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福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城鎮化進程越來越快,其中流動人口的數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各種家庭教育問題頻頻產生,為了改革教學模式,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綜合軟實力,國家開始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對此,本文以家庭教育為分析對象,了解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根源,針對問題出現的實際原因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以及干預手段,以期為提高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質量及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教育干預
【中圖分類號】G7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019-02
1.引言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家長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道路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只有采取恰當可行的家庭教育策略及手段才能夠為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氛圍和環境。與其他的學生相比,流動人口家庭之中的學生所面臨的教育環境比較復雜,同時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因此實質的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出現了許多無法避免的問題。因此家長個人必須要注重教育策略和教育手段的有效革新,積極學習與其他家長的優秀做法和經驗,尋求老師的幫助,充分體現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保證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與家長進行緊密的交流和溝通。
2.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對家長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家長除了需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之外,還需要采取符合孩子個性化發展要求以及成長規律的教育策略以及教育手段,給予孩子更多力所能及的幫助,保障孩子能夠意識到個人的主體地位,從而在與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之中規范個人的言行舉止。家庭教育的難度偏大,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此出現了許多的困難以及障礙。首先,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環境不佳,部分流動人口家庭的經濟實力比較有限,家長的教育背景較差,無法保障固定的工作環境,收入水平難以得到提升,因此許多孩子的家庭氛圍以及家庭環境比較差,實質的家庭教育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有一部分家長無視孩子的教育投入,在孩子教育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偏少,許多孩子出現了行為不規范以及缺乏自主學習意愿的現象。其次,流動人口子女家庭之中的家長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觀念比較偏激,有的家長過于溺愛孩子,而有的家長則直接放任自流,這些機械單一的教育理念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難以真正的為孩子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家庭教育氛圍。最后,流動人口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習慣與學前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一部分流動人口家庭中的子女在上學前班之前直接在家中與自己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長期缺失,與自己的父母長期分隔兩地,還有一部分學生則跟著父母四處打工,因此學前教育的質量和教學水平不容樂觀,有的孩子甚至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這一點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還導致家庭教育的現實狀況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無法體現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以及教育價值。
3.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干預
為了避免上文之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流動人口子女家長必須要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以及引導,充分體現家庭教育的作用,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家庭教育理念,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精心選擇教育內容以及教育形式,保證孩子能夠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主動的學會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技巧,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以及社會實踐動手能力。
(1)改變家庭教育與思想
意識指導實踐,意識會直接影響實踐的質量以及效率,只有保障科學合理的意識指導,才能夠為后期的教育教學奠定堅實可靠的理論基礎。從目前來看,許多流動人口子女家庭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在于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還比較傳統以及機械,往往認為自己難以留出一部分的時間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同時個人的學歷水平比較有限,無法保障家庭教育的質量。還有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因此直接忽略這一些教育模式。作為一種特殊的人群,流動人口的工作能力比較有限,教育水平較差,因此在家庭教育上所花費的時間不足。另外還有一部分流動人口將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賺錢養家上,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核心要求,在此基礎之上所產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與孩子的個性化成長以及認知規律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對此,家長個人必須要重新調整教育思路,關注家庭教育的新內容、新要求、新標準,改變已有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路徑,針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要求進行相應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有的放矢,保障家庭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及配置。
(2)轉變家庭教育方式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所發揮的作用有所不同,為了體現孩子的主體價值,實現家庭教育質量及水平的穩定提升,家長必須要注重教育方式的有效轉變,了解目前家庭教育的現實條件以及所存在的各類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許多家長非常關心子女的成長,但是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之中所采取的策略區別較大,流動人口的生活經歷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之中會出現極端行為,不管是放任自流還是強加管教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以及發展。對此,家長必須要注重教育的合理調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盡量避免對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或者以簡單粗暴的形式引導孩子。結合相關實踐調查不難發現,父母所采取的教育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以及健康發展,作為家長個人而言必須要轉變孩子的教育教學方式。首先,家長要與孩子多交流,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盡量避免極端管教,以一個欣賞、尊重的眼光看待孩子,保證孩子能夠意識到個人的主體價值,從而主動與自己進行交流和溝通。其次,家長需要加強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之中的具體表現,以此來重新調整家庭教育方向,真正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優勢互補和揚長避短。最后,家長還需要與同班同學的家長進行聯系和溝通,交換各自的子女教育心得體會,學會汲取經驗和教訓,以此來更好的實現家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應用。
(3)個人關注自身素質的提升
家長需要注重綜合素質的提升,了解家庭教育的現實條件,關注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真正的做好自己,做好表率和做好家長。其中綜合素質的提升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家長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留出一部分時間來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引導,規范孩子的言行舉止,保障孩子能夠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另外家長還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借鑒和學習他人的優秀做法,在不斷學習以及提升的過程之中掌握恰當可行的家庭教育方式,為孩子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每一個孩子的教育背景以及學習能力有所區別,因此家長必須要盡量避免簡單一刀切以及直接模仿和照搬照抄,而應該在不斷的學習和提升的過程之中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4.結語
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工作難度偏大,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不可能一蹴而就,對于家長而言除了需要注重養家糊口之外,還應該了解家庭教育的核心要求,采取恰當可行的教育策略和教學手段不斷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及水平。
參考文獻
[1]周芳.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干預[J].教育科學研究,2002(11):55-56
[2]郁琴芳.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文明習慣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家庭教育的視角[J].少年兒童研究,2019(08)
[3]武占全.有效溝通讓流動人口子女的心不再“流動”—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策略與方法[J].中國培訓,2015.No.297(2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