探索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平面圖形”時,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活動為學生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圖形知識后,教師可以用不同的圖形拼接成各種動物或物品,讓學生指出圖形中有多少個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或者,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不同形狀的紙片,讓學生動手拼接其他圖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平面圖形的魅力,也能認識圖形特征,同時培養了創新思維。
3.開展小組合作,增強課堂互動
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增強課堂互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能夠激發主體意識,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知識的完善和知識框架的構成,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對于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先讓學生在小組內探索交流,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總結,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時,教師提前要求學生預習學習內容,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即學生在紙上畫出不同大小的圓,并測量所畫圓的直徑和周長。學生結合預習內容和測量結果,在小組內交流分析,探究圓的直徑與周長的關系,總結圓周長計算公式,再通過實際計算進行驗證。這樣的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間的互動和交流,還提高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和總結歸納能力,進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
4.巧妙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巧妙的問題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數學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因為學生有個體差異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設計較難或較簡單的題目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整數”時,對于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思考整數乘整數的方法和意義;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試著表達分數乘整數的方法和意義。此外,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思考百分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此來發散學生思維,延伸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5.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應用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使他們在掌握所學知識后能將其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場景,讓學生拿著100元去超市買3斤蘋果、4斤香蕉、5斤橘子,每斤蘋果4元,每斤香蕉2元,每斤橘子3元,讓學生計算一共花費了多少元,還剩多少錢。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加減法的運算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此外,教師可以挖掘生活素材,設計貼近生活的習題,如在教學“長方形周長和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一張書桌或一塊黑板的周長和面積。這樣,學生就需要動手測量書桌或黑板的長和寬,然后按照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接著,教師可以加大題目難度,提問:“如果書桌一張挨著一張排放在教室內,一間教室最多可以放多少張書桌?”學生在解答這道應用題時,會認真觀察和思考,也能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面對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不當、學習興趣不高、無效的課堂提問、忽視思考過程等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的課堂、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巧妙設置問題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而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最終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賴秀梅.核心素養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7):52.
韓高霞.注重學生發展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3):187.
趙彥梅.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19):35-36.
施鳳英.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20(04):106.
作者簡介:李國進(1974.12—),男,廣東廣州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