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貞蓮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交流溝通渠道的拓展以及效率的增加使得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學科理論知識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如此才能真正立足于社會之中。因此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應適當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根據近些年社會發展而言,人民的生活質量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也隨之有所提高,心理教育受到廣大人民的關注,同時在我國教育中獲得朝氣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不光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傳授,還需要對小學生的心理品質等特點進行教育。為了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題材中所含的心理健康內容,結合語文教育活動進行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小學生在今后的成長發展過程中就能更加順利。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給學生的身心健康打下一定的基礎,如果在以后遇到挫折時學生能夠有應對的解決策略和適應度,以此防范在以后的環境中壓力過大,能夠衍生出應對措施。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結合語文知識的優勢,在進行課堂教育與布置作業的一些語文活動時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滲入進去,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1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的持續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動。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愛已經達到了溺愛的程度,處于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往往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而在一些農村地區,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很多孩子都是有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缺少管教,以至于孩子的身心發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適時的融入一些心理學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消除心理方面存在的隱患,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學習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為完整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礎。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科學中是因為語文本身具有人文性的特征,其中包含的人文內涵可以對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徐頭腦,以培養學生性情的方式落實心理教育。例如,《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句就是要教導人們對家人和朋友保持最大的熱情。“上善若水”則體現出了一種淡然自處、與世無爭的心態,告訴學生們不要攀比。另一方面,小學語文學科所包含的素材十分豐富且廣泛,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提供有力的支撐。其中不僅飽含著基礎知識,可以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訓練。其中很多內容又可以為學生進行啟迪,與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共通之處。如革命英雄故事、歷史人物故事等均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對學生形成感召性的作用,促進其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小學語文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主要學科。
2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積極溝通交流
教師的教學目的是能夠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但是在語文這門學科中賦予語文老師更多職責,而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教育小學生如何做人。這項教育主要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與心理上的教育,在小學生生活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思想道德問題。根據心理學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人出現心理障礙問題都是因為對思想道德詮釋有差異,差異特征主要體現在為自身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情從不考慮后果,實際這種人屬于情感缺失。因此,這類人因為情感的缺失而引起心理健康問題,嚴重的話還會給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與影響。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多與學生溝通和互動,時刻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如遇到學生有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前了解情況,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心理幫助。部分學生會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例如,沒有父母的關愛與陪伴、父母關系不和睦、離異等方面的因素,導致他們缺乏情感,身心受到傷害。這時教師需要多關愛他們,積極地幫助學生,給予情感的幫助和支持。批改作業是教師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對學生在一天學習中的總結與掌握知識的程度,在批改的過程中會寫上評語,雖然看上去沒有多大分量,但是對學生來說是鼓舞與激勵。教師可以通過批改作業時針對學生所寫的作業內容給出評價,在評語中可以表達自己的關愛與支持,這些對學生來說都具有很大動力。在作業中教師如果發現學生遇到的困惑,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后針對主要問題對學生進行單獨的約談。通過了解他們的心理問題和家庭情況等方面,以便能夠更好地為他們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上可以更加順心。
3給學生建立溫暖的學習平臺
教師在幫助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還應給小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溫暖學習環境,利用良好的環境影響小學生。教師的形象影響小學生對知識接納的程度,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通常都是一種嚴格威信的形象,導致小學生對老師尊敬中帶著懼怕。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帶有一定的情感,所以教師應該注意和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多鼓勵表揚他們,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在勇于表達個人觀念和想法。一般學生意識中把老師當作學習的榜樣,因此老師的言行舉止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文中,教師在黑板上寫需要認識的生字時有一位學生上課交頭接耳,和同桌老是竊竊私語,因此指出了他的缺點,但他貌似很委屈的樣子,舉手想回答問題。了解情況后明白原來是因為教師在黑板上寫的烏鴉的烏字寫錯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表揚這位學生,但同時因為課堂上與同桌說話是不對的,也需要給予一定程度的批評,同時也是告訴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要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以及虛心向他人學習請教。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對學生實行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和學生應采取平等關系的合作方式,在態度上要具有柔和親和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每天的積極熏陶,使課堂上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塑造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語文學科所包含的豐富資源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艾岷.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分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04):37-38.
[2]王美君.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的策略[J].教書育人,2019(04):43.
[3]張大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措施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480.
[4]賀登昌.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0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