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婷
摘 要:動手操作是數學學習的方法之一,通過親身實踐,發現數學規律,得出結論,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筆者利用課堂實踐案例說明如何釋放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動手操作;數學課堂;數學學習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操作是智慧的發端。”在數學學習中,動手操作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載體,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潛能的重要橋梁。通過操作和感知牽手,可以釋放學生的內在操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數學認知能力。
一、動手操作在教學中的案例
下面,以幾何教學過程中若干知識點的教授為例,談談如何在課堂中釋放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一)動手操作活動在長方體的再認識單元教學中的應用
在講授長方體的元素本節內容時,一般的講授方法是先讓學生觀察教師所給長方體圖形或模型,然后總結長方體的特點。這種講授方法依靠學生的直觀感受或經驗獲得,對于空間想象能力強的學生而言,很快便能得出結論,但對于空間觀念意識較弱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直接給出的結論。故而,在講授此節內容時,筆者采用了小組合作方式,四人一組,兩人一份教具,讓學生合作拼接長方體模型,在拼接之前給出問題:在拼接過程中,思考長方體的元素及其特征是什么?借助操作感知,親身體驗,學生很快提煉出長方體的特征。事實證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每位學生都動起手來,積極有效地探究問題。另外,小組合作也有助于學生互相探討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了前面基礎知識的鋪墊,筆者又給出問題:已知長方體無蓋紙盒的棱長分別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求這個紙盒的外表面積。正如筆者所料,絕大部分學生給出一種情況,此時,筆者繼續要求學生利用教具拼接無蓋紙盒,拼出所有可能的情況。通過動手操作,學生恍然大悟,無須筆者枯燥講解,學生已理解其中奧妙。
再如,筆者講授到如何檢驗直線與平面垂直、平行,如何檢驗平面與平面垂直、平行時,依然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驗證檢驗方法的可行性。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為什么“鉛垂線”只能檢驗直線與水平面垂直。學生在操作“長方形紙片”檢驗直線與平面平行時,筆者提醒學生嘗試用其他圖形如平行四邊形、梯形等紙片是否也可行。通過實驗操作,學生總結出,只要有兩條邊平行的圖形都可以檢驗直線與平面平行,深刻體會到“長方形紙片”檢驗法的實質。事實證明,通過親身操作習得的知識、經驗比教師強硬灌輸有效的多。學生也更樂于接受這種授課方式。
(二)動手操作活動在線段與角的畫法單元教學中的應用
對于動手操作,筆者認為不能停留在表象上“用手做”,而學生早已游離于“做”中,而更應該是動手與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耳傾聽、動口表達結合起來,這樣動手操作才能與思維互聯,釋放操作的最大效能。
在講授線段的大小比較時,筆者依舊采取小組合作方式要求學生利用教具畫圖展示兩條線段疊合時,端點位置的幾種可能情況,并鼓勵學生在操作中討論如何用幾何語言描述兩條線段疊合時端點的位置關系。在描述第三種情況AB>CD時,有學生回答:點B在線段CD的右側,筆者趁此機會又讓學生操作,使點B在線段CD右側的情況,反推這樣描述的錯誤,即線段AB和線段CD有可能不重合,繼而給出正確的描述:點B在線段CD的延長線上。這樣讓學生把動手和動腦思考結合起來,體驗數學的嚴謹性。在講授余角、補角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余角、補角的兩個命題,筆者讓學生裁剪兩個直角,將兩個直角的頂點重合,使兩個角的其中一條邊落在彼此的內部,這樣就出現兩個角的疊合部分,改變疊合部分角的大小,測量其兩個余角的大小并思考如何說理證明這兩個角相等,鼓勵學生嘗試說明理由。如此,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動手與動腦結合,操作與思維互聯,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數學學習的品質。
二、案例反饋
在以上課堂中,筆者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課堂學習氛圍高漲、參與度明顯提高,學習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在每節課課后反饋中,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也較好。筆者分析,因為這些操作每位學生都能實施,當他們發現自己居然也可以做到時,便有了信心,逐漸參與進來。另外,筆者認為教師最好多鼓勵、贊揚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索,不要學生一出錯教師就立即指出或批評,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三、案例總結
“動手操作”一直在國外的數學教育中作為一種認可程度高的學習方法,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數學規律,揭示數學原理,得出數學新發現,更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能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數學動手操作”是一種打破傳統,將講授式習得的結論創新為自主動手發現結論;將盲目猜想創新為實踐后猜想;將一味的邏輯推理創新為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有機結合。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釋放學生的內在操動力,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程洪奎.在數學課堂中釋放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J].數學教學通訊,2019.
[2]周建香.初中生數學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4]張東升.如何借助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J].教學參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