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鳳
摘 要:隨著音樂教學改革深入開展,為了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學習能力,要重視有效的開展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教學研究。在實踐研究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學習實際,科學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案,從而才能不斷提高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教學有效性。希望結合實踐分析,能不斷提高學生對于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學習的認識,從而為學生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0-00-02
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過程要重視加強學生專業能力,要科學的采取更加高效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構建更加高效的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教學課堂,在實踐研究過程中,有效的提出了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的分析
音樂理論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入門課程,其簡稱為“樂理”,與音樂相關的基礎理論和高級理論是本門課程的主要學習內容,樂理課程主要研究聲音、律制、讀普等所存在的基本性質和規律,音樂的節奏、和弦節拍等屬于基礎理論,而較復雜的曲式、和聲等屬于高級理論。物體在震動、摩擦或碰撞時會產生相應的聲波,聲波通過空氣介質傳入耳膜,再由耳膜傳入大腦神經反射弧,使人們感知不同種類的聲音,這一物理現象就是產生音樂的過程。音樂中所常出現的“樂理”一詞主要表現為突出音樂的基礎理論[1]。音樂的形成不單單只是將所有聲音融合在一起,而是將能夠反映人們情感與故事的聲音巧妙的組合,人們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和挑選相應的聲音,利用制作音樂的特殊方法來將這些聲音塑造出其特有的音樂形象。
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宗旨是以培養學生專業素養與能力為目標,強調職業性的同時,根據就業需要,進行相關的實踐訓練。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進行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時,需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這一專業的學生普遍認為樂理是比較難學的科目,所以大多數學生都很難吸收課堂內的教學內容。受國外一些先進的教學經驗影響,我國的視唱練耳教學課程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課程標題中不難發現,視唱訓練和聽覺訓練是該課程教學的主要側重點,視唱所指的是通過觀看樂譜來進行演唱,其強調的是掌握音樂的節奏性、準確性及高低音的調控性。聽覺訓練注重的是讓學生學會分辨不同種類的單音、曲調、和弦。聽覺分析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是學生掌握這門課程內容的重中之重,通過聽覺分析能夠將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知轉變為理性認知。
二、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的意義
基本樂理學習課程注重于強化和教授學生音樂的基礎理論知識,視唱練耳注重于讓學生通過實踐對音樂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音樂教學中,融入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兩大板塊,深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觀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理論與實踐的感知程度,更深層次的體會各種各樣的音樂風格及特色。從實踐中得出理論,再從實踐中證實理論,雖然樂理課程強調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學生理論知識,而不將其應用到實踐教學中,這樣很難達到樂理課程的教學效果,只有將樂理知識與教學實踐相融合,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水平,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基本樂理課程是音樂初學者的啟蒙教學課程,其是音樂專業中最為基礎的理論知識,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基本樂理學習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開端。音樂的高低音、長短音、節奏、認識樂譜都是基本樂理學習的基礎,零基礎的學生從學習基礎樂理中能夠對音樂進行簡單的了解和認知,進一步提升自身對音樂的基本素養[2]。
初學音樂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除了要學習最基礎的樂理知識,還要學習視唱練耳這一門基礎音樂課程,將樂理理論知識通過視唱練耳訓練來進行實踐,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綜合素養。
三、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視唱練耳實踐訓練,科學安排基本樂理教學內容
部分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將視唱練耳訓練結合樂理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過程時,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更側重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學內容安排的不科學,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不符合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大量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難以消化和吸收。教師沒有真正領悟到借助視唱練耳實踐訓練來科學安排基本樂理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基本樂理的教學內容并沒有真正的與視唱練耳實踐訓練進行結合,二者結合的效果也就無法從課程教學中真正體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需要對本班級的學生各方面學習情況進行了解,以視唱練耳中相關的實踐內容為科學依據,將基本樂理課程內容安排的更恰當、更具科學性。針對相應的課程內容來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視唱練耳的實踐練習當中,通過科學的安排學生進行合唱、即興伴奏等實踐訓練,讓學生更準確的理解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內容,從而將學到的樂理知識恰當地應用到日常訓練當中[3]。
(二)優化完善教學方法
要想將二者進行高效的結合,教師就需要以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課程的特點為基礎,然后客觀的對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及性格特征等進行學情分析,結合所安排課程的內容難易程度,來優化和完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方面的教學技巧,如情景導入法、分小組合作法等,來最大化的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將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到音樂教學當中,巧妙的制作與基本樂理章節內容相關的教學課件,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不同的基本樂理章節知識點來選擇與其相對應的視唱練耳訓練,將全班的學生進行分組,并選擇相應的小組長,然后讓每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小組長進行分工,之后分組來進行視唱練耳練習比賽,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加有興趣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有效提高學生對基礎樂理知識的認知水平。教師可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所展現出的音樂水平,來設置相應的視唱練耳訓練任務,加強學生對所學基礎樂理知識的認知程度,使學生能夠正確的將其應用于視唱練耳當中。完善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基礎樂理知識,并積極地參與到視唱練耳實踐練習當中,構建相應的知識思維導圖,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樂理知識,進而完成二者結合的課程教學目標[4]。
(三)優化音樂教學結構,建立多元化音樂教學模式
首先,按照樂理知識的難易程度,來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教學,比如音高、節奏、音程等知識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安排到初學階段,而西洋大小調式、中國民族調式等內容比較難懂,教師可將其安排到淺顯易懂的音樂知識內容后面。其次,視唱練耳的練習知識部分由淺入深分為音階、音程、聽唱、構唱等,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選擇適合學生練習的音樂作品進行訓練,進而鞏固學生所學會的基礎樂理知識。此外,聽力訓練的訓練順序由淺入深分為單音、協和音程等,教師可由此來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再次,教師需要讓學生記憶所學曲目,加強學生對所學樂理知識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旋律的認知,加強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最后,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借助固定唱名和首調唱名的教學方法,利用不同方向的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合唱指揮、鍵盤和聲等綜合實踐能力。
由于學生的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不同學生對學習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建立多元化音樂教學模式時,需要考慮到這些因素。此外還可以從審美的角度出發,以審美教育為音樂教學模式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在學習基礎樂理知識的同時,感知視唱練耳訓練教學中音樂的魅力,用審美的眼光幫助學生有效的認知一些語言材料及音樂表現要素,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刻。建立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模式是突破傳統單一性理論與技能教學的重要教學思想,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前教育學生對音樂文化內涵有更深刻的領悟,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全面感知能力,達到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在音樂教學中應有的良好效果。
四、結束語
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融合提高了學生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利于促使學生掌握更加高效的音樂教學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生專業實踐水平。結合以上分析,在有效的研究過程中,要重視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與創新研究,從而才能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洋.論“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9,37(04):143-151.
[2]于丹丹.音樂技巧和樂理感知的融合培養——評《視唱練耳與樂理》[J].江西社會科學,2019,39(12):257.
[3]陳濤.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實效性芻議[J].文學教育(下),2014(06):156.
[4]龔方圓.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課程的教學研究[J].戲劇之家,2019(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