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卯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教學中,美術欣賞課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認可。美術欣賞課對于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從小學美術欣賞課的相關概念和其作用入手,針對目前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對欣賞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美術欣賞課教學改進策略,希望可以為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欣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149-01
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根據小學生特殊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狀態,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美術欣賞課程內容,成為了目前階段小學美術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對于美術教師而言,對美術欣賞課程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有利于讓美術知識的傳授更具有針對性,解決目前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對美術欣賞課的有效教學策略展開研究探討,從而不斷提升美術教學質量。
1.小學美術欣賞課程相關概述
小學美術鑒賞課程,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如何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在審美觀念層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融入了陶冶情操、豐富情感內容、激發學生創造力等重要內容。使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對藝術作品的鑒別能力,不斷提升對美術欣賞的認知水平,甚至可以將在美術欣賞中學到的審美能力,遷移到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小學美術欣賞課現狀及成因
隨著小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做出了相應的改變。小學美術欣賞課也是如此。在教學形式上,出現了各種具有獨特形式的課堂如觀摩課、公開課等。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還有利于促進美術教師之間教學經驗的交流。但在實際的美術欣賞課開展過程中,仍存在教師對于欣賞課程這一概念認知不充分的現象,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側重于理論教學、單向傳授,并沒有真正將“欣賞課程”這全新的學習領域應用于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在教學效果上也并沒有起到更好的實際效果。
上述現狀的成因為:首先,由于美術教師教學理念沒有及時更新,并且缺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理念決定教學行為,而教學行為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美術教師還沒有改變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就會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動態生成。學生的發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教師忽視了美術欣賞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聯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不容易將理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對最終的美術欣賞學習效果造成不利的影響。其次,因為小學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策略的概念化,在課改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對“欣賞評述”這一方面的研究仍處于概念化較強的階段。無論是在論述還是實踐上,都沒有將美術欣賞課的特性帶入到深入的研究過程中。導致了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系統、理論化的指導。
3.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
(1)針對年級差異性的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
根據不同年級年齡段差異,在教學策略上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例如,低年級美術欣賞課的《美術作品中的線》這一節,可以引導學生將教材中關于“線”的內容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線建立聯系,通過游戲、提問等形式,將相關知識的新授融入到與學生平和的交流與溝通過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了課堂互動,讓學生在輕松歡快的環境中學到美術欣賞的知識。教材中給出了《放牧圖》、《黃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卷》這三幅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作品進行觀察比較,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這三幅作品中線條所表達出的內容的理解,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主觀地對其中的某一幅作品進行表述,并促使學生在欣賞結束后,可以根據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創造出屬于自己風格的作品。如果有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沒有做到從作品的線條中收獲個人的感受,可以引導學生對“可以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現心情嗎?”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學生經過思考也可以對線條傳達出的情感有一定的認識。這樣承上啟下的教學環節,可以針對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來把控課堂教學的節奏,為不同藝術理解能力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機會,避免打擊學生學習自信,保障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程有較好的學習興趣。
(2)根據課程內容不同的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
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在教學策略方面也有不同的選擇。例如,針對以欣賞和評述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如果欣賞的時間過長,或者教授過程過于冗長,教授過程語言過于枯燥,都會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導入游戲環節,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開始走進欣賞課,這樣便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反感,還會讓學生在游戲中便可學到知識。還可以在新授環節中,將自主觀察與辯論的形式帶到課堂中,教師只負責出示幻燈片,并依據不同的幻燈片向學生進行提問、在學生作答后肯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分析。讓學生在自主的思考和討論中,對自己和同學的觀點進行表述、理解,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收獲正確的美術欣賞教學內容。
在新的教育發展階段,小學美術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特定年齡段的學習能力和行為特點,對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策略展開積極的研究,才能不斷提升美術教學水平,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鶴.基于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3):74
[2]姜禎.學科核心素養本位的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3]尹莉.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的探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