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雯麗
摘 要:近年來,我國科技高速發展,互聯網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在這樣的一個快節奏的條件下,精心去聆聽傳統音樂的心境已經不復存在。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和它所蘊含的文化底蘊是我國音樂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F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沉浸在流行音樂中的風花雪月而不愿靜下心來接受傳統音樂的熏陶,國家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就必須從高校聲樂教學入手,讓音樂生領略傳統音樂的優美和文化底蘊。本文就如何提高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的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2-00-02
作為我國寶貴的藝術文化財富的傳統音樂文化在現代的高校聲樂教學中卻時常被忽視。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聲樂教育逐漸進入高校,由于我國聲樂教育體系的不成熟,剛開始的聲樂教育采用沿襲西方聲樂教育的方法,加上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音樂有的全新的認識。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流行樂在校園內盛行,面對大量西方音樂的涌入,很多在校學生都很容易就接受西方音樂的熏陶,逐漸陶醉其中。這樣的現象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使得人們逐漸喪失對傳統音樂底蘊探尋的熱情,要導致了傳統音樂欣賞意識的缺乏。本文針對傳統音樂如何在現代教學中開展這個問題展開論述。[1]
一、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
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土地遼闊,擁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不同的文化。俗話說得好,一方水體養一方人,每一個地區都有每一個地區傳統音樂的特色。舉個例子來說,我國西部作為長江流域的發源地,海拔較高,空氣稀薄,加上西部人民又時常鍛煉,擁有強大的身體素質和強壯的身體體格,與此同時,我國西部地區人口比較稀散,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也變得很大聲,這就是西部傳統音樂特色的演變,西部的音樂十分洪亮又振奮人心。相比之下,南方地區水資源充沛,又被世人稱之為小橋流水人家,在這樣一幅江南美景面前所演變而來的傳統音樂那必定是溫婉賢淑,小家碧玉的,因此南方地區的音樂大多數是婉轉動聽耐人尋味的。其他地區都有該地區傳統音樂的特色,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音樂的特點也是大不相同,不過總體來說,傳統音樂也有相似的地方,換句話說就是傳統音樂除了有地區個性同時也有共性。[2]
(一)具備很強的節奏感和韻律
我國傳統音樂是通過古代老百姓口耳相傳演變過來的,這其中大多數是古代戰場上的軍歌,為振奮士氣而創作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節奏感強,很容易就能學會,能給古代的勞動人民和行軍打仗的戰士帶來動力,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指揮信號,來指揮勞動者一同干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或者指揮戰場上的士兵進行進攻等。因此,傳統音樂需要具備很強的節奏感和韻律。
(二)常常與舞蹈相結合
從古代延續至今,我國的歌曲都伴隨著舞蹈一同出場。在古代,在大的場合總需要歌舞助興,女子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給人一種心情愉悅之感。在現代,舞蹈的出現總會伴隨歌曲一同進入觀賞者的心靈,給人以一種陶醉的感覺。
(三)歌詞優美,多為詩歌
我國古代的詩詞底蘊豐富,內容優美,最為關鍵是的所有詩詞都有著同樣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押韻,在押韻的條件下,將詩詞編寫成歌曲,演唱出來也是十分容易,同時又蘊含詩歌的美感,給人一種特殊的體驗。
(四)意境悠遠
我國在歌曲的創作上和詩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詩歌講究意境美,講究各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歌曲也是如此,不但需要歌唱的優美同時對歌詞的要求也是十分嚴格。每一件藝術品的誕生都融入了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心境的表達和情感的抒發,作者常常采用虛實結合的方法給聽者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實寫生活中所聽所感,虛寫心中所思所想,這樣的音樂能達到觀眾的共鳴。與此同時,根據演唱者的理解加上演唱者自身的心境,歌曲的韻味又得到了升華。因此,我國傳統音樂是耐人尋味,底蘊豐富的,是值得后世之人歌頌傳揚的。[3]
(五)擁有自己的獨特唱法
我國傳統音樂有著自身獨特的唱法,這是歷經千萬年歲月的洗禮,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種方法傳揚千年,是音樂家們在不斷的摸索中創造出來的,是符合中國人民的審美和語言表達特點的,是一種屬于中國人命的方法。與此同時,這種方法還有另外的一大特點,傳統音樂的歌曲內容優美,語言生動,能使得聽者感受到作曲者和演唱者強烈的情感流露,同時也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晰,嗓音優美,與現代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不同的是,傳統音樂要求演唱者用真聲去演繹,這樣對演唱者基本功的要求更加嚴格。
二、傳統音樂文化進入高校教學的意義
(一)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要求
傳統音樂在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傳統文化歷史中一段不可抹去的痕跡。傳統音樂所代表的民族情懷、民族熱情是其他音樂所不能比擬的,傳統音樂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傳揚去發展的。一首經典的傳統樂曲,在歌唱的同時也能讓人們感受到民族的長盛不衰,民族的熱情以及地方特色,最重要的是能讓全世界的人民來了解中國文化,領悟中國文化的精髓。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首要的任務就是育人,然后才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高校傳統音樂課程的開設不但能教授學生一些音樂方面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進而擔任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使者,最終培養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校聲樂教學中不但要講究技巧、能力的教授,更重要的是要將音樂中觀的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了解相關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學習。傳統音樂的加入,就更加要求高校在音樂教學中加上文化知識這一方面。傳統音樂所代表的不僅僅是音樂本身,其最終要的內涵是每一首音樂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每一個小故事。在音樂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演唱的同時去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將傳統音樂所代表的情感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觀眾面前淋漓盡致的表現,讓聽眾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妙,也能讓廣大的聽眾器了解其領略傳統音樂傳統文化的美好。與此同時,高校在傳統音樂的教學中也要結合西方的音樂做對比,努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將中西方的音樂結合的同時加以創新,帶動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讓我國傳統音樂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
(三)豐富課堂教學
高校的聲樂教學基本上都是從西方引進,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模式都是采用西方的習慣,在這樣的條件下,將中國傳統音樂引入高校課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眾所周知,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異,在教學習慣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引進西方的教學模式的同時也要添加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這樣能使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熏陶。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傳統音樂帶入活動中來,讓學生感受傳統音樂的美好,對傳統知識的教學進行補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傳統音樂文化有效融入高效聲樂教學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也在不斷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想要音樂教育在現代發展中達到質的飛躍就一定要融入創新的思想,在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在創新中不斷摸索前行。現代教育對傳統音樂都不夠重視,這就直接導致傳統音樂在高校教育中很難發展,與此同時,很多高校教師對傳統音樂又有著一定的誤解,而一味地追求西方古典藝術,在傳統音樂的理解上教師也不能做到理解透徹,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又怎么能對傳統音樂有所了解。因此,想要達到傳統音樂與現代教育相融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現有的傳統觀念,是高校教師重視傳統音樂的教學,高校應開展相應的活動,讓教師和學生多了解傳統音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對學生情感感知能力的重視
與大學生而言,想要真正的學習某一樣東西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該事物的理解,對他有一定的認識,這就要求大學生對這一事情達到情感上的認同。因此高校的音樂教育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大學生對傳統文化傳統音樂有一定的認識,最好還能有自己的見解,這樣在學習傳統音樂的時候,學生能與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的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在大學生了解傳統音樂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新的認識,讓我國大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領略到我國我國歷史長河中最亮麗的瑰寶的文化內涵,這也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
四、結束語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如何做到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的相融合是現在各大高校所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要時刻關心教師對音樂的理解程度,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知識的保障。將傳統音樂的文化課帶入課堂,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同時也能對我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若詩,王翥鵬.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分析[J].黃河之聲,2020(06):91.
[2]牛思源.淺析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北方音樂,2020(04):219-220.
[3]支慧.高校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意義及實踐探討[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0(0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