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


【摘要】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對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具有重要促進作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選取應注重“突出人地關系、實踐性、綜合性”的原則,以蘭州市為例,嘗試設計案例教學,探究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 鄉土地理課程資源 ? 應用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使學生強化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的觀念,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而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的開發和利用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周圍的鄉土環境,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對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鄉土課程資源是指師生和學校所處的某一個具體的行政區域內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等反映群眾文化并有著積極意義的一些教育內容,包括歷史、地理、生態環境、科技、習俗和生活生產經驗等一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因素。
一、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選取的原則
1.突出人地關系的原則
新區域地理學強調區域的個性,尤其關注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同時也關注人類活動尤其是經濟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鄉土地理教學素材的選擇應關注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
2.實踐性原則
因為地理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實踐內容十分豐富,比如繪制圖標、地理實驗、制作學具、野外考察等,充分說明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特色課程。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學科核心素養備受關注,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就是地理實踐力的培養。選取一些具有實踐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對家鄉一些問題的探究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以及建設家鄉的使命感。
3.綜合性原則
首先,地理核心素養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觀念,因此所選取的鄉土地理素材不應拘泥于地理學科,要注重與相關學科之間的融合與滲透,具有綜合性。其次,“綜合性”表現為教育功能從“知識取向”轉向“綜合能力培養”。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可以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和辯證的思維能力。
二、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應用初探
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廣泛,如編寫校本教材,編制地理試題,開展案例教學,設計野外考察路線,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鄉土資源案例,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剖析,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地理知識。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城市化》為例,設計了以下問題式教學案例。
在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引用鄉土地理素材來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積極的思考,也能夠進一步優化教學環節,授課內容更加豐富,為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蘭州市教師“個人課題”。課題名稱: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以蘭州市為例。申報編號:22053】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黃浩森.鄉土課程資源的界定及其開發原則[J].中國教育學刊,2009(1):81-84.
[3]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韓冬娥.哈爾濱市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5]蘇燕萍,郭國金.鄉土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嘗試[J].地理教學,2020(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