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娥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探究教學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新課標又提出,小學時期學生的數學教學應該從現有的實際生活出發之后,教師就越發的重視探究教學應用了。探究教學就是讓學生從自主探究中去獲得數學知識,從而提高自身對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但是往往在現實的數學教學中,學生自身的認知與已有的數學知識之間會存在偏差,導致教師不得不在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滲透兒童哲學去思考數學問題。接下來,文章將就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滲透兒童哲學的思考進行探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探究教學;兒童哲學的思考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數學可以有效地鍛煉他們的數學能力以及思維邏輯,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數學問題。但在之前的教學中我們都太過注重學生數學知識的培養,但卻忽略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而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培養學生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所以為了強化學生的這方面能力,探究教學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開展探究教學還需要我們繼續去探索。近些年,在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滲入兒童哲學思考是一個比較熱門的探究方向,筆者將根據自身的經驗談一談對此的看法。
一、 小學數學探究教學的概述
現如今,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普及,在這一大的背景下探究教學也成了教育界人士重點研究的一個方向,并得到了不少教師的認可。小學階段的數學探究教學,其宗旨在于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和探究,讓學生通過探究去感知和領悟數學知識,并將其內化成為自己的一種數學能力,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形成科學的數學思維意識。探究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而言,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看重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注重學生學習和積累的知識,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更多是在被動的記憶教師所講的知識,所以比起學生自身教師才是課堂的主人。而探究教學,是教師帶領著學生去發現問題,再讓學生帶著所發現的問題去自主地進行探究,通過不斷的猜測、推理、證明來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學習了知識,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探究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有了很大的轉變,學生成了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教師所施行的一切教學手段都要圍繞著學生進行。在探究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會提出很多問題,這個時候作為教師就要多引導和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問題,并在自主探究中解決問題。
二、 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滲透兒童哲學的策略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探究教學中,教師必然會遇到有關哲學的問題,追究其原因還在于數學知識本身它是需要邏輯思維的,而哲學中又存在著辯證思想,所以,學生在進行數學自主探究學習是就會用到辯證思維,與哲學產生交流。特別是學生越往后學,他們的思想認知得到提升之后,思維邏輯也會變得更強,這樣就越發的重視因果關系。因此,作為教師在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滲入兒童哲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學數學探究教學需要教師具有兒童哲學思維
數學作為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一門課程,教師們都非常重視,而探究教學作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了能夠讓探究教學的效果更好,作為教師不僅要掌握數學這門學科的知識,同時也應該具備兒童哲學思維,對數學的知識的本質以及方法理論有一定的認識。因為只有這樣教師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才可以具備更為深刻的思維以及更為開闊的視野,讓數學教學中所有的知識點之間可以互相關聯、融會貫通,讓數學知識更有整體性,同時從兒童哲學的角度入手,也可以對數學知識的本質進行反思和認知,從而處理好經驗和形式的關系。例如,在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課《方向與位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相對來說比較熟悉的環境來開展教學活動,就以學校來說,它是學生除了家以外最為熟悉的地方,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學校的地圖,并在地圖上標注出校門口、操場、升旗臺、教學樓、食堂、宿舍等這些具有特色的建筑,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親自領會“前北、后南、左西、右東”,明白方向是具有相對性的,以此來讓學生的方向感得到培養。在這一過程的探究教學中,作為教師要明確地知道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之間所存在的相對關系就是哲學思想,只要知道其中一個方向就能分辨出其他三個方向,這就是哲學中經常會說的相對關系。在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滲透兒童哲學,對學生建構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間的關系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夠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思路,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是能夠利用生活經驗來探究和歸納的。
(二)歸納推理在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必須要經過觀察、猜測、實驗以及證明等多個環節,并且要求學生應該以所要解決的問題為基礎,尋找與之相關的資料信息,對問題提出合理的猜測,然后再進行同類的比較和歸納,最終讓學生的初步推理歸納能力得到培養。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明確地知道數學探究教學中合情推理是多么的重要,而合情推理又是兒童哲學中的內容,其中包含了歸納推理,已經知道信息條件和所得出的結論之間不存在必然性,而是或然的,它的重點是要放在合乎情理上,這放在數學探究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推理能力。例如,在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課《運算律》的教學中,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各種運算規律,其中“乘法分配律”是要讓學生通過探究理解乘法分配律。因此,作為教師可以將兒童哲學思想里面歸納推理的部分運用到探究教學中,具體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師先讓學生復習乘法的相關知識來導入本次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去回憶之前學過的乘法交換律以及結合律的知識。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來設計探究教學活動,在大掃除的時候,每個班級有5名同學負責擦窗戶,3名同學負責掃地,總共有10個班級都在進行大掃除,提問總共有多少個同學參與到了這次大掃除活動中?一般來說遇到這種問題常見的計算方式就是(5+3)×10=80(人)。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5×10是擦窗戶的學生,3×10是掃地的學生,最后通過歸納推理就能得出參與大掃除的總人數是5×10+3×10,從而讓學生初步明白乘法分配律的推理過程。
(三)小學數學探究教學需要區分不同的探究思路
數學學科作為一門以演繹性與形式性為主的課程,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探究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一定要將數學學科所具有的形式性和探究教學活動所具有的經驗性兩者之間的聯系處理好。在探究教學的概念還不需要特別精準,或者是結論不存在誤差的情況下,數學知識中所存在的形式性與探究教學中所存在的經驗性一般不會出現矛盾,這個時候采取從經驗到概念這種比較常見的探究思路會比較順暢一些。但是當我們從兒童哲學的角度入手,就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知道區分探究教學中不同的探究思路,從數學知識的本質進行思考,以免其產生矛盾。就以涉及實物操作的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來說,這個時候采取從經驗到概念的探究思路明顯就行不通了,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很難從中歸納出結論,反倒是從概念到經驗這種探究思路學生學習起來會更加容易,教師通過教材上給出的概念來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然后再通過經驗來讓學生對這部分的數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北師大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課《認識三角形與四邊形》中,教師在教學生有關于“三角形邊的關系”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準備一些長度不等的小木棒,并告訴學生三角形邊的關系概念原理,讓學生用這些準備好的小木棒去自由的拼接三角形,來驗證三角形邊的關系概念,這個時候學生通過驗證就能發現如果其中兩根小木棒的長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小木棒,那么就無法組成一個三角形。然后教師再給學生設計一個探究主題,讓學生去總結具有什么樣特征的三個小木棒能夠組成一個三角形。通過這種從概念到經驗的探究思路,讓數學知識所具有的演繹性以及探究教學所具有的經驗性得到完美的結合。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滲透兒童哲學,是能夠讓教師以一個更為宏觀且更高的角度來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教師可以運用兒童哲學思維去辯證地看待教學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這樣能夠使得小學數學探究教學更加的科學合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根據數學中的哲學思維,能夠通過一些表面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進而讓學生在學習了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讓自己的數學思維得以培養。當學生的數學思想越強,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就能舉一反三,學生起來也就越容易,所以無論如何作為教師都要在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滲透兒童哲學。
參考文獻:
[1]王秋燕.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兒童哲學的思考[J].山海經,2019(5):50.
[2]劉伯峰.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的哲學思考[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0):84.
[3]陳新玲.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思考[J].軟件:電子版,2016(6).
[4]岳欣云.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的哲學思考[C]∥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學術年會,2011.
[5]岳欣云.小學數學探究教學中的哲學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2(9):101-105.
[6]劉鮮.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8(2):100.
[7]劉蘭英.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中的若干問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2(9):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