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銀昌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學習數學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由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思維之間的矛盾,使得數學知識很難被小學生所理解,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來。基于這一情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首先分析了當今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小學數學課堂中問題導向的必要性,并立足于此從導入問題、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及數學問題素材積累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數學教學的具體措施,以希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最終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導向?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5-0070-02
開展小學數學教學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對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動學生日后的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在數學課堂的應用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極大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下面本文就以此為出發點對文章主題進行具體分析。
1.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教師教學質量差是傳統數學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占據著主導地位,決定著教學的進程、內容和方法,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動,長此以往的下去會嚴重阻礙教學的順利進行。除了陳舊的教學模式以外,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也是影響數學教學前進的一大因素。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任何實物都充滿了好奇 ,他們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很難集中去學習。和小學其它學科相比,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需要集中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這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而新時期,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開展教學,努力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2.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向教學的必要性
2.1符合新課改要求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及發展的能力,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成為將來對社會發展有助力的人才。而將問題導向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對知識形成的過程、知識的運用等進行全面了解,提高小學生數學的實效性。所以,加強對問題導向教學研究的重視度,能夠對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2.2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
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他們的求知欲望也很強烈,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通常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即使喜歡利用問題來教學,也僅將之作為一種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手段,并未將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作用發揮出來。而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將問題導向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積極的引導,而老師也能夠根據學生對問題探究及解決的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促使學生具有長久發展的能力。
3.小學數學課堂中問題導向教學研究
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它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還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第一,以問題為導向,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明確,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積極的學習,這和傳統教學相比,優勢盡顯。而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實際教學中,大都根據學生的基本學習去調整教學內容,以為學生的日后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和傳統的教學過程相比,以問題為導向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過程,教師可以設置預習作業強化學生的思考和自主學習實踐,還可以以合作方式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對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第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第四,在解決問題和學生自省過程中,養成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如此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些良好的習慣和科學的態度可以助力學生在數學學習上走得更高、更遠。
3.1基于學情,合理導入數學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和閱歷尚淺,在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局限,這就加大了數學教學難度。為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規律來突破數學教學難題。為了解決小學生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思維之間的矛盾,教師可以合理地融入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去展開聯想,以為問題的解決創造良好的條件。情境教學是小學數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以此來導入問題,并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情境,并在教學中導入問題:小白兔有胡蘿卜2根,小灰兔有紅蘿卜6根,而小黑兔有白蘿卜10根,這么多的蘿卜,你能找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嗎?除了用多和少表示之外,還可以用什么表示呢?再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不同的內容,如3個棒棒糖,每個棒棒糖的價錢是0.8元,9個蘋果,每個蘋果的價錢是2.8元,將這些內容呈現在一起,出示38.2元錢,問學生能夠對這些問題如何重組,讓學生提出合理的問題。上述這兩個例子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師提出啟發性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其中,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還在具體情境自主提出了問題和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另外還可以采取設疑導入法。此種方法的運用不能有任何的隨意性,而是要在學生對新舊知識有矛盾時,或者學生的觀點對立時引出問題,為學生營造一種“心求通而未得通”的情境,這樣的情境能更快速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起來。而在整個設疑導入過程中,老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技巧的引導,以便于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思考與解決問題中。比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問學生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的加減法有什么區別,此問題能夠讓學生處于矛盾學習狀態,這樣的設疑導入情境,能讓學生對兩者產生探究興趣,進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從而對兩者的區別進行了解。
3.2構建和諧、輕松的氛圍
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研究中,恰當的導入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開始,可以讓學生對章節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而在教師拋出問題之后,輕松愉悅、積極奮進的學習氛圍的構建非常重要,這是由小學生自身強烈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所決定的,這一階段的學生他們渴望表達自己的內心,希望得到師生的關注。在小學生這一自身特征的支持下,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之后,學生便會進入思考狀態,并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但由于小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的想法會存在不全面的情況。面對這一情形,教師要積極構建和諧、愉悅的氛圍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舞他們深入其中不斷地完善自己。比如在教學《長方體》的時候,教師給出問題:加工一個長方體鐵皮煙囪,長2.5dm,寬1.6dm,高2m,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鐵皮?對于問題的解答,學生們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而教師也要給足學生探索的機會,對于學生的錯誤解答,教師要在肯定他們勇敢表達的基礎上,用恰當的方法指出他們的錯誤,以鼓舞他們再接再厲。另外,老師還可以故意出示錯誤的問題,讓學生自主參與到糾錯及提出改正建議之中,此過程中無論學生指出的問題正確與否,都要及時肯定與鼓勵,讓學生保持此種質疑、分析及解決問題之中。
3.3積累數學問題素材
高質、高效的數學課堂應該是讓學生盡情地表現和發揮,以更加高效地理解數學知識,進而獲得更快的增長。以問題為導向的小學數學課堂,則為這一教學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要注重發揮問題的導向作用,用合適的問題,符合學生發展的問題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進而為高質、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提供有利保障。以問題為導向的數學教學,要依托于豐富的問題素材,多重多樣的素材才能讓數學知識得以更好的延伸,同時也能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數學素材的積累上,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從中探尋和生活相聯系的數學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方法進行開展。另一方面,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深挖生活素材,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便可以用生活實物作為問題素材,讓學生思考:這類圖形具有什么共同特點?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具有顯著的特征,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能指導學生解決上學問題,讓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也保證了課堂質量。總之,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提出下,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正在深入的開展。為了構建高質量、高效率的數學課堂,教師必須認識到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恰當的導入問題,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去解答問題,并注重對數學素材的積累,更好的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而服務。
參考文獻:
[1]李薇.小學數學課堂中問題導向學習的調查研究——以聊城市S小學為例[J].《聊城大學》.2017.
[2]朱曉斌,袁媛.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8(05):84-85.
[3]劉文芳.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5.
[4]楊玉珍.淺談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解決數學問題習慣的策略[J]. 小學教學研究.2020(02):84-85.
[5]張宏亮.淺談小學數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J]. 當代家庭教育.2020(10):159.
[6]李春玲.注重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5(0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