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意
摘 要:從植物中萃取汁液作為染料,并將其運用在美術繪畫教學中,落實了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理念,有助于發揮植物染料的清新、自然的美學特征,促進小學美術繪畫教學教育性與藝術性的共同發揮。基于此,文章首先對植物染料加以概述,進一步分析了植物染料在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應用原則與策略,旨在讓美術教師關注植物染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與生態環保意識,促進小學生的美術素養生成。
關鍵詞:小學美術;植物染料;繪畫教學;應用
以植物為染料是我國歷史上的傳統染色工藝,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直至清朝末期合成染料的出現,導致植物染料在美術繪畫教學中的使用率逐漸下降,但是近年來的環保思想、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讓人們逐漸認識到植物染料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具有極高的環保價值,同時可以引領學生在利用植物染料進行美術作品繪制中,感受到天然植物汁液的樸素之美,讓美術繪畫教學重新回歸自然,促進植物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需要主動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以及傳揚中華文化的義務。
一、 植物染料概述
(一)常見的植物染料類型
常見的植物染料來源有以下幾種:
(1)花,如從山茶花的花瓣中可以提取出粉色,從薔薇的花瓣、葉莖中可以提取出紫色、黃色,從向日葵的花中可以提取出黃色;(2)草,如從狗尾巴草的葉、莖中可以提取出淺黃色,從魚腥草的整株中可以提取出淺茶色;(3)樹木,從桑樹的枝、葉中可提取出黃色、茶色,從紅豆杉的干、枝中可提取出膚色、紅褐色;(4)果蔬,如從紫蘇、紫甘藍的葉中分別可以提取出黃色和粉色,從葡萄皮中可提取出淡紫色;(5)食材,如黑豆的果實中可以提取出淡紫色,木耳中可以提取出黑色等等。
(二)植物染料的提取與加工
1. 染液的提取
植物染是一種傳統的染色方法,植物染液的提取主要是從植物的根、莖、花、葉、果實、干材等部位,通過碾壓、蒸煮、榨取以及簡單擠壓等方式獲得植物某部位中的汁液,并將其作為染料用于色彩渲染之中。
2. 染色的方法
①媒染法:媒染可以分為染前媒染法、染間媒染法、染后媒染法三種,主要是固定與加深染液的一種染色方法,染前媒染法的應用流程為媒染→煮染→水洗→晾干完成,染間媒染法的應用流程為煮染→媒染→煮染→水洗→晾干完成,染后媒染法的應用流程為煮染→媒染→水洗→晾干完成。②染色常用的技法:侵染、扎染、夾染、干拓染等。
二、 植物染料在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直觀性原則
從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與學習特點的角度出發,我們發現小學生在直觀、清晰的視覺感受中更加容易接受知識與技能。植物染料在美術繪畫教學中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的不足,將所講解的繪畫知識點、技巧以及所反應事物聯系起來,小學生可以在植物染料的制取過程、加工步驟以及染色行為的生動直觀觀察與實踐中親眼看、親手動、仔細聞,有助于小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植物染繪畫方法。
(二)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的實施是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特點指定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中逐漸吸收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從植物中萃取染料進行美術繪畫教學,從宏觀上分析,其流程較長,制作過程煩瑣,且不同年齡段適合的植物染繪畫教學難度不同,需要教師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科學制定植物染的美術繪畫教學方案。如,在小學低年級的繪畫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植物拓印,中年級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大難度,如學習制作顏料以及學習扎染技術,而高年級學生可以學習較為系統性的植物染方法,讓學生掌握植物染的核心要素與方法。
(三)參與性原則
植物染料在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的應用,是當前很多教師與學生都沒有接觸過的一種繪畫方式,很多教師對于植物染料的運用處于迷茫狀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美術教師應認識到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方式方法的實施,都需要建立在以學生為主的基礎之上,將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美術繪畫教學中作為首要任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植物染的教學價值,激活小學生的美術繪畫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三、 植物染料在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了解植物染文化,激活繪畫熱情
繪畫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繪畫的技能,并且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傳承文化。在利用植物染料開展繪畫教學前,教師應讓學生充分了解植物染的文化,才能在利用植物染料繪畫中做到得心應手,因小學生處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這時很顯然語言講述植物染文化的方式并不可取,對此,教師可以在美術繪畫課中給學生播放植物染的宣傳片,讓學生在更加直觀的視頻資料觀看中了解到植物染的起源、發展以及其中包含的民族智慧,并要求學生講出自己觀看完視頻資料后的觀想。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掌握提問的藝術,多設置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植物染的宣傳片中不知不覺地發現植物染的表現手法,并產生強烈的表現欲,希望嘗試利用植物染的表現手法繪畫,因此激活小學生的繪畫熱情。
除了視頻資料播放之外,實地考察也是小學生比較喜愛的且行之有效的植物染文化傳播方法,從植物中提取染料作為一種綠色、環保的染色方式,時至今日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中,如服裝企業、民間植物染工作室等,教師可以開展“學做小染匠”的活動,走近植物染的研究室或服裝企業制作工廠,讓學生通過拍攝、速寫、記錄等方式搜集有關植物染的資料,從而對植物染料產生更加直接、樂觀、深刻的體驗與感悟,為植物染料在繪畫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奠定基礎,也讓小學生對植物染料的運用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二)自主與合作并用,感受植物染魅力
首先,自主探究是美術新課標的要求,對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自主探究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與確定探究主題,創設適宜的探究情境,讓學生在自主、獨立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信息、實驗操作、表達與交流、總結與歸納中發展探究意識與創新能力,有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自主學習中更好地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如在以“生活中的色彩”為主題的繪畫教學中,教師首先準備了染材若干(如蔬菜、水果、鮮花等)、已經浸泡好的蘑菇、紫草的染料、榨汁機、粉碎機、一次性紙杯、過濾網、水、明礬等所需用具,學生準備好繪畫所需的素描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粉碎機從植物中提取出染液,經過煎煮、過濾等加工流程后,讓學生看到植物中提取出的汁液可以作為染料使用,初步感受植物染的神奇。
然后教師可以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一些植物的葉子,讓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敲、搗、擠、壓等方式獲得植物染液,然后讓學生各自分享植物染液,這樣學生就會獲得更多種顏色的植物染液,請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植物染液現場繪畫,繪畫的內容可以讓學生隨意發揮,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合作學習是比較受到學生歡迎的一種學習方式,在自主探究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憑借自身能力無法解決的問題,合作學習方式在美術繪畫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植物染表現形式,鼓勵學生在嘗試與創新中強化繪畫創造力。如在講授植物染技法的表現時,教師首先將學生分組,并選擇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安排好每一名成員的任務,給每個學習小組發一張植物染的實驗觀察表,讓學生自己觀察并記錄,便是學生觀察并記錄的結果。而植物染料在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的應用關鍵在于實踐,對此,教師應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創作美術作品,發揮集體的力量,讓學習小組在合作討論與實踐中充分了解植物染料的應用方法,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以生活與文創產品為載體,豐富植物染繪畫教學
美術繪畫教學要培養學生利用繪畫的方式記錄生活、表現生活之美,因此教師在利用植物染料開展美術繪畫教學中,應聯系生活環境與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通過繪畫的方式美化生活,從生活中獲得創作靈感。
首先,營造生活化教學環境。在利用植物染料開展繪畫教學中,很多學生難以進入最佳的繪畫學習狀態,不知道要表達什么主題內容,無法在繪畫作品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此教師應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生活環境,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教學環境。如,在母親節時,教師鼓勵學生以植物染料為資源繪制出一幅母親節作品,用自己的雙手與智慧給母親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因為是送給媽媽的節日禮物,小朋友們在繪制的過程中格外謹慎,一個個認真地聆聽繪畫技巧,細心地描繪輪廓、渲染上色,每一個美術作品都包含了小朋友們對母親濃濃的愛,讓植物染料不僅染出優美的畫卷,更加染出孩子們的孝心與感恩之心。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文創產品豐富植物染料在繪畫教學中的應用形式。傳統美術工藝的逐漸消失與現代應用、人們的審美觀念變化存在較大的聯系,想要傳承植物染的文化,就需要教師在美術繪畫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將植物染料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如何利用植物染料滿足當前人們的審美需求,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創意性地運用植物染料,將植物染料運用在日常用品的顏色渲染與圖形繪制中,讓植物染料可以變成一件件漂亮的文創產品,讓學生體會到植物染料的現實價值,感受到美術學習的現實價值。
四、 結語
總之,植物染料在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的運用,豐富了美術繪畫教學的資源,可以讓學生在美術繪畫教學中了解植物染的文化,發現植物染料的可取之處,其作為一種綠色、環保的染色方法,應給予推廣與應用,以此促進小學生繪畫能力與生態環保意識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輝芹,鞏繼賢.天然染料的應用現狀與研究新進展[J].染料與染色,2003(1):23-24.
[2]孫云嵩.黃色植物染料及染色[J].絲綢,2003(1):36-37.
[3]林允煥.淺談小學美術創意繪畫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新教師,2020(2):84-85.
[4]葉宏敏.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8(4):61-62.
[5]湛娟娟.創設情境體驗童心走進“童畫”世界:小學美術繪畫教學實踐有感[J].小學教學參考,2011(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