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教學改革進入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階段。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一種,在各學科教學中有著極強的應用價值。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教學活動的實施同樣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文章以低年級數學教學為例,從創豐富內容、創設情境、優化過程、攻克難點、完成練習這五方面入手,就如何在實施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時候有效地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應用策略
時代在發展,教育改革也在發展。尤其,信息時代的發展,將教育改革帶入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的時期,在此階段,信息技術正在各學科教學實施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以數學學科為例,數學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在研究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不斷地發展起來的。這決定著數學是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的。低年級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實施教學的時候,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如此特點,將會增加學生的數學理解負擔,甚至使得數學成為學生學習路途上的攔路虎。基于此,在實施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信息技術手段多種多樣,其中,多媒體技術集中聲、光、色等,具有互動性和集成性。所以,我在組織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時候,會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有效地展現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一、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曾這樣說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對所學材料濃厚的情感為保障的。興趣是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提升數學學習效果的保證。但是,數學本身是抽象、復雜的,是難以使大部分小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但是,多媒體技術具有聲、色、光的效果,便于將數學知識轉化為圖片、視頻等,以具體情境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受到視覺上的沖擊,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從而帶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傾向走進小學數學活動,自主地展開數學探究,提升數學學習效果。因此,我在實施低年級數學教學的時候,會立足數學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1~5的認識和加減法”為例,該節課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掌握1~5這2五個數字,能對1~5進行加減運算。在傳統的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我會直接將1~5這五個數字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認讀。教學實踐證明,枯燥的認讀活動,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嚴重地影響后續學習。為了解決此問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嘗試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初,為學生創設“小狗吹泡泡”的情境。具體地,在課堂導入環節,我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了如此場景:一只小狗在草地上邊跑邊吹泡泡,一會兒功夫,天空中飄蕩著各種顏色的泡泡。此場景與學生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所以,很容易吸引學生的目光。在發現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之后,我圍繞場景內容,提出了如此問題:“小狗吹出了這么多的泡泡,到底有多少個呢?你們能數出來嗎?”問題的提出,很容易進一步地繼續激發學生興趣。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有的學生開始自己根據場景數泡泡。在數泡泡的過程中,學生其實就是將抽象的數字轉化為了一個個直觀地事物,便于加深理解和記憶,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數學學習滿足感,進而進一步地提升數學學習興趣。
二、 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儲備
教學內容,不僅是教師講授數學知識的依據,還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據。盡管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數學教材為教學依據的教學要求,但是,其還指出,教師應當成為教材的二次加工者,教學資源的開發者。簡單地說,數學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數學知識,但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萬萬不能唯書是上,將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依據,而應借助多樣的途徑,圍繞教材內容,繼續挖掘教學內容,將豐富的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拓展知識儲備,輔助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所學內容。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上有著豐富的數學資源,因此,我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會根據教學內容,從網絡上搜集信息,將這些信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給學生。
以“認識圖形”為例,從網絡上我們可以搜集到大量的各種形狀的圖形。在組織教學之前,我先利用網絡渠道搜集圖形,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圖形展現給學生。多種多樣的圖形,直觀形象,是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的。在觀看圖形的時候,他們會自主地集中注意力。于是,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我繼續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一個個地展示圖形。而且,在展現圖形的過程中,我繼續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形的各個面,各條邊展現出來,使學生在動態直觀的觀察中,建構對圖形的準確認知。如此教學,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教師的教學負擔,還可以使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而且,在參與之后的教學活動的時候,只要一提到某一圖形,學生會自主地在大腦中描繪出具體的圖形,有利于數學繼續學習的實現。
三、 改進教學過程,實現師生互動
改進教學過程,是新課標中提出的數學教學要求。且新課標中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數學本身是抽象的,對大部分小學生來說,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盡管部分教師為了實現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大量地提出問題。但是,提問是有針對性的,而且,部分問題本身是存在難度的,是無法引起學生的互動興趣的。師生互動是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始終的。多媒體技術具有生成性和交互性,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立足多媒體的交互性特點,為學生展現多種多樣的圖畫、視頻等,就此與學生展開交流、互動,借此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效果。
以“認識時間”為例,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鐘表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事物,且不少學生與鐘表打過了交道,積累了生活經驗。學生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主體,所以,立足學生已有經驗,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直觀地展現了一個鐘表。先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這個鐘表結構有怎樣的特點。通過觀察,學生發現,鐘表上有12個數字,有三根針,有短的,有長的。根據學生的發現,我介紹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哪個是秒針。接著,我繼續播放多媒體課件,在此次觀看中,學生發現,當秒針轉動一圈之后,分針走過一個小格子,時針不動;當分針走過一圈,時針走過一個小格子。據此,我鼓勵學生總結秒針、分針和時針之間的關系。對秒針、分針和時針關系的總結,其實就是對時間規律的總結。如此教學,以多媒體技術為輔助,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學生一步步地探尋到這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有利于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四、 攻克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所謂的教學難點是指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課標中指出,掌握知識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首要完成的任務。如果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將導致數學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知識難點之所以會成為難點,是因為這些知識本身具有復雜性和抽象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面對這些知識,很容易出現手足無措的問題,甚至在教師的反復講解下,也難以建立對這些知識的深刻理解。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掌握難點知識,是廣大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個教學難點。多媒體技術自身的特點,決定著其在突破數學教學難點方面具有優勢。如,面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加以轉化,降低知識難度,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建構對知識的理解。
以“克和千克”為例,該節課教學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掌握克與千克基本概念,能對克和千克進行轉化。在教師的講解下,盡管大部分學生可以知道1000克等于1千克。但是,1000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少呢?這是學生不了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是實現對本節課知識的深刻理解的。針對該問題,我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了不同重量的事物,如1個雞蛋、1個蘋果、1瓶罐頭等,使學生在直觀事物的作用下,建立對克和千克的直接印象。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觀印象,其實就是學生對難點知識的掌握。而且,在如此直觀印象的輔助下,學生可以輕松地對事物的重量進行轉換,實現學以致用,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五、 完成練習題,應用所學知識
新課標中不僅提出了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求,還指出了引導學生完成練習題,實現學練結合的教學要求。此要求的提出,指導數學教師在講授了基礎的數學知識之后,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傳統的課堂練習教學證明,機械地向學生展現教材中現成的練習題,很容易將學生帶入到題海中,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自主參與練習活動,是他們應用所學,提升數學應用能力的保障。因此,為了增添數學練習題的趣味性,我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枯燥的練習題變得趣味化,借助游戲方式驅動學生完成練習題。
以“表內除法(一)”為例,在講授了表內除法的計算方法之后,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了大轉盤游戲。具體地,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了一個標有不同數字的大轉盤。轉盤上有兩個指針,點擊鼠標,轉盤開始轉動;再次點擊,轉盤停止轉動。此時,兩根指針停的位置不同,學生需要根據指針指向的數字,進行除法運算。如此練習是具有趣味性的,很容易點燃學生的練習積極性。而且,在解決游戲問題的時候,學生可以多多鍛煉數學計算能力,為提升數學運算水平打下堅實基礎。
總而言之,在實施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改善教學過程、攻克教學難點、完成數學練習,借此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驅動學生與教師積極互動,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效果,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賈玉波.讓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J].中華少年,2018(36):18.
[2]肖文英.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利與弊[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8,35(12):52-53.
[3]李永紅.多媒體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教師,2018(S2):58.
[4]王方.教育信息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名師在線,2018(35):87-88.
作者簡介:黃高峰,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禮縣上坪鄉青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