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基礎環節。普遍情況下,小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優劣和自身數學素養高低關系密切,對于數學素養較高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具有較強的思考能力,能夠精準理解數學概念和牢固掌握數學公式,并且具有觸類旁通的能力。反之,數學素養較差的小學生,思考能力也較低,只能機械記憶概念和被動訓練公式,對于數學知識認識程度較低。因此,文章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關于提高數學素養策略進行詳細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素養;策略研究
一、 培養小學數學素養的意義與發展現狀
(一)培養小學數學素養的意義
至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有意識、有步驟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有助于數學知識從教師流向小學生,推動小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在合理和有效教學方法下,促使單調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同時降低小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難度,間接提升了小學生思考方面的能力、自主的學習能力、啟發學習興致和深入理解數學類知識。為此,教師不能要求小學生生搬硬套概念、公式或者技巧,提高小學生對數學認知的程度,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類思維的水平,為小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輔助。
(二)數學素養培養發展現狀
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需要教師和小學生雙方的共同努力,以往存在的問題應該從這兩方面進行分析。①小學數學教師的對數學專業知識的研究不夠深入。許多教師雖然會在教學的環節與設計方面用心鉆研新的課堂模式,來吸引小學生的好奇心,但是如果這節課講得透徹,則是起到了相應的教學效果;如果講得不夠深入透徹,則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有時會誤導教師,把教學內容變簡單化。②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尚未成熟。解決數學方面問題的手段最能反映出小學生獨立思考方面的能力水平。在遇到數學難題的時候,大部分小學生選擇問教師解決問題,有一部分選擇問家長解決問題,做到自己看書研究的很少,這說明小學生的獨立思考方面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
二、 小學生數學素養內涵
(一)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是提升小學生數學素養方面的基礎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促使小學生接受多樣化知識。比如,基礎知識、方法知識、技巧等等。數學知識為小學生數學素養提高意義重大。
(二)數學能力
數學能力是數學教育的最終結果,其主要體現在能力和智力上。能力主要由想象的能力、創新的數學能力和思維的交流能力組成。而智力則主要由記憶的能力、思維的能力、想象的能力和觀察的能力組成。
(三)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應融入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中。比如,歸納總結類的思想、數與形結合類思想、類比的思想等等,數學思想是小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提高。
(四)數學品質
數學品質立足于小學生心理層面,通過后天教育而形成的。其主要由個性、品德、思想等方面組成。小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學習態度等是檢驗小學生數學品質的重要指標。
三、 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必要性
(一)提高民族整體素質
我國古人在很久之前就關注數學思想。然而對于其背后隱藏的因素,古人沒有深入其中,更沒有形成專業化,而數學思想和數學素養在西方得到繼承和發揚,最終產生近代數學。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提高數學方面的素養,為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提供了前提保障。
(二)增強適應社會能力
目前,數學已經深入到人們生產、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各個環節,只有具備較高的數學素養才能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只有具備較高數學素養才能深入理解生活問題,同時,采取合理的解決之道。我們處于一個信息化時代,數學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們對信息獲取和吸收能力,關系到我們生活、學習、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旦數學素養較低,也很難學好其他的學科,因此,只有具備較高的數學素養才能逐步適應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
(三)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不僅輔助小學生的個性化的發展,而且有助于拓寬小學生思維和豐富小學生想象力范圍。比如,新知識和舊知識是一種和諧統一的關系,而這種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小學生全面性的發展。因此,培養小學生數學方面的意識是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路徑,這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方面的觀念,不能為了更快完成教學目標而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很難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小學生產生厭學和恐懼心理。此外,小學生數學素養提高有助于小學生精準把握數學知識,完善小學生認知方面的結構,這有利于小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繼承和發展數學文化
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緊密相連。比如,那些偉大數學家的發明和創造過程,有助于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致,數學是數學文化的基礎組成部分,其作為數學文化基本呈現方式,在繼承和發展數學文化同時,增強了學習方面的樂趣性。
四、 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方法探析
(一)創建氛圍,激勵學生學會學習
創建富有樂趣和探索的氛圍,提高小學生認識水平和激發小學生學習樂趣。新課程改革倡導啟發類教學。啟發類教學和滿堂灌類教學相比,優勢明顯。為了更好的實施啟發式教學,首先需要創建問題氛圍。問題氛圍的創建要具有坡度性,需要小學生跳一跳才能完成學習目標。那么如何才能創建問題氛圍呢?這需要教師整體把握教材,精準把握數學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貼近小學生認知結構與小學生心理特征,依據精心設計,體現數學教學方面的嚴謹性、抽象性、簡潔性和總結性,延伸小學生思維,以期創建一個良好的問題氛圍。在教師指導下,小學生自主地參與課堂并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變換訓練形式,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數學教材為教師提供施展自身才華的舞臺,教材內容形式貼近小學生年齡特點,然而這些靜止的內容很難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力求這些內容活動化,以期增加樂趣,吸引小學生注意力。
(二)學生動手體驗,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致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可以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事物進行解釋說明,以期激發學生好奇心,促使學生身臨其境,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自主參與。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時機,促使學生體驗成就感。比如在學習一些內容時,教師可以進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期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自主性,在輕松和快樂氛圍中彰顯重點,突破難點。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共同學習,共同學習是衡量一名現代公民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指標。小學生在家受到父母的悉心照料,缺乏和其他孩子交流合作的意識,為了幫助學生學會共同學習,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意識,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就感,在合作交流中拓展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優秀品質,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學生思考的能力、實踐性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鋪設堅實基礎。小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嚴格要求,壓制學生自主性。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自主的時間和空間,以期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
(三)學會質疑,培養學生學會生存和自我發展
學習的宗旨在于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基礎,這需要立足于實際問題,指導學生以自我視角看待生活,看待學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最終培養學生學會生存和自我發展。所謂“實踐出真知”,不管是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能忽視實踐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數學學科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征,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難度通常較大。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促進其思維發散,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教師首先抽取一種水果,讓學生將這種水果在九宮格上的位置標注出來,之后再抽取其他的水果,直到能夠讓學生的九宮格連成直線。通過上述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對其抽象意識進行培養,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相關坐標知識,并逐漸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課堂教學效率。
(四)通過數學的藝術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隨著素質類教育革新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還要求對學生的審美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教材很多內容都充滿美學的內涵,其既是一門實用性和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也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這些藝術美進行匯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數學素養。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軸對稱的圖片,盡量以日常生活中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為主,如北京故宮、埃菲爾鐵塔、金字塔、風箏、蝴蝶、湖水倒影等等。通過這些美好的圖片,能夠讓學生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其學習的熱情與興致。最重要的是,通過對教學藝術美進行挖掘,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這對于其數學素養的提升很有幫助,同時也能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五、 小學數學素養的教學內容及日常教學中面臨的阻礙
(一)數學素養的教學內容
所謂數學素養,指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為其數學方面的能力發展提供指導的關鍵能力。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小學數學素養的基本內容如下:①數學文化基礎:指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數學知識的價值取向,小學生需要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素養。所謂數學精神,指小學生自行思考、探索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的精神。②自主性發展:自主性發展包括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兩方面內容。所謂學會學習,指小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素養。所謂健康生活,則指小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過程中,使生活便利性得到提升的過程。③社會參與:社會參與包括家庭參與、實踐創新兩方面內容。家庭參與,指要求家長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為小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的過程。實踐方面的創新能力,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關鍵。
(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面臨的阻礙
小學數學傳統的教學方法,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難以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培養綜合性人才的要求,且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不利。具體而言,小學生數學教學面臨的阻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小學生缺乏自主性思考能力:以往的數學教學方法下,小學數學教師占據著課堂的絕大多數時間。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與小學生互動較少,小學生很難參與到數學課堂中,課堂氛圍較差,對小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基礎素養的培養不利。②實踐性應用能力差:使小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利用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傳統的教學方法下,教師僅注重對數學知識進行講解,并未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這對小學生自主發展的數學素養的培養不利。③缺乏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小學生家長均未參與到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預習積極性差,且創新能力低。可見,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其社會參與素養較為重要。
(三)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策略研究
①文化基礎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對小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進行培養,使其文化基礎水平得以提升。以科學精神為例,教師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引導性的教學方式,幫助小學生主動性探索數學知識,增強其數學學習的主動性,使其能夠在未來的數學學習過程中,主動利用數學精神分析問題,增強其綜合素質。②自主發展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兩方面出發,對素養中自主發展的素養進行培養,使小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得到強化,使其能夠將學到的數學學習聯系日常生活、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能夠使小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且能夠使其知識應用能力得到增強。從長遠的角度看,這對小學生健康生活能力的提升及其素養的培養,均具有重要價值。③社會參與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家庭參與、實踐創新兩方面入手,對素養中的社會參與素養進行培養,為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保證。以家庭參與為例,教師可通過設置課前任務的方式,要求家長與小學生一同參與到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使小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好學習準備。
六、 結語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很強,同時運用十分廣泛。小學數學在對學生數學專業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邏輯思維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極其顯著。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時期,有利于他們之后各階段更好地學習數學。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把數學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還要使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培養,而且需要引導學生獨立的展開數學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文章就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提出了若干建議,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能力水平與數學成績的提高,從而有效地強化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譚勇.探討學生數學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策略[J].南北橋,2019(7):177.
[2]張晴.小學數學教學中關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中華辭賦,2018(7):144.
[3]黃紅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6):131.
作者簡介:孫麗麗,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蕭山區夾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