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理念的植入思考。首先分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理念植入的價值。其次分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理念植入的有效策略,通過利用多媒體,創設游戲情境;開展競賽游戲,增強教學效果兩種植入途徑。最后分析出小學語文課堂游戲化教學的融入,有助于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學;游戲化教學;教學理念
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天性愛玩好動,所以語文教師要及時更改新的教學理念,而游戲化的教學理念,可以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更加有趣的課堂氛圍,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的摸索游戲教學方法,為學生選取科學合理的游戲展開課堂教學,去盡最大可能的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一、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就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整體情況并不樂觀,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學生主體性未被體現出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在學生不需要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將書本上的知識以“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知識,學習效果浮于表面。以閱讀教學為例,教師直接將文本內涵及蘊含的情感等告知學生,學生獲得的是教師“咀嚼”過的知識,雖然掌握了知識,但是提煉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鍛煉。這種情況下,學生今后在閱讀其他類型的文章時,依然不會閱讀。而且這種方式讓很多學生對教師逐漸產生依賴心理。
第二,教學方式具有單一性。就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方式,或是自己擅長的教學方法,或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實際上,小學生是一個有著好奇、好玩、好動心理特征的群體,教師若是長期使用一種方式進行教學,即使教學方法有很強的趣味性,但時間久了,學生也會逐漸喪失興趣。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理念植入的價值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游戲化教學,充分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并且,游戲化的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潛移默化地強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消化相關的語文知識,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同時,游戲化的教學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強化,能夠探尋出正確學習語文的方法,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有助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另外,游戲化的教學理念遵循了新課改的教育原則,充分將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激發,促使學生產生了學習和探究語文知識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有效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理念植入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游戲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游戲化教學,需要語文教師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應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最快的時間內引導學生自主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里。而在多媒體技術中,運用其豐富的圖片、聲音和圖像等資源,可以為學生創設出游戲的情境,促使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演繹有效的對話和交流,來豐富教學內容的生動化和形象化,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陶罐和鐵罐》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懂得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童話故事,使學生直觀的了解到故事的內容,激發學生對課文知識的閱讀興趣。其次,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展開對話表演,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故事內容,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從而通過相關的表演小游戲,增添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開展辯論游戲,增強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理念的植入,語文教師充分地了解游戲化教學理念的含義,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競賽游戲,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學習交流,產生出思維的碰撞,能夠更好地去探究出更多的語文知識,有助于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和學習經驗,確保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得到強化。同時,競賽游戲的運用,不僅符合了小學生的好勝心理特點,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精神,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從而增強了語文課堂的效果,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幸福是什么》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才能獲得。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辯論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達對幸福的不同看法和觀點,來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不斷地發展學生邏輯思維,使學生逐漸樹立出正確的幸福觀念。同時,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表達給予適當的指導,對表達完美的小組給予獎勵,來調動起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學生在激烈的辯論和探討之中,能夠讓學生的語文興趣得到激發,升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熱情,并且,在無形之中就使學生掌握了相關的語文知識,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進一步增強,有效地保障了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拓寬學生閱讀深度
小學生有好玩、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而且喜歡模仿和表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具體來說,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將故事內容以生動、形象、動態的情境展現出來。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學生所展現出來的動作、神態、表情、語言等,都是自己對角色揣摩的結果。相較于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既能夠喚醒學生的情感,還能拓寬學生的閱讀深度。
例如,在人教版的《狐假虎威》教學中。首先,教師帶領學生梳理文中的生字詞,為接下來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讓學生在掃除所有閱讀障礙的基礎上自主閱讀文章,對故事情節、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接著,教師讓學生展開角色表演,譬如和同桌一起,其中一人扮演狐貍,另外一人扮演老虎,教師則在一旁進行旁白。在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讓未當堂表演的學生對表演者的“演技”進行評價,通過他人與自己的比較,指出表演者表演中的亮點和不足。這樣的游戲化教學,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角色表演過程中,深入剖析角色的心理活動,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有效鍛煉,閱讀深度也得到拓寬。
(四)開展競賽游戲活動,強化學生學習動機
小學生有好玩、好強的心理特點,喜歡有競技性、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基于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競賽游戲活動。換言之,以比賽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欲望和積極性充分激活,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以此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活動的競技性展開教學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在指導學生識字時,可以根據所學的漢字設置字謎,然后讓學生根據字謎進行競猜。如學習“趙”字,給學生出示謎面:走是錯的。指導學生學習“現”字,給學生出示謎面:沒有一點主見。這樣的猜字謎游戲活動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在積極、樂觀的心態下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使識字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寫作教學中,很多學生存在不愿意寫作的心理。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句子接龍”的游戲活動。具體來說,教師給出一個寫作主題,然后讓學生以五到六個人為一個小組共同完成一篇作文,即每人寫一句,依次循環,直到寫夠字數。最后,再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選出其中最優秀的作品。這樣的游戲化教學沖淡了寫作過程的乏味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寫作。不僅有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還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開展繞口令游戲活動,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展的初期階段,對這個階段的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十分重要。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學生存在發音不標準且學習興趣低的問題。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繞口令的游戲活動。譬如,為了糾正學生“n”“l”發音,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這樣的繞口令:“劉奶奶找牛奶奶買牛奶,柳奶奶也找牛奶奶買牛奶……”教師讓學生逐個上臺表演,而臺下的學生給臺上的學生打分,最后根據分數統計選出冠軍。這樣的游戲活動具有趣味性,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學習興趣也得到激發。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游戲化教學的融入,有助于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和探究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增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通過語文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的合理游戲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學會了豐富的知識,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趙敏.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游戲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7(6).
[2]王玉琴.游戲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10).
作者簡介:牛凌玢,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新興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