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倩
摘要: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后備軍和中堅力量,其思想政治高度和道德修養直接影響了社會的發展和黨的建設。高等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決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水平的高低。為此,必須明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的關系,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來增強兩者間的互動性,從而促進高校教育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高校學生 黨建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互動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5-0106-02
當代青年作為黨的建設的后備軍,在其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大學生作為青年主體,能否經受住考驗,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承擔起社會責任,關鍵在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因此,加強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念,以黨建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環節,用思想教育促進黨建工作的執行,成為高校工作重點之一。
一、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學校黨建工作是指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對學校的重要指示精神,通過提高學校黨組織建設、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能力,不斷發展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練好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推動學校的黨建工作,完成黨賦予高校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的時代使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確立了四個目標:一是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幫助其明確作為大學生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夯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基礎;二是積極弘揚和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意識,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及講座,幫助大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讓大學生具備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三是對大學生開展社會基本道德規范教育,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幫助其建立并培養良好的社會品質,約束其不文明行為,使之成為有道德的公民;四是樹立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意識,以素質教育為教學目標,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存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擴招,教育方式也從之前的精英式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由此也給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些問題。
1.重數量、輕質量
由于學生基數不斷增加,各高校黨建工作培育的黨員指標也不斷增加,這就導致高校在進行黨建工作時看重培養數量,而忽視了培養的效果。很多高校對學生培育的時間短,很多學生對黨的基本理論和道路了解不夠透徹,甚至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認識。還有一些高校在發展黨員時不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而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工作表現,甚至在班級或學生會任職的學生發展機會多于普通學生,這對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不利的。很多學生會把發展黨員的過程看成爭優評先的過程,從而導致入黨的動機和目的不純,這為后期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不良影響。
2.重發展、輕教育
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多數是由各院系的團組織部門、黨支部書記、輔導員共同承擔的。黨支部書記和輔導員本身還承擔著學校其他教學任務及管理任務,因此不能將重心全部放在黨建工作上。在發展黨員的過程中,往往重視學生入黨前的考察,而忽視了學生入黨后的再教育。這種只重視發展黨員而忽視管理黨員的現象就如一家企業只知道生產不負責售后服務一樣,是不可取的。很多高校在管理黨員上也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特別是預備黨員轉正這一流程,目前存在很多的問題,尤其是畢業生在工作后過了觀察期轉為正式黨員,由于一些企業沒有自己的黨組織,畢業生只能再次回到學校辦理相關手續。除此之外,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手續銜接也存在問題,如畢業生通過考研進入其他高校深造,其黨員關系需要一同轉出,這時會存在一個學校不認可另一個學校程序的問題,由此牽扯出很多形式化的蓋章簽字流程,白白浪費畢業生的時間和精力。
3.重低年級、輕高年級
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高校中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剛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加入黨組織的熱情和積極性比較高,其寫入黨申請書的數量占據總人數的百分之七十。學校也非常重視對低年級學生的培養,由于他們涉世未深、思想純潔,經歷思想政治教育后,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而隨著在校時間的增加,學生對社會現象的理解難免有偏頗之處,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高年級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放任其自由發展。造成這種局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高年級學生臨近畢業,需要處理的事務繁雜,無暇顧及自己的政治思想問題;另一個是此時教師也放松了對高年級學生的管理,很多高年級學生黨員思想政治表現反而不如低年級的學生黨員。
4.重結果、輕過程
由于發展對象的指標增加,高校在培育黨員的過程中,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注重細節了,如與發展對象談話,征求其他黨員干部的意見等環節。尤其在表決階段,由于教師教學任務重,學生需要上課等情況,要開一次支部大會很不容易,因此,很多表決缺少儀式性,甚至在網絡上進行,表決的過程不再像之前一樣重視過程,反而更重視結果。
三、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
長期以來,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思想建設和日后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應明確兩者的關系及意義。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其明辨是非、具有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標。發展優秀黨員、積極分子是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而黨建工作的內容中包含著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高校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同,但兩者的教育目標都是將大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素質的、對社會有用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不管是黨建工作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行有針對性、有時效性、有感染力的教育。高校的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關聯的,黨建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素養,配合和支持高校的黨建工作。
四、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路徑
在進行黨建工作時,可分層次對大學生黨員進行教育。在培養大學生黨員和開展大學生黨員教育的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黨性原則為基礎,結合黨員的年齡、心理、閱歷、專業知識的差異,因材施教。采用有針對性的案例和內容,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信念,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正確辨別是與非、得與失、獲得與奉獻的關系,保持較高的思想道德覺悟和道德情操。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建立起黨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機制,定期進行思想覺悟的省察,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高度。要對方法進行創新,不能只追求書面報告,將教育的理論內容內化為學生黨員的思想,進而指導他們的行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分級教育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專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指導。要緊密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和社會熱點,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學生關心的問題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作為案例進行解析,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事態和時態的發展趨勢。采取社會實踐、人物專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在教學中加入互聯網等多媒體工具,激發大學生的興趣,提高大學生對黨的認識,加深大學生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理解,使他們更好地認同黨的發展路線,促進其思想健康發展。采取“三進”,進課堂,進宿舍,進網絡;“兩圍繞”,圍繞黨團組織不同時期的主要任務,圍繞國際國內發生的重點大事;“三確保”,確保內容真實有效,確保時間充裕,確保人員到場;“兩要求”,要求內容結合實際創新務實,要求學生進行總結反饋;開展課外活動,推動大學生增強責任感,提高道德素質,推動黨建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行。注重大學生的反饋,多聽取大學生的意見,使學生敢于并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大學生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由兩個組織進行管理和教學的,但目前兩個組織機構聯系不夠緊密,導致理論和行為教育沒有很好地有機結合起來,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為此,可以將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團隊進行有機結合。一方面可以加強對黨支部書記和輔導員的政治思想培育,使其具備擔任思想政治課程任課教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安排部分思想政治教師兼任學生的輔導員,拉近與學生的關系,聆聽學生需求,更好地將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
五、結語
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道路接班人的基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直接關系到人才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大學生的意識、觀念、行為方式也不斷發生變化。因此,要積極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兩者的互動性,縮短兩者的距離,使其相互影響、共同進步。要以黨建工作作為思想教育的切入點,從黨建工作中借鑒先進方法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做到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張冉,孟令玲,李穎.“兩學一做”背景下的高校學生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評《大學生黨建與社團建設互動機制研究》[J].林產工業,2019,56(10):77.
[2]何夢穎.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互動性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3):49.
[3]吳守林,衛振華,武麗民.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分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8(11):149,157.
[4]朱有明,張薛梅.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互動性研究[J].才智,2018(5):116-117.
[5]吳宇灃.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J].智庫時代,2017(7):69-70.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