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榮
摘 ?要: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有許多的物理現象,這些生活物理現象也正是初中物理教師用來進行有效教學的優秀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生活現象來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啟發出來,為學生物理知識的構建提供幫助,還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著深刻掌握,進而在對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時,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對物理進行學習,從而實現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生活現象;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099-02
正所謂“知識源于生活”,許多的物理現象在生活當中都有得到體現。因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物理教師完全可以生活現象為著入點,為學生創設出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以此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進行培養,從而實現初中學生的綜合發展。
1.猜想式情境,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初中物理教師要想順利的展開物理創新活動,就必須將初中學生的豐富想象力激發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物理學科帶來的極大魅力,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學習物理,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物理學科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是物理知識理解較為困難,物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是比較緊密的,要想對物理問題進行有效研究,就必須擁有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學生能夠學好物理的必須具備的條件。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對學生在物理學習和探究過程中的合理想象進行有效引導,以此將學生在物理知識方面深度和廣度的理解進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物理知識點的基礎上,通過對生活中相關物理現象的運用,將問題情境創設出來,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興趣,以此對學生科學合理的想象進行啟發,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物理知識,從而促進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當然,教師在對學生的想象進行引導時,要讓情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情境要具備新穎性,才能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當中,才能讓問題情境發揮最大的功效。另外教師還要注意想象的方式和方向,把握學生想象方向和整個課堂教學的整體走向,不能讓學生進行無意義的“瞎想”,而是要讓學生對某一現象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合理想象,以此來實現想象力在物理知識當中作用的有效發揮。
例如,初中物理教師在對《來自地球的力》當中“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知識進行講解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當然,由于學生對重力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可能會在一開始的想象中感到茫然,進而也就無法找到想象的方向。對于此種情況,初中物理教師就可以將生活中的情境充分的利用進來,以此來為學生的想象方向給予幫助。就像生活當中有一個這樣的現象:當大人們在提著物品時,物品的“斤秤”越大,就越會感覺到重。這樣的問題情境就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要進行想象的方向,“斤秤”就是代表物品的質量,而重量就代表重力。物品的質量越大,重力就會越大,在這樣的理解下,學生就可以很快的將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進行了解和掌握。
2.原型式情境,加深學生知識理解
大多數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并不是很高,在對事物進行認知時,往往都是采用的感性認知,通常對事物的物理認知都比較淺顯,而缺乏對物理問題的深入理性思考。因而初中物理教師要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進行加強,那就必須先以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為物理知識的原型,再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能力和物理知識的內容,創設出問題情境。以此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原型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或者原理,從而在加強學生內化知識能力的同時,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進行提高。和生活原型相結合的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的物理現象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對現象背后的物理知識產生一定的興趣,引導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知識。
例如,學生在對《物體的內能》中的“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這一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出這樣的問題情境:“冬天的時候手會很冷,同學們為了讓手暖和起來,都會怎么做呢?是不是會將兩只手放在一起,時不時的搓一下呢?或者是用嘴在手上哈氣,以此讓手變得溫暖呢?那么,這兩種方式讓手升溫和增加內能的方式是一樣的嗎?為什么呢?”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做功和熱傳遞兩方面不同區別的引導,以此在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加強學生的理解。如此就可以使得學生明白“內能的相互轉化就是做功,而能量之間的轉移就是熱傳遞”這一原理,從而在讓學生掌握兩者區別的同時,加強學生在生活中對物理知識的應用。
3.探究式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為了在物理教學中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必須將對學生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培養進行加強。基于此,教師應當在物理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并且結合物理教學的目標,利用生活現象創設“探究式”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循循誘導,將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辯證能力、以及創造性解決能力進行提高。通過這種問題形式,學生就會認真地學習,期望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各個問題的答案,而且為了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是需要不斷地進行思考的。所以,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有利于以后學生學習更復雜更高深的物理知識,為學生以后的物理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在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時,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一些和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并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細心的聽講以找出正確的答案,以此在將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提高時,提升學生的探究創新能力。
以“杠桿的平衡條件”這一課程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的運用,將生活中所出現的各式各樣的剪刀展現出來,像日常生活中的剪刀、理發師理發用的剪刀、園林工人對樹枝進行修剪的剪刀等等。在展示之后,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為什么不同的場合所使用的剪刀也不一樣”的問題。在這個問題被提出之后,學生就會對各種剪刀當中的特點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而當學生在對各種剪刀的特點進行了解之后,教師又可以接著提問:每種剪刀的優點是什么?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對剪刀的優點進行分析和探究的時候,運用所學的杠桿知識來進行。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杠桿知識將每種剪刀的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短分別具體的說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就不僅可以讓學生對不同形狀的剪刀有一個充足的了解,還可以加強學生對杠桿平衡的原理的理解,從而實現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時,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物理教學的目標和原則,將生活中相關的物理現象充分的利用起來,不僅可以將學生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調動出來,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在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時,將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進行提高,以此來讓初中物理教學更加具備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竺萍.立足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6.34(08):58-59
[2]顧永盛.初中物理教學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J].文理導航(上旬),2017(12):56
[3]鄧小燕.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3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