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結合具體閱讀案例,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通過讀前、讀中、讀后環節的活動設置,提高學生推理、分析、質疑、評價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而提升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初中閱讀;學科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學習英語,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其心智發展,提高其綜合人文素養(教育部,2012)。《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同樣倡導發展學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它是“學科育人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教育部,2018)。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在思維品質方面,《課標》強調了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維能力,其基本內涵是:“運用恰當的評價標準,進行有意識的思考,最終做出有理據的判斷”(文秋芳,2012)。批判性思維技能包括對材料嚴格估計的能力、對思維過程精細檢查的能力以及在思維活動中獨立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朱智賢林崇德,2002)。英語閱讀課,作為中學重要的課型之一,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土壤,然而在目前的教學中,存在著教師忽視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現象。因此,本文首先探討了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基于人教版《英語》教材,結合具體的閱讀案例,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初中英語課堂中學生批判性思維難以得到發展的原因
1.語言知識傳授仍為重點,中考仍為指揮棒
由于英語閱讀課堂教學過多強調對語言知識的獲得,注重對文本進行單詞、語法層面的分析。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閱讀理解問題通常缺乏深層思維的挑戰性,大多問題可以直接通過語言材料的字面意思找到答案,學生較少深入思考或質疑作者的觀點(朱曉燕,2011)。這樣的教學活動缺少對學生預測、判斷、推理、質疑等高級思維品質的培養,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地解讀。
2.閱讀教學活動單一,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需要豐富的教學活動來承載,學生在與同伴相互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合理質疑、評價他人的觀點,從而提高批判性思維品質。但是目前,課堂多以教師主導為主,缺少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教師講解占了很大一部分時間,教師仍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他們缺少獨立思考、學習的過程,高級思維品質難以得到發展。
3.課后作業多以習題為主,學生能力發展單一
在閱讀課后作業中,教師的作業布置多以習題為主,有些作業與本節課的閱讀內容并沒有直接關系。這些習題對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起到了鞏固的作用,但是并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二、基于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活動
1.讀前:通過預測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貴麗萍等人(2013)認為預測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要求讀者根據已了解的文本信息和自身的認知經驗,通過自身的理解和推斷,對文本內容或后續的情節發展等進行猜測,并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驗證。預測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結合自身經驗進行推斷的能力以及思維的發散能力,進而提高批判性思維品質。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文章的標題或插圖,讓學生對文章大致內容進行預測。比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單元中Do you think you willhave your own robots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關注此標題的特點,不難看出,此標題為一般疑問句,作者可以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預測,在未來會不會有自己的機器人?然后再預測作者的觀點,即作者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對于這兩個問題,學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之中,提高了批判性思維品質。在學習九年級全一冊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單元中The Shirt ofA Happy Man之前,教師讓學生審視文章標題,并進行預測,誰是“happy man”,“skirt”的用處是什么?根據層層遞進的問題,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將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做了充分的預熱。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基于已有圖式進行預測,提高了合理推斷的能力,進而提升了批判性思維品質。
2.讀中:善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分析、轉化文章信息
Wang和Seepho(2017)提出了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三種方法:group discussion(小組討論),analytical questioning(分析性提問)和mind mapping(思維導圖)。其中思維導圖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還能發展思維的邏輯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提取、轉化文章酌倍息。
例如,對于八年級下冊Unitl What's matter?單元Bus Driver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這篇課文,在讀中環節,教師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本文的主要信息,關注文章重要信息的邏輯結構,再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經過小組合作之后,教師隨機請小組展示思維導圖,并邀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補充、完善相關信息,最后,教師在班級屏幕上展示完整的思維導圖。(如圖1)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確定文章最主要的核心概念或問題,然后將這些問題與文章次要信息甄別開來,有些文章可能還涉及將問題與概念從低級到高級排序,再以一種可視化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文章的信息進行提取、篩選、排列,有效發展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品質。
3.讀后:巧設活動,鼓勵學生質疑、評價
批判性思維還包括能夠合理質疑、評價的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同時能夠對他人的觀點保持辯證的態度,不盲目接受一種觀點,也不斷然否定一種觀點。在合理歸納、總結、分析、比較和推斷中,得出辯證的結論。在閱讀教學的讀后環節,教師應設置內涵豐富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合理質疑、分析文中作者的態度、觀點,評價文章中傳遞的價值觀念。
對于九年級全一冊Unit7單元中的閱讀課文Should I be Allowedto Make My Own Decisions?在讀后環節,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首先,教師讓學生對故事的結局進行預測,最終是劉宇勸服了父親,還是父親說服了劉宇?接著,教師讓學生與同桌之間進行角色扮演,一方為劉宇,另一方為父母,依據剛才與同桌預測的結局,模擬一方勸服另一方的過程。在準備過后,教師隨機選取兩組進行展示,同時教師在黑板上簡要寫出兩組角色扮演中運用的論據。在展示之后,全班同學對兩組的表現進行評價,總結出哪一組的論據更具有說服力。角色扮演是在模擬條件下進行的,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會不自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決定,同時還會對角色進行移情處理。因此,學生在角色扮演時會不斷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了使角色扮演順利進行下去,學生還需要考慮對方的觀點,整個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教育是在社會背景下發生的,學生的思維也是在社會背景下發展的。這一環節的活動將學生置于真實的社會情境中,讓學生解決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不斷思考中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品質。
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辯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問題。在這個環節,教師以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maketheir own decisions?為論題。根據學生Yes和No的回答,將全班學生分為兩組。在進行準備之后,雙方開展第一輪辯論。隨后,教師讓雙方互換觀點,再次進行辯論。最后,教師點評雙方辯論過程,并就這個論題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立場的交換,學生需要對一個問題進行正方兩個方面的思考,在第二輪辯論過程中,學生需要徹底推翻自己剛才的觀點,重新搜集論據進行辯論。通過這樣一種“確立觀點一搜集論據一辯論一推翻觀點一重新收集論據一再次辯論”的過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可以得到很好地提高。在作業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在自己家庭中,有哪些“rules”是自己不認同的,哪些“rules”是需要改變的,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
三、結語
本文結合具體的初中閱讀案例,探討了如何通過讀前、讀中、讀后環節的教學活動設置,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批判性思維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紀人才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具備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意識,同時還要將其融人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活動為載體,全面提高學生分析、判斷、質疑、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Wang,S. & Seepho,S. Facilitating Chinese EFLlearn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contributions ofteaching strategies
EJl. SAGE Open, 2017, 7(03): 1-9.
[2]貴麗萍,黃建英,周勇,等,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活動:評判性閱讀視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文秋芳.中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現狀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6]朱曉燕,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7]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付佳瑩(1997-),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育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