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怡 李宇宏


摘 ?要:明清北京園林空間層次豐富、布局巧妙且造園手法多樣,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與審美觀念。關于明清園林的研究雖然已數不勝數,但大多數是對園林的整體布局、造景手法或植物、建筑的研究,鮮有關于明清北京園林空間圖式語言體系的研究成果。對頤和園空間構成要素、空間布局進行提取和抽象,繪制代表性圖式,探尋空間特點,總結設計規律,能夠進一步明確明清北京園林如何從空間語匯、空間詞法、空間句法三個層面構建明清北京園林空間的圖式語言體系。
關鍵詞:空間圖式語言;空間語匯;空間詞法;空間句法;頤和園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央高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和特色發展引導專項資金項目“城市綠色空間研究”研究成果。
我國造園藝術與詩文藝術有相同的審美追求。園林是詩文在三維空間中的建立、落實以及重構。正如錢泳所講的“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由此可見,園林與語言藝術,尤其是古典園林與語言藝術之間有密切的聯系。
明清北京園林因其獨特的歷史性、政治性和文化性成為風景園林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其中的美學觀點即“語義”也逐漸被挖掘。空間圖式語言體系,可以結合人類固有的語言習慣和規律,揭示園林空間形成的過程,歸納園林空間設計規律和方法,以便加強對明清北京園林的認識和理解。
一、空間圖式語言
圖式語言最早應用于心理學、語言學等領域。心理學認為,圖式具有表達概念、事物等的功能;在語言學中,圖式是在人類語言基礎上通過符號表意的系統。圖式與人類大腦中固有的意識相對應,是一種具有語言規律的表達方式。
《模式語言》(Chrispoher Alexander,1977)為建筑學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1]?!皥D式方法(Simon Bell,1999)”研究了一些圖式的意義和得出這些圖式的過程及方法[2]?!毒坝^的語言》(Anne Sprin,1998)認為景觀具有語言意義,可借鑒語言學的一些普遍規律[3]。Richard Dube(1997)通過拍攝及繪制的方法總結出幾十種景觀設計的圖式;Norman K. Booth(2012)總結了空間的種類和空間的組成要素。這些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多種途徑探尋圖式語言的設計方法,為空間圖式語言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國內的研究大多是在國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化和細化。例如蒙小英(2016)舉例分析如何用圖式來表達圖式語言;黃欣(2016)、張莎瑋(2017)等分別以新繁東湖公園和廣州陵園為例,運用空間圖式語言研究區域景觀。國內學者將圖式語言設計方法本土化,系統歸納了“景觀空間圖式語言”體系框架。但目前鮮有用空間圖式語言對明清北京園林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考察古典園林空間的特殊性,提取空間詞匯、詞法和句法中的關鍵性元素,為我國園林的“抽象繼承”提供母題和素材。由于園林空間圖式語言符合普遍的語言規律,大眾更易理解,因此本研究還有助于園林文化的傳播,進一步促進古典園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園林空間圖式語言
園林空間圖式語言具有語言的結構與特征,通過類似于人類語言的組織肌理與過程,以及特定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可以逐步構建出完整的園林空間。園林空間圖式語言由語匯、詞法和句法構成[4]94。
(一)語言構成
1.語匯。語匯是構成園林空間的最基本元素,它由“字”“詞”“詞組”組成,其中“字”是圖式語言最基本的單位。園林的空間就是由園林空間的語匯相互組合、疊加、穿插而組成的[4]94。
2.詞法。園林空間詞法指的是在風景園林的語境里,將若干個園林空間詞語通過一定秩序組成較為完整、獨立的園林空間的模式[4]94。
3.句法。園林空間的句法揭示了園林空間與空間之間的內在規律,將園林中的各個單元空間關聯起來,從而構成完整園林的準則和規律[4]94-95。主要包括:尺度過程;園林的整理性、順應性和一致性;空間秩序;本土性;修辭等。
(二)明清北京園林空間圖式語言
1.明清北京園林中常出現的語匯有建筑類語匯、綠化類語匯、山水類語匯、其他類語匯。其中建筑類語匯在園林空間中占據核心地位,分為功能建筑、分隔建筑、串聯建筑三個種類:功能建筑為主要部分,承載大部分人類活動;分隔建筑指墻體;串聯建筑用來串聯溝通兩個相鄰的語匯空間。綠化類語匯主要指植物以及綠化空間和綠化空間的邊緣。山水類語匯分為山石和水體兩大部分,主要包括假山、孤石、駁岸和靜止水、流動水等。
2.在明清北京園林不同尺度空間相互組合的過程中,既有由同類別的園林元素的簡單組合,如建筑組合等;也有由不同類別的園林元素的復合,如建筑與植物的組合、建筑與水體的組合等。明清北京園林總體上雖追求師法自然,但在局部視角上,處處體現著其獨特的布局方式,建筑、綠化等空間布置均疏密有致,有據可循。明清北京園林的各類設計語匯通過特定的語言肌理進行組合,共同構建出較為獨立、完整的園林空間。
3.園林空間單元通過一定的句法和規則聯系起來,于是就形成了一個個獨立整體的空間,明清北京園林句法包括了尺度上、秩序上、修飾上、個性上的規則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北京園林中通過一定的空間句法形成具有園林特點的空間。尤其是在設計過程中時常運用對比的修辭手法,于是產生了節奏,以及陰陽、虛實相生等中國傳統審美情趣,蘊含了園林特定的“意境”。
三、頤和園園林空間圖式語言的嵌套和體系構建
頤和園規模宏大且保存比較完整,不僅在北京明清園林中具有代表性,而且承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5]。以下將對頤和園景觀空間調研結果和圖式語言的體系構建進行整理和歸納。
(一)語匯
中國古典園林空間類型根據空間元素占比例的大小,分有建筑、植物、山水以及其他空間四大類。由于頤和園體量較大且空間復雜,本研究僅挑選其中較為典型的語匯進行圖式的提取,但不做圖式的數量統計(如圖1、圖2)。
建筑空間內涉及到的“字”包括功能建筑、分隔建筑、串聯建筑三種類型[6]。頤和園內的功能建筑包括殿、堂、樓、閣、館、齋、廳、亭、軒、榭、舫、塔等形式;分隔建筑指墻;串聯建筑有廊、橋、臺、牌樓及城關,園內以廊和橋為主。“詞”層面有墻廊組合、亭廊組合、廳廊組合等。
頤和園綠化空間“字”層面有壘石邊緣綠地、石砌邊緣綠地兩種類型,其中以壘石邊緣綠地為主。為了與道路相區分,大部分做抬高處理;“詞”有道路綠化、花壇綠化、墻角綠地三種類型,分為規則形式和不規則形式。
山水空間“字”層面有假山、孤石、駁岸三種類型以及靜止水,其中駁岸字詞有石砌駁岸、壘石駁岸、建筑駁岸三種形式。
其他空間屬于前三種空間類型的結合,因此不研究其空間圖式。
(二)詞法
園林圖式語言的設計詞法具體體現在空間“詞組”中,包括由單一詞法構成的獨立型園林基本空間,以及由復合詞法構成的不同類型空間結合形成的空間組合。頤和園內包含了獨立的建筑空間、綠化空間和山水空間,以及下列四種復合空間組合(如圖3):建筑山水空間通常將建筑作為連接硬質鋪裝與水面的過渡,建筑的一側或多側面向水面從而形成觀景的節點;建筑綠化空間多將建筑作為主體,植物起到緩沖和過渡空間的作用;山水綠化空間中的兩大要素互相配合,形成的空間多為自然形態;建筑山水綠化空間相比其他類型空間語匯更加豐富,組合形式多樣,包含了各種形式的庭院,整體布局可呈軸線型、圍合型等。
(三)句法
根據對空間圖式語言體系的分析與文獻整理、實地考察的結果,頤和園園林空間圖式語言的設計句法主要體現在尺度、一致性、空間秩序、本土性、修辭五個方面。
1.尺度。頤和園的園林空間包括了大量宏觀—中觀—微觀尺度間的轉換和嵌套,類似于語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的關系,各尺度之間相互包含,從而形成一個整體。
宏觀地看,頤和園主要有以昆明湖水體為主的水景觀和建筑較多的前山區??v觀全園有明顯的中軸線,將園內的水景觀昆明湖和重要建筑串聯起來,既通過軸線體現了園區的宏偉,又將人工建筑與自然之景結合起來。從中觀層面來看,有以諧趣園為代表的園中園,既擁有著江南園林的精致靈巧,又不失皇家園林的華麗。在諧趣園中,又包含了若干個單一或復合空間,這就是微觀角度的體現,例如以蘭亭作為建筑主體,與東西兩側的廊、南北側的水景觀以及周圍的綠植形成的復合空間。
2.一致性。頤和園園林空間的一致性主要體現在全園的都圍繞著其“自然山水園”的性質進行延伸。首先總體上園區以萬壽山為核心,將景觀節點布置在的萬壽山、昆明湖及其周邊。南湖島、十七孔橋、知春亭、長廊、佛香閣等景點融于原有的山水地貌中,整體上和諧統一;其次,頤和園內的建筑體大都被綠化或山水空間包圍,或者與他們產生關系,這樣就做到了原本質感較“硬”的建筑被“軟化”,建筑為主體的空間也充斥著自然的質感,在中國傳統造園手法的統籌之下融匯于自然,打造自然山水之園。
3.空間秩序。空間秩序反映了各空間之間的協調和從屬關系,兩個以上毗鄰的空間就會產生一定的秩序關系,類似文章中語句出現的順序,關系到園林空間的整體性[7]。頤和園內根據不同空間組合的排列方式和順序,可以呈現出不同的秩序表達方式(如圖4)。
在頤和園中,園區秩序是順暢、豐富且有變化的。例如新建宮門—廓如亭—十七孔橋—南湖島的串聯空間,再如南湖島通過湖面與對岸的萬壽山景色形成呼應關系。以及經過銅?!牟w—仁壽殿,環環相扣即可進入長廊空間。在長廊的中間穿過排云門便過渡到地勢較高的佛香閣,俯瞰全園,到達景觀高潮,再向西行進入萬壽山西北的低沉空間,之后到達諧趣園,感受別致園區的秀美與華麗。從中可以感受到空間的秩序,包括相鄰兩個空間的聯系,以及多個空間之間的過渡、呼應等。
4.本土性。頤和園的前身是乾隆皇帝親自督建的清漪園。乾隆喜愛南巡,留戀江南的風光是其中的原由之一,因此在修建頤和園時,也會仿照江南園林的山水形式,但最主要的還是要依據于當地的實際情況,通過空間設計和園林風貌體現其重要的地位。翁山風光貌美,南有翁山湖,自然條件好,將杭州西湖的神韻融入園中,結合翁山風貌打造了一片兼具引進性、地方性和創造性的自然山水園林,南北園林面貌相合、秀美與恢宏并存。
5.修辭。頤和園園林空間中運用到的修辭較多,主要有排比、夸張、對比、框選、省略、中斷、景觀高潮/低沉、聯想、園林景觀秘境等手法。園內使用修辭的空間量大且復雜,無法一一列舉,下面簡要列舉了一些修辭的運用。
(1)排比,例如窗的排比、柱的排比、橋洞的排比等。
(2)對比,例如用建筑的“硬”對比植物、山水的“軟”。
(3)框選,通過漏窗、洞門、建筑、橋等框選景色。
(4)中斷,例如用門分割墻體,形成中斷。
(5)景觀高潮,以佛香閣為典型,矗立于萬壽山上,建筑宏偉,地勢高聳,具有視覺沖擊力,除此之外在佛香閣可觀摩全園,也是重要的觀景地點。
(6)景觀低沉,例如在觀摩完萬壽山前雄偉的建筑群后,便到達山下東北部充斥著靜謐、綠色氛圍的園區。
(7)情緒與心境,例如南湖寬闊的湖面給人以安逸、闊達感覺,令人產生平靜的情緒與心境。
(8)園林秘境,例如在窄長的空間中配置一定數量的喬木,創造出林蔭的效果,從而產生秘境。
四、結語
明清北京園林的園林空間圖式語言體系,包括設計語匯、設計詞法、設計句法三個層面。其中設計語匯包括建筑、綠化、山水及其他類設計語匯;設計詞法包括各種空間組合;設計句法注重“意境”的塑造和表達,主要體現在尺度、秩序、修飾、個性的規則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研究明清北京園林空間圖式語言體系,加深了對明清北京園林空間的認識和理解。不僅可以透過園林面貌推測其形成過程,從而為明清北京園林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指導,還可以在其中提取關鍵性元素,為當代的城市建設提供新的啟示。
參考文獻:
[1]Alexander C. Pattern Language:Towns,Buildings,Construc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
[2]Simon Bell.Landscape:Pattern,Perceotion[M].London:E&FN Spon,1999.
[3]Anne W Spirn.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8.
[4]王云才.論景觀空間圖式語言的邏輯思路與框架體系[J].風景園林,2017(4):89-98.
[5]魏偉.中國皇家園林典型空間圖式語言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7.
[6]王琿,王云才.蘇州古典園林典型空間及其圖式語言探討 以拙政園東南庭院為例[M].風景園林,2015(2):86-93.
[7]毛瑋.淺談頤和園的空間處理[J].大眾文藝,2010(18):44.
作者簡介:高靜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觀規劃與設計。
通訊作者:李宇宏,博士,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園林藝術,景觀規劃與設計,城市公共環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