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潔
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以應用技術教學為主,能夠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術人才。但隨著國家的發展與文化的交融,不同國家技術型人才相互交流正在加深,國內應用型技術人才面臨著跨文化交際問題。如果其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將導致技術交流不暢,不利于我國技術的發展,學生個人價值也難以體現。為了避免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出現此類問題,對此類院校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 跨文化交際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5-0015-02
現代視角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之一,對學生未來發展、社會個人價值體現、國家發展都有著重大影響。但現代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雖然意識到這一能力的重要性,卻因為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沒有完善的培養體系,因此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弱的問題依舊存在。而本文的研究將給院校提供一個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思路,并提出各種培養方法,能起到解決當前問題的作用,此舉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意義
由現代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可知,我們正處于一個全球一體化、多元文化共存的環境當中,如何適應這個環境,是國家及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國內的很多企業都在進行變革,對人才的要求也相應提升,除了要求人才專業水平達標以外,也非常重視綜合素質水平,而跨文化交際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技術型人才培育平臺,其應當根據時代特征來調整教學方式,因此,現代教學中在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的缺陷就要引起院校重視。如何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個人、國家、技術發展,是院校應當思考的問題,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所在。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重點與培養方法
(一)培養重點
應用型本科院校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工作不可盲目開展,否則容易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在工作開展前應當先找準方向、設立重點。下文將著重分析培養的重點,以便明確培養的方向。
1.消除語言障礙
語言是各國文化特征表現之一,如我國的漢語、美國的英語等。在文化交流過程當中,受不同國家語言差異影響,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與其他國家人員交流時會遇到語言障礙,導致跨文化交流不暢。這一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應當重視語言障礙問題,如何消除障礙,使我國學生與其他國家人員暢通無阻地進行交流,是培養過程中應當關注的重點。
2.突破文化壁壘
交流并不是單純的語言信息交互,其更重要的是內涵交互,如傳遞文化與吸收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學生還會遇到文化壁壘,即不同國家文化之間存在差異(除語言差異以外,還存在思想、認知、行為等多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導致交流的雙方無法理解對方語言的內涵。由此可見,如何突破文化壁壘也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點。
3.提高學生興趣
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本質上是一種教學活動,會傳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并不屬于應用技術范疇,因此我國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對此并不重視。他們認為自身只要學習好專業技術即可,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是無意義的,這樣在學習中就會表現出興趣缺乏,沒有動力。這嚴重影響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質量,因此在培養過程中,應當提高學生對跨文化交際內容的學習興趣,確保培養質量。
4.提升教師素質
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也缺乏重視,原因在于多數教師自身接受的教育中也沒有針對性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訓練,因此教師的教育理念也有缺陷。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并不認為學生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是只要學好專業知識即可,同時也不知道要如何去培養學生這項能力。這也說明教師素質存在缺陷,需要得到提升,這也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重點之一。
(二)培養方法
圍繞以上四個培養重點,下文將提出對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方法。
1.統一語言工具
事實上,消除語言障礙的方法很簡單,只要讓交際雙方使用相同的語言工具即可。因此,在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重點對學生的外語能力進行培養,由此實現以上目的。目前英語是國際上使用人口較多的語言,我國高校各專業也普遍開設英語課程。在英語教學方法上,建議采用理實結合模式,即先進行理論教學,當學生英語理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帶動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增長。例如,某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中,教師在上學期會圍繞課本來進行理論教學,且定期會對學生英語水平進行測驗,根據測驗表現,在下學期定期組織學生去當地的“英語交流角”與外國人進行交流,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育的目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英語教學中,對英語專業學生與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要有所區別,兩者的測驗標準和知識掌握深度要區分開來,以免給非英語專業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負擔,最終適得其反。
2.文化互通互融
針對文化壁壘問題,學生除了要接受外語教育以外,還應當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背景,這樣才能在交際中更好地表達,便于對方理解我國文化,同時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對方所表述的內容,由此突破文化壁壘。方法上,應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開設各國文化背景相關課程,介紹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思維特征等。學生對其他國家文化背景的認知,有利于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院校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更多地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例如,在某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的文化背景課中重點講授了“蘇格蘭裙子的由來”,學生了解了蘇格蘭的文化,在與蘇格蘭人進行交流時,易于建立交際關系,促進交際生成。該校在校內網絡圖書館中上傳了大量外國書報資源,鼓勵學生閱讀。這些舉措使該校畢業生普遍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提示我們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圍繞專業技術內容,闡述該項技術在其他國家的發展情況,這樣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術時,就會主動接觸跨文化交際內容,再進行外語教學、文化背景教學就會事半功倍。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列舉一些有趣的交際案例,通過案例來吸引學生的關注。此舉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跨文化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中,教師圍繞計算機技術在不同國家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闡述,很多在了解了我國與美國在計算機技術領域的差異等情況后,對計算機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為學生跨文化交流學習注入了動力。
4.創新教師培訓形式
要落實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目的,就必須解決當前教師素質方面的問題,建議采用培訓方法來提高教師素質。首先,培訓應當借助案例,展示傳統應用型教學體系與現代教學體系之間的差異,同時分析現代教學體系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作用與重要性,這樣能夠讓教師認識到傳統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為素質提升提供了契機。其次,培訓應當闡述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適用的教育方法、教學理念,促進教師素質全面發展,由此實現教師素質提升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出于現代國家發展、企業運轉的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這項能力因教學體系缺陷始終無法提升。對此本文提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重點與方法,闡述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思路,以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體系的完善,推動我國技術型人才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宇飛.泛在學習環境下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
[2]張紅玲.以跨文化教育為導向的外語教學:歷史、現狀與未來[J].外語界,2012(2).
[3]宋梅硯.語言文化教學與“文化體驗”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4]夏萍.翻轉課堂理念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以實用英語課程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8).
[5]許金銘,時慧敏,李慧慧.大學生外語文化學習對國學“失語”的影響:以濱州學院為例[J].海外英語,2020(4).
[6]武英杰,張玉雙.跨文化學習的超越性[J].社會科學戰線,2010(7).
[7]陳魯倬.跨文化學習:溝通世界的橋梁[J].中學生時代,2006(9).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