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生武
【摘要】農村小學由于教學條件落后,教育資源不足,班主任在教學管理中面臨著諸多困境。基于此,本文從農村小學教學管理現狀出發,對當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后、師生關系存在矛盾與隔閡、任課教師的教學管理得不到體現、班級管理制度不完善、留守兒童管教困難、家校合作效果不佳等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針對問題探究相應的教學管理方法,以期對落實班主任的管理責任,提高小學教學管理質量,夯實農村基礎教育工作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農村小學? 班主任? 教學管理? 實踐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5-0015-02
引言
農村地處偏遠,社會資源相對貧瘠,教育教學事業發展相對落后,導致教師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困難重重。在農村小學,班主任不僅承擔著教學實踐任務,更承擔著班級管理任務。加強教學管理對于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在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面對成績不佳,頑皮淘氣的學生,經常是一籌莫展,尤其是留守兒童的大量存在,導致教育管理工作低效、失效的問題普遍存在。針對此,農村小學班主任應切實分析當前學生教學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并思考、探究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
一、農村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面臨的問題
由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現實,以及教育教學環境的影響,目前小學班主任在教學管理方面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即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依然固守傳統理念,在面對學生的過程中只見教學任務、管理制度,而不見學生,導致教學管理工作人性化缺失。2.師生之間存在矛盾與隔閡,與學生居高臨下的溝通依然是許多班主任管理的基本態度,這導致師生之間身份的偏差,難以實現信息、情感的有效交流,造成管理障礙。3.任課教師尚未參與到教學管理中來,在農村小學,任課教師通常是上完課就走,與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缺乏有效交流,因而無法在教學管理中發揮應有作用。4.班級管理制度不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沒有從細節上對于學生的成長做出要求與指導,且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參與度不足,導致在教學管理中常常處于被動地位,影響了其對制度管理的認可。5.留守兒童管教困難,農村小學各個班級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留守兒童,這些學生長期脫離家長監管,缺乏親子關系的滲透,在學習、生活以及心理發展方面存在諸多困境,班主任對于這些學生缺乏重點關注與管理,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成長。6.家校合作效果不佳,農村家長習慣于將孩子的教學管理工作推給班主任,而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這導致彼此之間溝通不暢、責任不清,影響了班主任教學管理方法的有效落實。
二、農村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方法探究
(一)轉變教育管理思路,滲透生本理念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都有著強烈的新鮮感,因此教師對每位學生都要仔細觀察,在進行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中,可以選擇以培養班干部的形式進行教學。在進行班干部選舉的過程中,應當聽從每一位學生的意見,能夠公平公正的進行班干部選舉。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教師應當給每一位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獨立辨別的機會,在進行班級干部選舉過程當中,引導學生通過競爭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進行班干部選舉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避免按照成績或者直接任命班干部,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意識到,除課本之外,自己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強。在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當中,結合班干部選舉,讓學生能夠在競爭機制當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進一步加強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農村小學班主任在探究教學管理方法的過程中,首先要從思想認識層面做出轉變,將生本理念滲透到學生培育工作中來,并由此設計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生本理念的關鍵在于相信學生、喚醒學生、依靠學生、發展學生。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學生對自我發展有著強烈的要求,依靠學生制定管理并落實管理制度,并構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氛圍,激勵學生不斷成長與進步。
(二)加強師生溝通交流,優化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溝通是落實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面對農村小學生,班主任首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用平等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從身份角色上做出轉變,以放下學生的戒備與抵觸,主動與班主任進行交流;采取賞識教育方法,用語言、眼神、手勢等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用他人的認可引導學生轉變自我認知,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從情感上給予學生撫慰,尤其是針對留守兒童,應更加關注其情感、心理變化,利用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推進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與任課教師溝通,掌握學生信息
在農村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任課教師的管理職責需要重新認識,即如何加強班主任與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并積極履行各自職責,為班級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則成為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導者,應主動向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為任課教師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交換的過程中,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情況,及時發現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并分別從各自角色出發給予教育和引導。
(四)優化班級管理制度,構建民主自治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農村班主任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應利用班級環境,制定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管理制度,為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樹立標準,同時引導學生的制度構建,提高民主自治效果。例如在班級管理制度建設中,班主任應召開班會,集思廣益,鼓勵學生對學習、紀律、衛生以及其它活動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議,并匯總形成制度規范,提高學生對制度建設參與度的同時,也提升其對制度執行的理解與認可;班主任應引入民主自治理念,利用民主方式組建班委會,利用班委會推進制度規范的落實,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定期召開班會,引導學生對教學管理工作進行回顧與反思,結合自我發展分析班級管理制度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好及時發現、及時糾正,用民主的力量優化班級管理規范,利用學生的力量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五)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完善管理體系
班主任應針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建立專門的信息檔案,對留守兒童的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明確其留守現狀;根據國家相關管理政策,參與到學校管理留守兒童的管理工作中來,并利用班主任的身份優勢,加強與留守兒童的溝通、交流,切實了解每一個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面臨的困境;充分利用多方面社會資源,吸引社會關注留守兒童成長,為留守兒童創建良好的成長環境。
(六)加強家校溝通合作,實現齊抓共管
農村小學班主任應立足家校合作的理念,通過多方渠道與家長進行主動溝通,通過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并提高家長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視;與家長共同探討教學管理方法,并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推進教學管理方法的有效落實,以統一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環境,營造齊抓共管的氛圍,以提高教學管理方法的落實效果。
三、讓學生能夠自我鍛煉
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各位班干部能夠采用輪換制的方式,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鍛煉。在觀察班級工作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長時間的不改變班級干部,會出現一些班干部一直停留在班干部崗位,大部分的教師觀念認為,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結合這樣的方式,使很多的班干部在工作過程當中,逐漸對班級情況十分了解,在老師的意識中可以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然而,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我們可以看出,結合班干部長期進行管理的模式,并不是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只有通過競爭的方式,才能夠更好地鍛煉每一位學生,讓每位學生能夠全面發展,還可以給班干部帶來一些緊迫感,激發班干部的學習能力。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一定要結合新穎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創建出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公平公正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班干部輪換制度,進一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集體,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面對的問題。因此,班主任應當進一步優化班級管理制度,引導學生能夠進行自我管理,能夠培養出一支良好的學生干部隊伍。對班主任而言,學生干部隊伍能夠有效地帶動班級核心、班級風氣、學習風氣等,加強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教學效率,在班級干部的協助下,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能夠更加地有效進行。為此,班主任應當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就班干部如何去開展工作,重點加以指導,要讓班干部能夠正確地處理學生關系,還要明白學生跟自身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主動溝通交流,協助班干部開展工作,進一步使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及時避免班級當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在這一過程當中,班主任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加以鍛煉,還要引導學生擁有班級榮譽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班級的大家庭當中,使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五、優化班級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空間
在進行班級管理的工作時,班主任以及班級干部應當制定出相關的班級管理辦法,除了學校規定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外,每一個班級當中應該都有自己的班級班規,這些都是班級管理工作的原則,每一位學生都應當遵守。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不能夠隨意地改變班級班規,因為這些制定的班級規章制度是每一位學生的行為準則。如果班主任沒有依據準則辦法進行班級管理,那么班主任將在學生那里失去信任,其結果就是影響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應當逐步去驗證以及擴大班級規章制度,堅持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如果與學生之間沒有充分交流,那么再好的班級規章制度也會失去作用。另外,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不應當對學生以特別強硬的制度進行管理。通過觀察我們發現,每一位學生都是有差別性的,我們不能夠用同一種要求來塑造我們的學生,硬性地讓學生按照你所規定的軌道去成長。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愛好等,根據所觀察到的特點,進一步優化班級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空間。每一個班級當中都會有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比較頑皮好動。對這一類學生,班主任應當采取鼓勵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形成學習觀念,在這一過程中,如果班主任只對這類學生進行批評指責,那么就會使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均受到傷害,進而使學生產生反抗意識。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應當有一顆寬容的心,舍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的角度面對教育問題,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問題,還能夠逐步端正學習態度。
六、結束語
總之,在農村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面臨的困境是多方面的。針對此,班主任應充分分析當前農村教學管理條件,明確農村學生成長中面臨的困境,并圍繞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意識、有計劃地調整教學管理思路,結合各方的溝通與合作,構建教學管理方案,為農村小學生創造健康的成長空間。
參考文獻:
[1]劉金萍.優化和完善農村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分析[J].學周刊,2019(31):163.
[2]唐學芬.走近學生? 走進學生心靈——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53-54.
[3]張顯付.山區農村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方法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