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燁
摘 要:隨著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推進,完善了現代職業教育制度,采用現代學徒制的形式,制定了高職學生現代學徒制模式。在此模式的改革下,無疑增加了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難度,給黨建工作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和挑戰。本文以實行現代學徒制的浙江高職院校為例,不斷拓寬途徑,改進和創新黨建工作的方法手段,結合學生黨建創新優化的原則,改善學生黨建工作思路,探討學生黨建全過程管理和教育,構建高效黨建工作的新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模式;黨建工作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采用現代學徒制的形式,由高職院校和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在理念、機制上形成的產學研一體化深度合作、互動雙贏的校企聯合體。同時,在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位日益顯著、作用日益提高的情況下,立足現狀直面問題,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做好學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黨建是高職院校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又迎來了更多的困難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層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究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學生黨建工作,創新學生黨員培養教育機制,力求提升學生黨員質量,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創新優化學生黨建工作。
一、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改革下學生黨建的現狀
(一)學生黨員的自身問題
現在的高職院校學生已經有“00后”,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并不能深刻了解“黨員”背后的責任和含義。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結構復雜,年齡特點更加突出,文化基礎相對薄弱,政治思想相對淡薄,部分學生在入校后,在心理上因從眾而遞交入黨申請書,他們在申請入黨初期,動機不端正,態度不認真,需要后期持續性的教育和培養,若學生離校,勢必會造成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弱化,從而導致其先進性的減弱甚至喪失。還有一部分學生為增加就業競爭力而入黨,將入黨作為獲取更多提拔和重用的籌碼,這種功利性的想法會降低學生黨員發展的質量。
(二)學生黨員培養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當前高校對學生黨員發展普遍存在“重前期培養、發展,輕后期教育、管理”。發展黨員需要經歷入黨積極分子的確定和培養教育階段、發展對象的確定和考察階段、預備黨員的審批和接收階段和預備黨員轉正階段。在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培訓教育,對加強學生黨性修養、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提高學生政治覺悟有很大的正面影響。但是,現代學徒制改革下,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僅兩年,同時學生黨員發展周期需要兩年,這就意味著學生黨員“發展即離校、入黨即流動”。在現代學徒制改革下,學生黨員在時間上的不足和空間上的分散,使發展黨建工作難度更加凸顯出來,學生黨員模范作用變小、教育管理難度增大等。進入頂崗實習期,學生黨支部對離校的學生黨員不能做到嚴格管理,缺乏有效的考評機制和持續性的教育管理,學生黨員無法接受組織全過程的教育和監督,導致學生黨員容易松懈,黨員應有的先鋒模范作用弱化。
(三)信息化時代學生黨員的教育存在的問題
信息化時代,網絡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政治功能日益顯現,并深刻改變著黨的執政環境。伴隨著互聯網的無限延伸,也為學生黨建工作提供了新陣地。為黨員教育提供了便捷的途徑,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和挑戰。各種社會思潮沖擊著高校學生,導致當代學生的思想容易波動。高職院校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個群體,與本科學生相比,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結構更復雜,政治思想更淡薄,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綜合素質有很多先天不足,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所以高職院校學生的意識形態工作成為極其重要的工作,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前沿陣地。
二、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下的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模式
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新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必然需要用新式的學生黨建模式與之相匹配,只有兩者深度契合才能合力助推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因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也該主動求新、求變、求實,大膽探索學生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創新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切實提高大學生黨員發展中質量。
(一)完善制度建設,提高理論依據
高職院校應組建一支高素質黨務工作隊伍,選優配強基層黨支部書記,提升黨建工作,確保黨員發展工作科學化。研究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最新政策,明確黨員發展程序和要求,嚴格對照《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的規定,建立和完善學生黨員發展監督機制,制定結合高校實際的黨員發展手冊和程序圖,強化學生黨員發展質量檢查和監督力度。同時,健全黨務工作監督考核機制,強化黨務工作的職責。“雙向”強化,確保黨員發展制度化、程序化和規范化,保證學生黨員發展質量。
(二)黨建校地共建,規范支部管理
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學生是高職大三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學徒的身份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壓力,處理不當,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情緒,不利于人才培養。結合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數量不多、分布不均的情況,積極探索“1+X”(1學校+X企業、地方)聯合黨建新模式,將學生黨員所在的企業、地方聯合起來,創建“區域性黨員服務站”。通過企業和學校雙方的共同監督和評估,督促學生的培養自身的黨性,推動了“黨建+校企合作”向縱深層次發展,保證黨員質量。統一校企管理思想,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用制度培養教育學生。完善校企管理隊伍,建立校企雙方合作管理制度,在企業成立企業流動黨員黨支部或學生實習期黨小組,對學生黨建的管理經驗可以用到企業基層黨建中去,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校企溝通渠道,制定學校定期回訪制度。多途徑、多方式加強與企業組織上的聯系,互動開展學生黨員參加的各種組織生活,完成學生黨員在企業實習期間的組織鑒定。
(三)創新黨建平臺,提升支部力量
由于黨員發展周期需要兩年,而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在校時間僅兩年,意味著學生黨員“發展即離校、入黨即流動”。傳統的黨建工作不可能做到頂崗實習階段全覆蓋,但是通過新式網絡能很好彌補這個難題,可以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將分散在各個實習企業的黨員聚合起來,建立網上黨支部,開展網上組織生活,讓組織建設充滿活力。在網絡思政工作探索的基礎上,杜絕單一的“微信群”“QQ群”等軟件,用先進的技術和方式創新黨建APP,系統地將“黨建+網絡”運用起來,基層支部虛擬化和實體支部網絡化相結合,將系統的把黨建工作的管理功能、公開功能、聯系功能、互動功能和培訓功能網絡化。用前沿的技術和方式創新黨建,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由傳統向現代、由封閉向開放、由實體向“虛擬”的新突破,創建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網絡支部,提升了新形勢下學生黨建工作實效。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要隨著社會發展改革創新,不僅在內容上富有針對性,在形式上更要以網絡數字技術為載體開展工作。創新智慧黨建平臺,制作針對性的學生黨建APP,搭建“互聯網+黨建”平臺,破解黨建空間受限之難;搭建網上黨支部平臺,破解黨建工作規范化之難;搭建黨員網上黨校平臺,破解黨員學習教育之難;搭建網上交流互動平臺,破解黨建工作“黑燈下”之難。開啟“動態管理、實時學習、精準服務”,破解流動學生黨員“教育開展難、活動組織難、作用發揮難”難題,讓學生黨建這件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實現學生在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學生黨員在哪里,黨建服務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黨建平臺在哪里,紅色引領作用就發揮到哪里。健全組織生活,使學生黨員“離校不離黨”,提高基層學生黨員的管理和教育,實現黨建全范圍覆蓋。
三、結語
在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教育主題雙元化,學生身份雙元化,管理導師雙元化,學生黨建工作也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不斷摸索,從制度建設、人員配備、監督考核、創新模式等方面多探索優化學生黨建工作路徑,深化學生黨員發展的教育和培養,保證學生黨員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大榮.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5(3):81-83.
[2]薛德祥.“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55-56.
[3]霍仙麗.高職學生黨員校企聯動培養模式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8):46-48.
[4]羅珺,杜江.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機制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8(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