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芳
摘 ?要:情景閱讀,即借用繪本創設的情景開展閱讀活動,已經成為幼兒喜聞常見的一項活動,在幼兒園的教學中也占了較大的比例,但比較側重對故事的理解和復述,忽視幼兒對故事編構能力的培養。本文擬在情景閱讀中采用師生平行四步法提升大班幼兒故事續編能力進行探索,即教師通過“引、激、助、導”四步和幼兒的“聽、想、說、編”四步來引導幼兒開展故事續編活動,以此來提高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探索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故事續編時的指導策略和大班幼兒故事續編能力的特點。
關鍵詞:大班幼兒;情景閱讀;故事續編;四步法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41-02
1.問題的提出
我們深知故事續編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時間不寬裕。在我們平時的一日活動中,涉及到故事續編的環節不多,很多時候是在語言活動即將結束時,師幼雙方匆匆帶過的幾句;第二,形式不豐富。在進行故事續編的時候都是通過單一的語言講述來進行,應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將故事續編和繪畫、表演等形式結合起來;第三,能力不均衡。孩子們對這方面的能力顯現總是不容樂觀,或是不會續編;或是不愿續編;有些孩子雖然能夠參與續編,但續編的內容呆板,不生動;偶有積極參與續編的孩子發言,也總會說著說著跑了題。
2.實施與操作
在實踐過程中,采用平行四步法在續編中通過教師的引、激、助、導來實現幼兒有效的聽、想、說、編的能力。第一第二步注重教師,第三第四步注重幼兒,逐步深入來提升幼兒的故事續編能力。
第一步:有效“引”導,讓“聽”入微
在進行續編之前,幼兒必需先對故事基本信息和續編要求有所了解,這是展開續編活動的前提,因此幼兒的“聽”顯得尤為重要,而幼兒“聽”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引”導,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幫助幼兒有效傾聽:
(1)“讓孩子愛上這本書”—情景閱讀的選擇
什么樣的情景閱讀故事適合幼兒續編呢?教師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實際水
平的情景閱讀繪本,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故事線索清晰的繪本引導幼兒閱讀。
(2)“讓孩子喜歡這兒”—良好氛圍的營造
通過座位的安排及教師不同鼓勵方式讓孩子們心情愉悅的接納和參與這類活動。首先,我們采用不固定幼兒和老師座位的方式,營造良好的傾聽氛圍。其次,教師要給予積極肯定。對于認真傾聽的幼兒要及時的給予肯定。
(3)“讓孩子沉迷于故事”—故事生動的演繹
教師通過比較生動的形象,優美的語言,甚至適合的說話音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認真地傾聽。
第二步:適時“激”發,讓“想”透徹
幼兒在初步了解了續編的內容和要素后,會充分調動已有的經驗來開展續編活動,但很多時候,幼兒往往因為經驗的過多繁雜,一時間不知怎么提取,教師適時的激發,能幫助幼兒有效的整理這些經驗,從而讓“想”更透徹。
(1)“原來還能這么想”—轉變提問方式,開闊幼兒思維
①變回憶式的提問為啟發式的提問
②變單一性的問題為多樣性問題
③變教師提問為幼兒提問
(2)“讓孩子漸漸喜歡你”—組織特色活動,激發幼兒思維
幼兒續編能力的提升僅局限于語言課的教學,對其的發展是很有限的,因此適時地開展一些語言特色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來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
(3)“讓孩子成為故事的主角”—羅列各種經驗,理清幼兒思維
①源于生活經驗
這里的生活經驗指的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事情,可能是幼兒親生經歷的,也可能是幼兒身邊的人發生過的。
②源于文學經驗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幼兒通過回憶、模仿原有的文學經驗進行續編,達到學習的目的。
③ 源于動畫片
電子信息的時代,各種動畫形象在幼兒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幼兒常常會將一些動畫片中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情節搬過來用到自己的故事續編中。
第三步:順勢“助”推,讓“說”有術
經過前面兩步的實施與操作,幼兒對自己想說的內容已經做到了“心中有數”,但在實際的講述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講述的語言比較簡短、直白,對于這樣的現象,需要教師在背后輕輕的“助”推一把,讓幼兒敢說,說得精彩。
(1)“讓我也來說一說”—營造愛說的氛圍
① 點燃閱讀熱情,積蓄講述源動力
教師每天用一定的時間講述故事,讓幼兒感受繪本中優美的語言、有趣的故事情節,從而刺激幼兒的語感,幼兒熟悉了大量的詞匯和句子,為他們的講述積累了充足的表達經驗。
②營造溫馨、自主、互動、生態的心理環境
英國作家錢伯斯先生在《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一書中提到,“既要注重物理環境的構建,還應注重心理情景的構建。”在實踐中,我們努力創造這樣的環境。
(2)“其實我可以說得更好”—掌握說的技巧
幼兒通過原有經驗的回憶與想象,對后續的事情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構想,此時除了為幼兒營造一個接納、欣賞和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外,還需要教師的引導與介入。 如,去“口頭禪”;變單據、短句為長句;適當的議論與抒情等。
第四步:正確“導”向,讓“編”合理
對幼兒而言,他們在續編的時候,沒有有意識地去構思、去安排情節,去考慮按什么樣的方式把要講的事情組織起來,對他們而言,結構的安排更多地是一種無意識行為,由于這種無意識導致幼兒續編的故事主題不穩定和易變換性,如何讓幼兒的“編”更合理、更有效,我們的做法是:
(1)“請給我點提示”—體會合情合理續編
①“發現特點”中體會有理有據
在引導幼兒續編時教師可引導幼兒關注事物的特點去設想故事的發生和發展,使故事變得有根有據,有情有理,如根據長勁鹿的脖子、斑馬的斑紋、螃蟹橫著走的特點進行續編。
②“錯綜復雜”處明白合情合理
幼兒在續編故事的時候有時會出現很多個人物形象,這個也想編進去,那個也不想落下,編著編著就失去了方向,這就需要教師的提醒,幫助幼兒理清各形象間的關系。
③“風馬牛不及”里辨析合情合理
在故事續編時,有時并不一定要把相似或相同的一類規在一起,有時根據兩個相反的事物與特點聯系在一起編出來的故事更加有意義,如《龜兔賽跑》、《天生一對》等
(2)“請給我點線索”—圖片和簡單文字的出示
在續編的過程中孩子很投入于自己的講述內容,講著講著就忘記了故事一開始的介紹或是忘了故事所要表達的主題,對于這樣一些跑題現象,教師可以將某些圖片串聯或簡單的文字貼在黑板上,時刻提醒幼兒講述的主題。
(3)“請給我點時間”—學會等待,為思想“留白”
要在續編中最大程度地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教師就應該學會耐心等待,在活動中留給孩子更多獨立思考、自由表達的空白。幼兒很多時候的停頓不是因為不知該怎么講下去,而是在思考怎樣講會更好,因此,教師需要給幼兒更多地時間。
(4)“請給我點建議”—多樣化形式下的多元化評價
評價,對于幼兒的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兒續編能力的提升關鍵的一點取決于傾聽者對其的評價,因此優化評價機制至關重要。
①集體編—教師評
即全體幼兒在傾聽了教師的故事和續編的問題后,思考片刻,通過舉手取得允許后,走到教師和幼兒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續編的內容。
②合作編—同伴評
分組合作編較于集體編的優勢在于,幼兒在自己的同伴面前更愿意述說,對于同伴所提供的意見和建議更容易接受,同時為一些不愿或不敢在集體面前展現自己的幼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分組討論的時候幼兒的思維得到了碰撞,幼兒更有話可說。
③親子編—家長評
我們通常采用這樣一些方法調動家長資源:一是及時將幼兒需要續編的作品打印出來,請家長協助幼兒續編,第二天幼兒將續編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二是把幼兒活動的過程用相機記錄下來,請家長看看幼兒的表現;三是組織家長觀看幼兒根據自己續編的故事進行的表演活動。
3.收獲與反思
(1)故事續編,讓我們的孩子學習習慣和能力得到提升
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喜歡上“說”: 在分享的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提升,經過學習,講述條理更加清晰,有層次,詞匯量也明顯增加。
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喜歡上“看”:續編讓孩子變得更善于觀察,為讓續編精彩,幼兒對于周圍環境變化的觀察更加仔細。
提高了幼兒的創造能力,讓幼兒喜歡上“想”:在故事的續編中,為了符合故事本身的主題,幼兒需要編構出新的人物形象、新的故事情節,處處都給幼兒的創造想象提供了機會。
(2)故事續編,讓我們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涵更為豐富
在故事續編中,幼兒需要聯系自身生活經驗,顯著提高了其參與與表達的興趣,也因不需要根據某個提問進行準確回答,幼兒表達的自由度更高,更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
(3)故事續編,讓教師們的專業素養得到提升
指導幼兒進行故事續編不僅給教師們帶來了孩子們的新思維大餐,更是讓教師們改變了教學的常規思維模式,對教師的創新與反思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媒介。
(4)故事續編,讓爸爸媽媽們更加走進孩子
在這一年的實施過程中,家長們驚奇的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善于表達;原來孩子的思維是“這樣的有趣”!“常常出其不意!”家長們正帶著欣賞的眼光發掘每個孩子身上蘊含的無限潛能。續編,如同一個窗口,一個讓成人走進孩子曼妙童心世界的窗口,有機會一起體驗這份喜悅,彼此感受濃濃的親情。
參考文獻
[1]張明紅.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1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
[3]董小玉 .斑斕·深邃·魅力:故事編講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
[4]李林慧 .幼兒敘事性講述的核心經驗與教育指導策略[J].浙江省幼兒教育編輯部,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