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賽
【摘要】隨著學前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以及建構主義理念的融入,“學前兒童心理學”開始了課程改革探索。本文通過闡述現階段“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四點問題,分析了有利于改革“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的措施。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 (2020)24-0076-02
進行建構主義視野下的“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改革探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了解并明確建構主義理念,明白現階段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索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現階段“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明確的課程改革探索理念
就目前來說,雖然國家鼓勵并支持“學前兒童心理學”的課程改革,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的領導和教師對“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改革探索理念缺乏認知,導致部分教師不重視這部分教學內容,工作積極性不高。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對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產生了誤區,認為只是單純地讓學生主動學習,沒有重視育人為本、實踐取向教育理念,最終該教育理念沒有落實到“學前兒童心理學”的課程改革中。
(二)學前教育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夠高,但是應用型幼師專業的課程具有以下明顯特征:抽象、難度高、單一。這樣一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因為無法理解課堂內容,對“學前兒童心理學”興趣也不高,這樣如何能達到教學效果呢?由于“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屬于比較專業的課程,它的學科性質并沒有變化,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下,學前教育學生能夠理解并且掌握的部分還非常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構建主義視野下的“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考驗非常嚴峻。
(三)學科孤立存在,領域間融合較少
由于幼兒師范學校的學情限制,對幼兒教學模塊一直細分為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體育六大學科。采用分科教學雖然有利于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學生也能全面、系統地學習各個學科的知識,但是在這種模塊化的教學方式下,各個學科的教師只注重該學科的教學,并不會引導學生去整合各個學科的知識,這樣做很容易將各個學科分裂,使學科孤立存在,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形成分科學習的思維定式。其實在學前兒童這個階段,幼兒并不需要掌握很專業的學科知識,而是需要培養學習方式和思維能力。
(四)以傳統知識講授為主,缺乏創新思想
傳統的幼兒師范專業教學是圍繞著課程大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雖然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能夠牢記理論知識,但是學生一旦到了實際應用場所,就無法靈活運用幼兒教學活動設計,甚至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一直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模式一直沒有得到創新,學生也會大大降低學習積極性。
二、“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改革措施
(一)融合建構主義理念,優化學習方式
建構主義理念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對學習充分發揮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教學模式。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在科學技術發展蓬勃的現在,教師除了用傳統的講授法幫助學生掌握“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外,還可以根據現有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提供更形象、具體的教學內容。
(二)對學生實行新的教學評估模式
可靠的教學評價對于反饋教育質量有著很重要的幫助,在課程完成時,教師對學生的評估對“學前兒童心理學”教學方案的實施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幼兒師范學校教學必須改變單純以期末考試等終結性評估來評價學生對學習掌握程度的方式,而應采用將終結性評估和形成性評估結合起來的模式。教師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估是從長期、變化的角度,根據整個學習階段里學生各方面的表現來考察。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發言、課后作業、課前預習或者是“學前兒童心理學”相關競賽等等活動都可以作為教師判斷學生學習狀態的參考。教師采用單一的終結性評估可能導致學生只重知識不重能力的后果,增加形成性評估能夠更全面地評估學生,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三)校企合作,進行專題實踐
對于每一位幼兒教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實踐是很重要、很有效的鍛煉自身能力的方式。學校要找準機會與企業合作,借助企業的實踐優勢,輸送優秀學前教育人才。教師在結束每個重點階段、主題的教學后,可以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見習。比如,在學期剛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入學前教育機構,觀摩學習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在一個大專題的教學結束后,挑選本專業優秀學生進入學前教育機構實習,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體會“學前兒童心理學”教學方式,從中獲得啟示。在學生實習期間,錄制教學活動視頻,上傳至交流平臺,邀請學前教育機構的骨干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方便學生改進及其他學生觀摩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融入建構主義理念后的“學前兒童心理學”課程改革探索迫在眉睫。教育部門要找到現階段幼兒師范學校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時改正問題。“學前兒童心理學”專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要根據時代的進步,采用更科學、先進的教學設備,從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模式、實踐機會等方面做出改變。
參考文獻:
[1]石媛.淺析高職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