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
【摘 要】:目的:分析對產婦實施健康教育對于降低產后抑郁癥發生率的應用價值。方法:180例正常分娩的產婦中,通過雙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90例。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的方案,觀察組的護理方案為健康教育,比較兩組產婦的產后抑郁癥發生幾率。結果:觀察組中,發生產后抑郁癥的產婦占比為3.33%,低于對照組,且差異p<0.05。結論:健康教育護理措施在產婦護理中的應用,能幫助產婦平穩心理狀態,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使用。
【關鍵詞】:健康教育;產婦;產后抑郁癥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產后抑郁癥的出現,會導致產婦發生焦躁不安、抑郁疲憊等不良情緒,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發生自殺行為,嚴重危及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的實施,能在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幾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本文選擇180產婦為分析樣本,旨在分析健康教育在產婦護理中的使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分析入我院正常分娩的產婦的臨床資料,在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的情況之下,于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的時間范圍內隨機選擇18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在雙盲法的分組規則下,被隨機均等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90例產婦的具體資料顯示,最大年齡值為30歲,最小年齡值為20歲,以(24.93±2.11)歲為年齡平均值;80例產婦為初產婦,10例產婦為經產婦,分別占比為88.89%、11.11%;學歷水平為初中及初中的產業共有49例,占比為54.44%;學歷為高中的有21例,占比為23.33%;20例產婦的學歷水平為??萍皩?埔陨希急葹?2.23%。觀察組90例產婦的具體資料顯示,最大年齡值為29歲,最小年齡值為21歲,以(24.85±2.09)歲為年齡平均值;82例產婦為初產婦,8例產婦為經產婦,分別占比為91.11%、8.89%;學歷水平為初中及初中的產業共有50例,占比為55.56%;學歷為高中的有22例,占比為24.44%;18例產婦的學歷水平為專科及??埔陨希急葹?0%。納入標準:產婦已知曉本次實驗的所有事項,如研究目的、意義及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等,在同意且自愿的情況下參與。借助統計學軟件對兩組產婦的年齡、類型及學歷水平等實施數據分析,差異未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應用常規的護理方案,提醒產婦注意飲食及合理運動。觀察組產婦選擇常規護理的同時,聯合使用健康教育的護理方案,并貫徹于產婦分娩的全周期,核心步驟為:第一,產前干預;護理人員結合產婦的基線資料及性格特征等,為產婦構建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在分娩前,護理人員在與產婦的溝通交流中,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并為其進行心理咨詢,以溫柔親切的態度解答產婦的各類疑惑,舒緩不良情緒;結合醫院的宣教渠道,對產婦實施與分娩有關的知識宣教,并告知產婦在分娩期間配合醫護人員對于順利分娩的重要性;對于部分初為人母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幫助其適應為人母的角色與責任,并給予產婦足夠的情感支持與信心,促進產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未知的一切。第二,產褥期的干預;對于分娩存在困難或遭遇阻礙的產婦,護理人員應合理疏導產婦的情緒狀態,讓其身心保持放松狀態,避免因情緒緊繃而對順利分娩造成阻礙的情況出現;對妊娠結束后的一切事項,如新生兒喂養、飲食注意事項及康復鍛煉等知識向產婦進行宣教,并讓產婦掌握一定的新生兒養育技巧,提升產婦的認知水平;在產婦發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時,應結合產婦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方式對產婦的心理實施疏導,并給予其肯定和安慰,幫助產婦重拾做好母親的信心和決心,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癥的幾率。
1.3 觀察指標
對產婦的產后抑郁癥發生幾率進行統計分析,其中, 產后抑郁的評價選擇EPDS量表,共包括興趣、心境、自責、失眠、焦慮、恐懼、悲傷和自傷等十項內容,總分=30分,分值≥13分的即可被診斷為產后抑郁癥。
1.4 統計學處理
本文所應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0.0,將所得數據置于其中實施統計學分析;其中,涉及到的計數資料用%表示,分析使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分析所有產婦的情緒狀態,對照組中發生產后抑郁癥的產婦人數共有19例,發生率為21.11%;觀察組中,抑郁評價分值在13分以上的產婦人數僅有3例,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僅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13.2566,P=0.0002)。
3 討論
產婦在分娩結束后,角色發生變化的同時,其生理及心理也會發生巨大變化,若不及時進行調節,會極大可能造成心理失衡,發生產后抑郁。專家表示,產后抑郁不僅對母親自身的身心健康有所影響,在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及良好的家庭氛圍方面,均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健康教育是一種通過知識教育和人文關懷等方式來提升患者知識認知水平的同時,促進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工作的護理模式,應用至產婦的護理過程中,能幫助產婦提升生產的積極性,并掌握關于妊娠分娩的相關知識,調節其在妊娠及養育新生兒過程中所產生的不良情緒,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幾率。本文結果顯示,在分娩前及產褥期實施健康教育的觀察組產婦,其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僅為3.33%,明顯低于應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21.11%),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將健康教育貫徹于產婦分娩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知識宣教、角色轉變及心理舒緩等,能幫助產婦合理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降低甚至避免產后抑郁癥的出現,在臨床中推廣應用的價值較大。
參考文獻
[1] 魏園.產后抑郁癥出院教育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1):159-160.
[2] 陳帥,劉素芳.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23):4263-4265.
[3] 練雄珍.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患者的影響[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6,37(3):138-139.
[4] 朱曉琴.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中國優生優育,2014,20(3):186-188.